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生物真题练习卷02含解析
《2022高考生物真题练习卷02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高考生物真题练习卷02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万象文库上搜索。



1、 (3)当真核基因(靶基因)在大肠杆菌细胞中表达时,表达的蛋白质可以
2、 被降格。为了防止蛋白质被降解,可以选择不能产生蛋白酶的缺陷细菌和能够抑制蛋白酶活性的药物。因此,为了防止蛋白质被降解,应该选择蛋白酶缺陷型大肠杆菌作为实验中的受体细胞。蛋白质纯化过程中,要加入蛋白酶抑制剂。体外重组噬菌体DNA通常需要与蛋白质外壳组装形成完整的噬菌体。重组噬菌体DNA可以通过感染引入受体细胞。噬菌体感染细菌,但不能寄生于其他细胞,因此细菌可以作为重组噬菌体的宿主细胞。
3、 (2)可以用Ca2+处理体外重组质粒,以增加细胞通透性并将重组质粒引入受体细胞。因此,体外重组质粒可以通过Ca2+参与的转化方法导入大肠杆菌细胞。
4、 (1)将非洲爪蟾核糖体蛋白基因与质粒重组,导入大肠杆菌细胞表达。这一过程证明了体外重组质粒可以进入体细胞,真核基因可以在原核细胞中表达。
【答案】(15分,除特别注明外,每个空格2分)
5、 (1)体外重组质粒可以进入体细胞;真核基因可以在原核细胞中表达(4分)
(2)转化外壳蛋白(噬菌体蛋白)(3分)细菌
(3)蛋白酶缺陷型蛋白酶
6、 【解析】本课题考察了目的基因与质粒结合形成重组质粒后导入受体细胞的过程,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方法,以及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方法。为防止蛋白质被降解,实验中应选用大肠杆菌_ _ _ _ _ _作为受体细胞,并在蛋白质的纯化过程中加入_ _ _ _抑制剂。
7、 (3)当真核基因(靶基因)在大肠杆菌细胞中表达时,表达的蛋白质可能被降解。
(2)体外重组质粒可通过Ca2+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导入大肠杆菌细胞
【生物学-选修3:现代生物技术专题】(15分)
回答以下问题:
(1) H. Boyer和S. Coben用质粒重组非洲爪蟾核糖体蛋白基因,并导入大肠杆菌中表达。这项研究不仅证明了质粒可以作为载体,而且证明了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是可以利用的
(4)酵母是靠有氧呼吸进行增殖的,所以为了快速增加酵母的数量,在培养过程中需要保证充足的营养和氧气供应;台盼蓝是大分子物质,活细胞不能染色。根据2516血细胞计数板:1 ml悬液中待检样品(细菌)总数= 80平方的细菌数/稀释倍数。
(3)在标记过程中,接种针和接种环在使用前必须消毒,以防杂菌污染。a是正确的;划线时避免刮伤培养基表面,否则不能形成正常菌落,B正确;本实验的目的是利用工业废甲醇作为碳源获得酵母,不需要测定酵母中的甲醇含量,C错误;培养基中甲醇的浓度越高,在该培养基中存活的酵母利用甲醇的能力越强。因此,可以通过逐渐增加培养基中甲醇的浓度来获得耐甲醇菌株。d是正确的。
(2)在步骤(3)中,当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将培养基倒置,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常见的灭菌方法有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和燃烧灭菌。
(1)配制培养基的操作步骤为称量→融化→定容→调节pH值→培养基分装→分装→灭菌。所以,配制好微生物培养基后,要先调好pH,再分装。根据图形分析,从土样中分离这类酵母菌的实验过程为:称土→梯度稀释→平板倾注分离→划线纯化→扩大培养。
