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常见简答题答题规范

高中地理常见简答题答题规范

ID:4942529

大小:28.00 KB

页数:13页

发布时间:2021-12-23 09:57:24

高中地理常见简答题答题规范_第1页
高中地理常见简答题答题规范_第2页
高中地理常见简答题答题规范_第3页
高中地理常见简答题答题规范_第4页
高中地理常见简答题答题规范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常见简答题答题规范   1.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河流落差大(解释为什么)水量大(解释为什么)   2.渔业资源丰富(渔场)的原因   光照、热量;营养物质来源(陆地河流、上升洋流、寒暖流交汇、温带海水冬季上翻)   3.盐度的影响因素:   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较;淡水汇入情况;海域特点;洋流;结(融)冰情况   4.河流航运价值(能力)大小的分析:   河流流量及季节变化;流速(地形) ;冰期;含沙量   5.河流航运量大小分析:   航运价值(能力) ;腹地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疏密程度等。   6.铁路建设的意义:   经济意义(农业、资源开发、工业、商业、旅游业、区际经济联系等) ;政治意义(解决贫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战略意义(外向型经济、国防) ;生态意义(人口对生态的压力、能源的调运改善能源利用结构,减少对植被的破坏)   注意题目要求(从点、线、面的角度分析)   铁路建设中的限制性因素从以下方面分析:   自然—海陆位置;地形地质地貌;水文状况(河流、沼泽、洪水、滩涂、干旱、冻土) 。   社会经济因素—资金、科技、经济基础、城市分布、资源状况等。   7.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   自然:地形(山区)坡度大;地壳运动导致岩石破碎;气候(降水) ;植被状况   人为:对植被的破坏;工程建设   8.洪涝灾害的原因: (从收支方面思考)   自然原因:降水 (降水强度大,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丰沛导致河流水量大 );地形地势 (地 势低洼,排水不畅 );水系特点;区域内的地形状况等。   人为原因:人口密度大,上游植被破坏较多,水土流失严重;围湖造田 ;抗灾能力弱   9.河流流量大的原因:   流域内降水量(大气环流、地形、洋流、海陆位置等) ;水系特点;流域面积;   10.干旱灾害的原因:   自然原因:降水和蒸发的时空变化、气候异常等导致河流水量少及变化大;   人为原因:人口、经济(农业、工业等)发达程度;污染;浪费(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干旱治理措施:从开源、节流两方面思考。如①跨流域调水; ②修建水库;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 ④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⑤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 ⑥发展节水农业 ,采用滴灌、喷灌技术,提高利用率;⑦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⑧海水淡化等。   11.内陆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   自然原因: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深居内陆) ,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人为原因:工农业引用河水(棉田面积扩大,引河水灌溉) ,汇入湖泊的河流水量减少。   12.我国旱涝灾害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原因   原因:副高强弱不稳定,夏季风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13.农业区位分析:   自然区位:气候(光照、热量、降水) ;水源;土壤、地形惯(消费习惯) ;政策等   14.某一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利弊)   15.欧洲乳畜业,某地区城郊农业区位分析   自然因素: 气候(光热降水)或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①市场消费量大;②交通方便;③单位面积的价值高,④人均耕地面积小,有利于集约化生产。   16.赤潮问题:   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水温;海域特点;   人为原因: 沿岸地区人口稠密、 经济发达, 业废水、 农业生产中的废水都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无机盐;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流入江河、湖泊,汇入大海,使近海水体中氮和磷的   含量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 (这是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   带来危害:① 海水富营养化,浮游植物繁盛,使鱼类窒息、中毒死亡,② 危害人体健康, ③ 影响海洋旅游业。   17.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自然原因:水温;流量和流速;人为原因:同上   18.水土流失问题:   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降水状况;地表植被;土质特点   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等   19.荒漠化问题:   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 ②降水少;③ 鼠害,蝗害。   人为原因:①过度樵采; 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开垦;④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20.土壤次生盐碱化: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产生原因:   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变化(黄淮海平原) ;地形低洼;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   21.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泽化:   产生的原因: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的问题:地面沉陷、建筑物塌陷、沿海地区海水倒灌   治理措施:① 控制抽取地下水;② 实行雨季回灌   22.