1、【中国经济论文-近代中国经济地理的主要变化】相关PPT文档
第19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1.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1)原因。 _________后,洋纱大量涌入中国_________的市场。 西方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鸦片战争,东南沿海,(2)表现。 洋纱洋布涌入,“纺”与“织”分离、_________ _______分离。 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
2、【中国经济论文-近代中国经济地理的主要变化】相关DOC文档
中国经济论文-论中国经济的繁荣与萧条(一) 摘要:本文研究对象是新中国历次繁荣与萧条的运行过程,具体内容是繁荣的形成,繁荣走向萧条,以及萧条如何走向繁荣。文章认为,历次繁荣与萧条循环往复的物质技术基础是投资波动,乘数和加速数相互作用,形成繁荣与萧条的交替出现;进而提出繁荣走向萧条的双重约束论。文章最后提出了萧条走向繁荣的若干政策主张。 关键词:繁荣与萧条;乘数和加速数相互作用;双重约束;
行业经济论文-消费需求变动与近代中国经济增长 摘 要: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开始了经济近代化。与传统社会相比较,近代中国是外在一种由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渡时期。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消费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对近代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力更加突出。消费需求是总需求变动不断再生的重要推动力量消费需求上升诱发了投资需求上升,消费需求总量扩张刺激了总供给增长,
中国经济论文-关于近代中国现代化问题的讨论 (一)“近代化”与“现代化” 进入历史新时期以来,随着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方针的确立,近代史学界开始关注近代中国历史上的现代化问题。这是很自然的,学术上也是需要的。人们开始谈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许多人用的词汇却是“近代化”。术语不统一,至今还在困扰着人们。 从历史上考察,近代化
中国经济论文-对近代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实证分析(19271936) 内容提要:本文对19271936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主要变量做了数理的和数量的考察与描述。实证分析显示出:在这个时段上,国民收入正向影响货币需求,货币供给正向影响市场价格,市场价格正向影响投资,投资正向影响国民收入。同时,本文在对中国经济史研究领域的某些研究程式进行观察和对现代主流经济学研究范式学习和思考的基础上,对经济
中国经济论文-中国经济的淤积效应 关键词:中国经济淤积效应三农 简介:当今社会的繁荣是奠定在农民廉
中国经济论文-近代中国城市化特征 【英文摘要】Starting with the flow of rural poulation into urbanareas, theauthoradoptsacomparativeapproachtostudyurbanization in modernChina. Arguingthaturbanizationinmodern h
中国经济论文- 近代中国国家产业化的艰难历程* 我国目前已经开始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经济建设的总目标,就是要使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逐步变为强大的工业国,就是要使中国产业化。产业化,这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旧中国的统治者,从满清政府到国民党反动派曾经举办过一些工业,然而并没有使中国走上产业化的道路。旧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也曾经有过产业化的主观愿望,然而,这些愿望也终归于失败了。1
中国经济论文-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商” 【内容提要】“士农工商”是传统中国社会的核心结构。这一结构中的“商”,实质上处于社会的边缘并为主流社会意识所排斥。在近代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之下,“商”的经济和社会内涵得以渐次更新,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清王朝的覆亡,则使这一传统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的错动。近代“商”观念的历史嬗变,体现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深层结构性的变动,这种来自经济和社会层面上的演变,决定了近代
中国经济论文-试析近代中国大城市崛起的主要条件 【内容提要】中国在农业文明时代,城市虽然比较发达,但是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数量却极少。进入近代以来,中国城市发生分化,部分城市衰落,而另一部分城市则脱颖而出,如上海、天津、武汉、广州、重庆等中等城市相继发展成为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本文根据经济中心形成理论,具体分析了上海、天津、武汉、重庆等近代兴起的城市,之所以会优先发展成大城市,并成为经济中心
中国经济论文-中国经济截拳道 【内容提要】19211949年,把原本不十分适于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改造成了中国特色的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复兴的第一次创举。而改革开放则把原本不十分适于中国国情的市场经济改造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中国复兴的第二次创举。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在这第二次中国创举的背后,是一场后国有时代的社会浪潮。如果把传统的计划经济下的国有视为一种典型国有,那么,中
中国经济论文-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研究述论 【英文标题】Comment on the Study of Non-Treaty Port in Modern ChinaYANG 【标题注释】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4BZSO20)。本文系作者基金项目成果,即即将出版的近40万字著作口岸开放与社会变革: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研究(中华书局2001年12月出版)一书的
中国经济论文-近代中国国内市场商品量的估计 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现代化产业的发展,是受市场需求的制约的。旧中国没有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统计,也没有市场交易额或商品流通额的统计,因而在考察近代中国市场时,我们总要注意市场上商品量的估计,意在以这种估计代表市场上的有效需求。先后研究的课题不同,估计的内容和方法也不同。现在我把它们综合起来,试作一长期比较。
中国经济论文-近代中国国民消费需求总额估算 关于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中城乡居民个人消费需求的长期统计资料十分缺乏,唯一的一次横截面资料是巫宝三等先生所著中国国民所得一书中对1933年国民消费需求的调查统计,该书并运用北平生活费指数加以引伸,估算出19311936年各年份的消费需求总额。此后,巫宝三先生赴美国哈佛大学开展进一步研究,撰写了博士论文中国的资本集成和消费支出,估算了193
中国经济论文-论近代中国工业化发展的障碍 关键词工业化障碍;资本积累;强政府 摘要近代中国工业化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在近代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其总是遭遇一些制约障碍,这些障碍严重地影响着近代中国工业化的顺利进行和其水平的提高。在近代中国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其所遭遇的最
中国经济论文-从云南的半开银元看近代中国的币制 近代中国的货币制度,伴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发展也发生了重大改变:从银钱并行到建立银元制度,再到推行法币实行纸币制度直至最终崩溃。这一历史进程不仅体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形成和深化,而且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间不平衡,还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作为近代中华货币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云南半开所曾经历的币制演化过程,可视为
中国经济论文-中国引水总章及其在近代中国的影响 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有过一份非常重要的章程,这就是1867年制订、试行,并于次年修订颁行的中国引水总章。1 这份章程不仅在长达六十多年里决定了中国引航业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而且对近现代中国的航运经济、港口发展、军事、国防和外交,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然而,对于这份章程,史学界却一直缺乏
中国经济论文-论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 在中国的近代史上不曾有过产业革命的记录。中国虽然经历了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推翻了继承长期封建统治的清王朝,但是中国仍然面临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严重入侵,面临着国内封建主义势力的继续存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土地上,不具备进行产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在半封建半殖民地出土的资本主义,不可能开辟一个为资本主义充分发展作准备的产业革命的场所,不可能具有资本主义国家产
中国经济论文-近代中国工业化的道路 我在1987年的一篇文章中说:“鸦片战争后半个多世纪,可以说是中国工业化的萌动时期。正是这种萌动,导致了推翻帝制的辛亥革 命。”1工业化包括新式产业的兴建和相应的经济结构与组织管理的变化。为简便计,我以新式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投资代表新式产业资本,并把各时期产业资本集成和产值的估计列为本文附表。2
中国经济论文-近代中国经济地理的主要变化 近几百年,中国经济地理的变化大约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区开发走上了“全域性开发”的道路,一是地区发展中有了新的模式出现。 这些正是历史给我们留下的遗产,也是今天“现代化”的“立脚基石”。 但是在“虚妄史观”和“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