【答案】(15分,除特别注明外,每个空格2分)
(1)pH高压蒸汽(湿热)
(2)50 ℃
(3)a、B、d(3分)
(4)没有氧气30
【解析】配制培养基的操作步骤为称量→溶解→定容→调节pH→分装培养基→包装→灭菌。为了监测酵母的活细胞密度,将发酵液稀释1 000倍,用等体积的台盼蓝染料染色,用2516血细胞计数板计数5个细胞中的细胞数。理论上,颜色细胞的数量应不少于每毫升3109个活细胞。
A.为确保无菌操作,接种针和接种环在使用前必须消毒。
B.划线时,避免刮伤培养基表面,以免形成正常菌落。
C.选择菌落时,应选择多个菌落分别测定酵母细胞中的甲醇含量。
D.可以通过逐渐增加培养基中甲醇的浓度来获得耐甲醇菌株。
(4)在步骤⑤中,为了快速增加酵母数量,在培养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营养和供给。以下陈述是合理的
(3)挑取分离平板中生长的单菌落,如步骤(4)所示画一条线。
(2)取步骤(2)中不同梯度的稀释液,加入到有标记的无菌培养皿中。在步骤(3)中,将温度约为(25℃、50℃或80℃)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并混合均匀。凝结后,倒置培养。下图显示了操作过程。请回答以下问题:
(1)配制培养基时,按培养基配方准确称取各组分,溶解定容,然后调整培养基,及时分装,灭菌。研究人员计划从土壤样本中分离出这种酵母,并大量培养。利用工业废甲醇作为碳源可以培养出一些酵母菌,不仅可以减少污染,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37.【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酵母的蛋白质含量可达其干重的一半,可作为饲料蛋白的来源。如果做多了,请根据第一题的分数,在两题中任选一题。
(2)试题:获得纯合新品种共需15分。结合题意,首先将不同品种杂交组合成不同抗性,然后通过自交出现纯合植株,最后通过PCR技术筛选出纯合植株作为遗传稳定的新品种。
【答案】(14分,除特别注明外,每个空格2分)
(1)字符(1分)字符是否分离(1分)
(2)①1和③ ② A、C、D、B
(3)对疾病易感和抗病。
(4)Mp的A1基因发生了突变。
(5 )( A类)基因(类型)的频率变化
(6)轮作/间种不同抗病基因的品种;通过杂交将多个不同的抗病基因整合到一个品种中。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遗传规律的应用,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以及关于育种方法的知识。
(6)根据本题描述的水稻与Mp的关系,为避免水稻品种抗病性迅速丧失, 请从种植和养殖两个方面给出建议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5)水稻种植区的Mp是由不同基因型组成的群体。推测品种A抗病性丧失的原因是_ _ _ _ _ _ _ _ _ _
(4)研究人员每年给水稻品种A (R1R1r2r2r3r3)人工接种Mp(A1A1a2a2a3a3),若干年后,品种A的抗病性丧失。通过对水稻基因的检测,没有发现变异。如果基因型为R1r1r2r3和R1r1r2r2r3的水稻感染基因型为A1 A2 A3的Mp,推测这两种水稻的抗病性为_ _ _ _ _ _ _ _ _
A.a和B,得到F1
b .通过PCR选择R1 R1 R2 R3植株
C,r1r2r3r3植物C,获得不同基因型的后代。
d .通过PCR选择R1r1R2r2R3r3植株,然后自交得到不同基因型的后代。
(3)发现水稻抗病不仅需要自身抗病基因编码的蛋白质(RRR3等。)还包括Mp基因编码的蛋白质(AAA3等。).
