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高考)2021高考历史 五一冲刺练8
《(圆梦高考)2021高考历史 五一冲刺练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梦高考)2021高考历史 五一冲刺练8(6页珍藏版)》请在万象文库上搜索。



(每点2分,共6分)
- 6 -
1、 (2分)特点:多学科结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政府主导(2分)
2、 (3)二手史料(2分)宗法制度保证了贵族的政治垄断和特权地位,(2分)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安定团结(每分1分,共3分)
3、 (2)周幽王的行为破坏了长子继承制,(3分)进而影响了宗法制度和分封制,动摇了西周的统治。
4、 【答案】(1)第一代贵族、英雄、皇族(3)要求从材料中总结(2)要求从材料中解读周幽王的行为违反了宗法制度的原则(1)要求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5、 【解析】本题考察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明朝内阁大学士虽然没有宰相之名,但实际上拥有宰相的权力,并没有体现出“右制”。清代兵部完全听命于皇帝,所以不符合爵位引用。它由皇帝直接任命,协助县政府,可以视为周知的副手,但它有权直接向皇帝报告。宋初,为了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督和控制,防止周知职权超负荷而一家独大
6、 a【解析】本题考察了引文中提到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相互制约。A、B、C三个选项的时间与题意不符。A项是元朝,B项和C项是明朝注意材料的时间信息。“朝纲独揽,权力永不落”体现了君权的空前加强,这应该是兵部的设立。因此,正确的选项是d。
7、 d【解析】本题考察了清代军部内阁制的建立。它正式形成于明朝永乐年间的内阁大臣和草案。这是一个和柜子有关的词。
c【解析】本题考察明朝的内阁制度。明朝的殿阁大学士不是法定的中央核心机构,C错了。根据“中书省改革,属六部”,我们知道B和D是正确的。根据“元制”,我们知道A是正确的。
c【解析】本题考察明初宰相的废除。
d【解析】根据所了解到的历史事实,图1显示大臣可以开庭,说明他们权力很大;图二大臣站着玩,说明大臣地位下降;图三大臣跪奏军务,反映了君主制度的进一步强化。A项是现象,B项和D项是次要原因。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材料反映了宋代的冗官现象。结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可以看出,这主要是由于晚唐时期宋太祖针对割据政权进一步加强了威权中央集权。因此,C项考察宋代中央集权的加强是正确的。
c【解析】材料中容易出现错误的“总判”成立于北宋。
d【解析】本题考察宋代的官制。秦时中国的选官制度主要是以军功授予,汉代主要是以品行实行科举制度;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主要是按家世选官,隋唐科举主要看成绩。
c【解析】本题考察了中国古代选官标准的演变。科举制度使大量出身低微的平民地主和知识分子通过科举参与政权,扩大了官员来源,加强了中央集权。可以判断这个制度就是科举制度。
d【解析】本题考察隋唐时期实行的科举制度,使贫苦家庭的孩子通过读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对有权势的士绅造成了打击。
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科举制度,但实际上皇帝本人并不做“招投标”的工作,而是由中书省拟定,也就是所谓的“制定政令发号施令”。所有重要政治事务的最高命令都必须由皇帝发布,这在名义上是圣旨(在唐代称为“招标”)
b【解析】本题考察唐代三省六部制的作用。同时,唐代三省六部制有利于分工合作,提高行政效率。正确答案是b项,根据问题中的信息,虽然排除了首相个人独断专行的危机,但这意味着首相依然存在,因此可以排除D项;秦朝虽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吏”制度,但权力集中在皇帝手中,无法体现决策和行政的程序化和合理性。A项被排除;C项虽然进一步削弱了相对权力,但冗员的出现影响了行政效率,故排除C项。
b【解析】本题考察唐代三省六部。“汉武帝时期,推行升官令,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维护统治,贾谊建议砍掉诸侯国。”建立诸侯国,权力少了,就容易用义,权力少了,小学死邪气,通过汉初休养生息,经济就恢复发展了。西汉建立之初,郡县制的统治就已形成
b【解析】本题考查汉武帝实行的升官令。从“有的地区原封不动地保留了秦时设置的郡县,有的地区则派新任命的诸侯以守天下为业”可知,汉初实行郡县制的同时,也实行分封。汉代吸取了秦亡的教训,地方行政制度是对汉代地方行政制度知识点的平行考查。
b【解析】很容易把错题答错。在秦始皇的君主专制制度下,人民都是君主的臣民;b是影响而非表现,与“公共世界”的观念不符;c与题目的意思无关。从分封制到郡县制,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这是历史的一大进步。官僚政治通过中央任免官员打破了分封制下的世袭局面,任免官员以才能和政绩为依据,从而更好地维护统治。所以相对分封制选择D郡制,“治天下”相对“治天下”。