②为了在短时间内整合A、B、C三个品种中的抗病基因,培育出新的纯合抗病植株,下列育种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的
①A品种与感病品种杂交后,用PCR扩增F2不同植株的Rr1。该方法可用于抗病品种选育中的基因型鉴定。根据基因的DN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PCR可以区分样品中的RrRrRr3。
(2)抗病水稻品种有A (r1r1r2r3r3)、B(R1 r 2r 2r 3 r 3)、C(R1 r 2r 3 r 3 r 3)三种。抗病(R)对感病(R)是显性的,三对抗病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判断一个抗病水稻是否纯合,可以观察自交后代_ _ _ _ _ _ _ _ _ _
(1)水稻对Mp的抗性和敏感性是一对相关的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对
(14分)水稻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除了最高营养级,一个营养级的总能量路径由四部分组成:自我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流向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和未使用的能量。能量流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生物之间的摄食过程完成的,两者密切相关,密不可分,能量流伴随着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非循环的物质循环,即在生态系统中,构成生物的化学元素从无机环境出发,再通过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回到无机环境,完成一个循环过程。其特点是物质循环是重复的。
【答案】(7分,每个空格1分)
(1)弹性
(2)矩阵360的消费者分解器
(3)大于不能
【解析】本题以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为素材,考查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知识。意在考察学生记忆、理解和从表格中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年碳收支分析,幼龄美国黄松群落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3)净初级生产力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其中,一部分通过生态系统中_ _ _ _ _ _ _ _ _的呼吸作用转化为死有机质和土壤有机碳,再通过_ _ _ _ _ _ _ _ _的分解作用返回大气中的CO2库。
(2)大气中的碳主要是固定在叶绿体中的_ _ _ _ _ _ _ _ _ _碳
(7)为了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测定了美国黄松老生态系统(采伐前50~250年)和年轻生态系统(采伐后22年)的有机碳库和年碳收支。结果如下表所示,答案如下:
碳含量
美国黄松生态系统
生产者生物量
(克/平方米)
死亡的有机物
(克/平方米)
土壤有机碳
(克/平方米)
净初级生产力
(克/米年)
异质呼吸
(克/米年)
12730
2560
5330
470
440
年轻时代
1460
3240
4310
360
390
净初级生产力:生产者光合作用的固定总碳率减去呼吸作用的总碳消耗率。※
※异养呼吸:消耗者和分解者的呼吸
(1)美国黄松群落被砍伐后,能逐渐形成一个天然的年轻群落,反映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8分,每个空格2分)
(1)垂体提取物中含有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2)增加葡萄糖
(3)下丘脑
【解析】本题通过探究不同因素对尿量的影响,考察水盐平衡的调节过程,以及水盐平衡的调节过程,关注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外界条件,再结合题干的信息,就能准确回答每一个小问题。
(3)如果一只实验兔出现腹泻和尿量减少,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了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中的渗透压受体
回答以下问题:
(1)该同学发现,与A相比,B治疗后的实验兔尿量减少,主要原因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2)C治疗后,肾小管腔内液体渗透压升高,实验兔尿量_ _ _ _ _ _
C.尿量恢复后,耳缘静脉注射20%葡萄糖溶液15 mL,记录尿量,取尿液做尿糖定性实验。
B.将5 mL垂体提取物注入耳静脉,记录尿量。
(8分)为了探究不同因素对尿量的影响,一位同学用麻醉的实验兔进行了不同的实验。实验内容如下:
A.记录实验兔的尿量(单位:滴/分钟)。如题,植物群体的光合速率为总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速率为净光合速率;根据题目中的曲线;当叶面积系数小于A时,群体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速率和呼吸速率均增加;叶面积系数大于A小于B时,群体光合速率增加,干物质积累速率基本不变,呼吸速率增加;当叶面积系数大于B时,群体光合速率保持不变,干物质积累速率下降,呼吸速率上升。
【答案】(10分,每个空格2分)
(1)类囊体膜的蓝紫色和红色光。
(2)群体的光合速率不变,但群体的呼吸速率仍在增加,因此群体的干物质积累速率降低。
(3)低
【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知识。
(3)一般来说,与阳生植物相比,光照强度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是最大的
(2)植物的叶面积与产量密切相关。叶面积系数(单位土地面积叶面积之和)与植物群体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干物质积累速率的关系如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叶面积系数小于A时,随着叶面积系数的增加,群体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速率为_ _ _ _ _ _ _ _ _ _ _
(1)必答题(共39分)
(10分)回答下列问题:
(1)高等植物光合作用中捕获光能的物质分布在叶绿体上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上
第二卷
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答题和选择题两部分。从沙丘形成开始的演替属于原生演替,A是错误的;第一阶段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垂直结构不明显,B错;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的演替是显性替代,不是完全替代,所以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生长在沙丘上的植物种类并不完全相同,C是错误的;阶段ⅲ为森林阶段,有明显的层化现象,群落对外来干扰的抵抗力最强,D是正确的。
下图显示了沙丘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沙丘形成后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第一阶段沙丘上以草本植物为主,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
C.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
D.在第ⅲ阶段,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稳定性最强。
【答案】d
【解析】群落的演替可分为次生演替和原生演替。该图显示了一个沙丘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其中阶段I代表草本植物阶段,阶段II代表灌木阶段,阶段III代表森林(树木)阶段。
关于复制、转录和逆转录的描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逆转录和DNA复制的产物是DNA。
B.转录需要RNA聚合酶,逆转录需要逆转录酶
C.转录和逆转录所需的反应物是核糖核苷酸。
D.DNA被用作细胞核中DNA复制和转录的模板
【答案】c
【解析】转录所需的反应物是核糖核苷酸,逆转录所需的反应物是脱氧核苷酸神经纤维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钾通道打开,钾离子流出,A错;bc段动作电位主要是细胞膜上钠通道开放,Na+内流所致,有助于扩散,不消耗能量。b是错的。cd段是动作电位回到静息电位的过程,其中Na+通道多关闭,K+通道多开放,C是正确的;在一定范围内,动作电位随有效刺激的增加而增加,但当刺激强度较小时,不能产生动作电位。d是错的。
它是一种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K+的大量流入是神经纤维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
B.bc大量Na+流入BC段,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消耗能量。
C.Na+通道C. cd段多为闭合,K+通道多为开放。
D.动作电位随着有效刺激的增加而增加。
【答案】c
【解析】静息电位的产生和维持是由于钾通道的开放和钾离子的流出,使神经纤维膜外电位高于膜内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的产生和维持机制是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流入,使神经纤维膜内电位高于膜外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如果带有AaXBY基因型的雄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AAXBXb变异细胞,正确的分析是()
A.该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
B.这个细胞的核DNA数量是体细胞的一半。
C.在这个细胞形成的过程中,A和A以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D.在细胞形成的过程中,节律基因发生了突变。
【答案】d
【解析】本题以果蝇为例,考察减数分裂的过程和变异。要求考生记忆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征,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等物质的行为变化,然后根据试题要求做出准确判断,属于考试大纲理解水平的考查。
果蝇的生物钟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节律性(Xb)对非节律性(XB)是显性的;颜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灰体(A)对黑体(A)是显性的
【详解】病原体属于颗粒物质,颗粒物质或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和胞吐。所以巨噬细胞摄取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内吞作用,这是错误的;甾体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脂溶性物质以自由扩散的形式进入靶细胞,b错;神经细胞内的Na+浓度低于细胞膜外的浓度。受刺激时,Na+内流沿浓度梯度进行,属于被动转运,C是正确的。甘油是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细胞,D错误
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巨噬细胞摄取病原体的过程是辅助扩散。
B.甾体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转运。
C.神经细胞受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
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具体涉及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辅助扩散)、主动运输和内吞作用等。意在考察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能力。细胞增殖需要能量消耗;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的作用是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离,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并在细胞间交换信息。信息交换的方式有三种: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直接接触相邻细胞的细胞膜,在相邻细胞之间形成通道;细胞分化具有以下特点:遗传物质的持久性、稳定性和不可逆性、普遍性和不变性。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生命活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A.成熟个体的细胞增殖不需要能量消耗。
B.细胞的核膜、内质网膜、细胞膜都含有磷。
C.相邻两个细胞之间的细胞膜接触可以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D.哺乳动物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答案】答
【解析】本题综合考察了细胞增殖、生物膜、细胞膜、细胞分化的知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该题要求的2022年高考生物选择题练习卷。
第一卷
选择题:本题共6个子题,每题6分。
- 1、本文档共10页,下载后即可获取全部内容。
- 2、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付费之前,请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进行举报或申诉。
-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 4、万象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谨慎购买。
- 5、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链接地址:https://www.2wx.com/view-5653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