d【解析】从我们了解到的情况可以看出,这是藩镇割据问题的反映。我们的钦差大臣在自己的辖区内任命自己的官员,征收的赋税不上缴朝廷,把土地传给后代,拥有广泛的政治经济权力。这种情况持续了大约100年,直到唐朝灭亡。安史之乱后,中央政府无力控制,直到唐肃宗时期才基本平息。
b【分析】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分封制在秦已被废除,是宗法制度的政治体现。因此,分封制的废除削弱了宗法制度的作用(6分)
参考答案
d【解析】本题考察分封制与宗法制度的关系(2分)
(3)根据以上材料,明朝的制度与汉宋有何不同?(2分)这种演变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4分)
(4)简述汉、宋、明三代措施所起到的共同进步作用(6分)
(2)根据第二份材料,分析唐太宗采取这一措施的目的。
——摘自朱少厚主编的《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一般指出汉唐宋明官制的特点,明太祖……被任命为锦衣卫司令,隶属南北两镇。北镇府司除了负责镇守,暗中抓贼外,还掌管诏令,重罪犯在京城被抓,往往由北司严厉审判。然后直接请皇帝朝廷设立十三个监察御史建议室。1382年,小事改名都察院,全署弹劾。后来全国分为十五路,各路相继设置了交通使、拘留所、抚慰使、晋升长平四个司,统称为“监察司”,均由文官担任.
——摘自朱少厚主编的《中国古代史》。
材料四洪武初年,监察机关说御史台,从研究西周历史的角度看,材料二引用的是什么样的史料?(2分)材料3中的“周断代工程”采用的研究方法有什么特点?(6分)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公元前106年,全国有13个部(州),每个部(州)都派一个刺史,每年秋天巡行郡县,按照“六问”的权限监督郡县.
——摘自朱少厚主编的《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唐太宗说:“设官、任公职,当以为民同,择贤用之。你是不是以新旧为先?”
——《紫同治剑》
材料三(北宋)规定州县督抚为文官,并在督抚之外设置“将军句”,这样可以互相牵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西周分封制的对象主要有哪些类型?(3分)
(2)材料二中“周太师”为何叹“吴州易”?(5分)由此可见,材料2所反映的制度的作用是什么?(4分)
(3)史料一般分为两类:原始史料和二手史料”
材料“夏商周断代工程”于1996年正式立项,由21名不同学科专家组成的专家工作组成为我国九五期间的科技攻关项目。周太史伯阳看了《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都叫《史记》),说:“周死后,你得受王褒扬,爱他,你要废了申请以后,你就去太子宜臼褒扬他。
——《史记·周本纪》
公元2022年(周),封其弟在曲阜,封其英雄谋士,石上父为盟主,父在营丘。齐越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1)三省六厅;(2)宋朝在中央设置将军刑;(3)明朝内阁;(4)清朝军事部。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周):缅怀先圣先王,但赞神农在焦,黄帝在朱,帝尧在姬,帝舜在陈,大禹在齐。“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实行省制b .废除宰相制度
C.内阁地位的上升d .军事部门的建立
黄宗羲在《伊名候访录》中说:“你用一个人,就怀疑你自私,你却用一个人来控制你的私利;上述现象最早出现在()
A.唐朝b .北宋c .明朝d .清朝
清朝嘉庆皇帝说:“我与圣贤一脉相承,我独占主线。如果内阁票不满意,内阁官员会立即封上。有时候,有一场正义的斗争,有很多波折。阁票用的就是这种书、纸、小贴纸、墨字,而且是按照里面起草的,或者是皇帝的御笔,或者是太监会写书。即文书上用朱字。”
A.明初的制度继承了元制。b .明太祖废除宰相,权力下放到六个部门。
C.当殿阁大学成为中央核心机构d .明太祖,皇权空前加强
“凡京戏,禁言文书,必送内阁大臣拟稿,仿宋朝制度,置殿阁大学士,其官不备,其民无以显其行。革书省在六部中属其行政,故设宰相、平章、左丞、参政四辅官,吏、户、礼、兵、刑部、工部六臣为曹。
A.北宋官员臃肿不堪。北宋科举考试的发展
C.北宋加强中央集权d .北宋吸取了前代的教训
以下三个场景描述了中国古代君臣关系的变化,它们试图表达()
图1、图2、图3
A.对官员的管理日益规范b .内阁制度日益成熟
C.等级制度越来越严格d .大臣的地位在削弱。
(创新题)据张《明史》记载:“初一,尚有元制,设中书省,这句话反映的情况发生在()
A.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
有人说,在宋朝,官员多如天上银河的星星;还有人说,宋代“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将军句》就是这种现象的启示。”材料中提到的系统最重要的影响是()
A.促进教育发展,培养大量人才。
B.控制思想文化发展,培养皇帝的奴隶。
C.形成了“重文”的传统,阻碍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D.有利于专制集权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有汉代的科举制度、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度。与这些制度中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相对应的是()
A.品行测试分数-家庭声望b .家庭声望-品行测试分数
C.品行-家庭声望-考试成绩d .考试成绩-家庭声望-品行
在中国古代,官员腐败的时候,就有用钱买官的现象。从隋朝招募各地的人,春秋时聚集在京城居住。《五局云合》中所说的系统是指()
A.世界官制b .科举制度c .九品官制d .科举制度
(改编标题)唐玄宗年间,礼部尚书沈继基对某一制度有中肯的评价:“前代所用,郡县皆夺.至于齐和隋朝,有许多缺点.它被归因于具有设置州首府权利的官方部门材料。”它“指的是()
A.西汉中朝制度b .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C.宋朝的两院三分制d .明朝的内阁制
唐中宗没有经过中书省和门下省去拜官。因为心里胆怯,他装了封信袋,不敢像往常一样封。相反,他使用了斜封。他书中的“福”字,不敢用红墨笔,改用墨水笔,当时称为“斜墨印”。这表明()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b .国家制度对皇权有一定的约束力。
C.唐中宗时期皇权被削弱。唐朝中央机构的行政决策是民主的。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由于长期实行这种制度,平民社会,穷孩子,住和尚庙,十年寒窗,也能跃上顶峰”。贾谊的想法后来发展成()
A.科举制度b .晋升顺序c .郡县制d .封建制度
“它消除了宰相个人独断专行和相对权力过大威胁皇权所带来的政治危机,增强了决策和行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斑马式”省级组织是指()
A.中央集权制b .郡国并行制c .郡县制d .分封制
《贾谊治安策一》中说“欲天下治安,不如少建诸侯,少力更易伸张正义,小学必亡。有的地区允许秦朝设立的郡县原封不动地存在,有的地区则派新任命的诸侯以守天下为业。”郡县制是“公天下”的开端,主要体现在()
A.民众不再是君主b的臣民,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与法律的统一d .根据才能和业绩任免官员
学者黄仁宇说:“新王朝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太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控制,所以采取了‘斑马式’的省组织。以上材料反映的现象是()
A.安史之乱,b .藩镇割据,c .均田制瓦解,d .调租破坏
刘渊在《论封建》中评论秦始皇废封建、治郡县,说:“是一个制度,公是最大的一个——公天下终始于战国之初.唐亡已逾百年,卒非王地。”儒家学者对“巨变”()感到困惑
A.加速了秦朝的灭亡b .缺乏应有的理论基础
C.加剧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d .削弱了宗法制度的作用
“安,天下大乱的历史,到‘苏宗大灾难’稍平.乱世之人来了,听命于集热者,自私地纳税,不要向儒家之士,尤其是崇古之士进贡。面对如此巨大的变化,我百思不得其解,没有人敢想象皇帝的儿子和平民一样,不拥有土地,不拥有奴隶群体。这类文献所能证明的政治制度是()。
A.退位制b .宗法制c .分封制d .郡县制
评论秦朝的政治变革,有人说:“这是划时代的突破,也是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这种现象反映出没有国家和爵位,没有王子和儿女()
A.分封制被废除了。新的社会制度建立了
C.等级制度被摧毁了。贵族的特权被废除了
家谱是一种历史文献,其主要内容是记录一个血缘家庭的世系和事迹。公元前481年以后,齐国大夫田昌及其后裔逐渐控制了国家政权,从而自立为王,被《周安王书》封为齐侯。姜奇成了田七,史称“石天戴奇”。
2022历史51冲刺梦想高考8
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子题,每个子题3分,共60分)
阅读以下西周初期主要诸侯国分布表,从中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附庸国
与王室的关系
地理位置
吉归姓族
吉归姓族
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
吉归姓族
优秀官员
鲁北地区
吉归姓族
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
①分封制的核心是长子继承制②同姓诸侯分布在经济富裕地区。
(3)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4)分封制导致了军阀割据。
A.①③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祁原是姜氏的属国。
- 1、本文档共6页,下载后即可获取全部内容。
- 2、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付费之前,请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进行举报或申诉。
-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 4、万象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谨慎购买。
- 5、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链接地址:https://www.2wx.com/view-5653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