描述地形特征:从地势起伏状况和地形类型 2方面描述   23.描述气候特征:气温高低及季节变化;降水多少及季节变化   24.气候成因:太阳辐射(纬度)因素;大气环流因素(气压带、风带,季风环流,风的性质)下垫面因素(海陆分布、陆地地形状况及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地面植被状况、地面反射率、洋流等);人类活动因素。   25.描述等温线走向:与海岸线平行;与某山脉平行;与等高线平行;与纬线平行;或南北走向;东西走向;东南 -西北;西北 -东南走向等。   26.分析影响气温的因素:太阳辐射(纬度因素) ;大气环流(风向) ;下垫面(海陆分布、 陆地地形状况及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地面植被状况、地面反射率、洋流等)   某地区某季节气温分布特点:气温高低(总体) ;极值的位置;该区域各地的气温差距   27.分析降水的影响因素:大气环流(风向) ;下垫面因素(海陆分布或距离海洋远近或海岸线情况、地形及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洋流)   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水汽(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和过饱和) ;降温(气流上升—对流、气旋、锋面、地形抬升) ;凝结核   28.分析雪线高低及变化:必须考虑气温和降水两个因素。   29.描述河流走向:东西、南北、东南 -西北、西北 -东南;描述河流流向(从高向低流)   30.描述河流水文特征:流量大小;汛期长短及出现的时间;水能大小;冰期及长短;含沙量多少;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黄河下游地上河) ;凌汛(不普遍)   31.描述水系特征:河网密度;河流长短;支流多少及分布状态;流域大小;落差大小;流速大小;流向等   32.描述某地的环境问题:从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气物污染、城市的电磁波、光污染等) 和生态破坏 (水土流失、 荒漠化、 次生盐碱化、 资源短缺、 生物多样性破坏、 草原森林破坏、土壤流失、沙尘暴、石漠化等) 2个角度思考   33.分析某地生物物种丰富: 从自然条件多样的角度思考。 一般在山地垂直差异显著的地区物种丰富。 如台湾、 横断山区、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处。同时也与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小有关系。   34.某地地下水是否丰富: ;有无含水的地质构造和含水层;是否有地下水补给的条件(植被状况、坡度大小、降水强度和降水时间)   35.分析某地的地质作用情况:   内力作用: 岩浆活动 (火山、 地热、岩浆岩分布);变质作用 (变质岩分布) ;地壳运动 (地 震、断层、褶皱、板块交界处等)   外力作用:风化(温度变化、水、生物等对岩石的破坏) ;侵蚀(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等);搬运(风力、流水、冰川、海浪) ;沉积(流水沉积成的冲击扇、平原、三角洲等,风力沉积成的沙丘、黄土)   36.描述天气及天气变化:温度、湿度、风力和风向、阴晴、气压等   37.描述海水特征:海水温度和盐度   38.沙尘暴产生的原因:动力或大气环流(气旋和反气旋、锋面、对流) ;沙源(地表状况)沙源可以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 方面思考   39.分析某区域的自然地理状况:海陆位置;地形地貌地质;气候;土壤;生物(植被或自然带);水文   40.区域经济差异成因:   自然因素——地理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地形地质;气候;水;植被;土壤;自然资源(能源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气候资源等)   社会经济因素——人口(数量质量) ;科技;资金;市场;交通;思想观念;历史或经济基础;经济联系与协作等   区域经济发展应从有利和限制性因素 2 方面进行辨证分析。   41.区域的资源种类:气候资源(风、热量、太阳辐射、降水等) ;海洋资源(化学、生物、空间、海洋能源、矿产) ;陆地资源(矿产、能源—矿产能源、地热、水能等、生物、土地、水资源等);自然旅游资源。   从题目的文字、 图表信息中获取某区域有哪些资源, 甚至是优势资源。 这些资源是区域开发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区域发展方向和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都要以资源为依托。   某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从农业、工业、商业和对外贸易、交通运输业、旅游业、高科技产业等角度思考。   某区域特色经济: 根据当地的资源和区位优势, 有针对性的发展相应的产业。 关键是从文 字和图表中获取信息,充分合理的利用资源优势针对性的作答。   某区域经济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根据可持续发展及和谐发展的原则组织答案。 农业发展 要防止生态破坏(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工业发展重点是防止 “ 三废” 污染;交通也应减少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旅游业发展要保护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注意旅游环境承载量等。   42.盐场自然区位:海岸地形;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的地区或季节。   43.生物多样性的原因:自然原因 -----气候方面:纬度低,热量充足,降水和干湿地区;地形方面:海拔高,垂直差异显著,垂直自然带多样。如日本,我国西南地区。人为原因—保护和破坏。如印度河流域、黄土高原。   44.河流凌汛发生的时空条件:有冰期;低纬流向高纬;结冰和融冰时期。   产生的危害—冰坝抬高水位,浮冰冲击河岸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   45.耕地比重大小:自然—地形气候(热量、水)土壤等;人为—人口密度、发展历史、市场。   46.土地利用类型的描述: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难利用土地。   47.水利工程建设利弊:利—防洪、发电、灌溉、航运、养殖、旅游、生态等综合效益。   弊—移民、淹没土地、生态危机、文物破坏等。   48.河流断流原因:自然—流域内的干湿状况(降水量和蒸发量) ,降水的地区分布、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下渗补给地下水;气候异常情况;冬季结冰。   人为—各河段对水资源的利用不平衡;农业、工业、生活用水;浪费;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西线导致四川水量减少) 。   49.污染问题:   大气污染扩散途径—水平扩散(风) ;垂直扩散(对流) 。   污水扩散速度—河流水量大小和流速(从汛期和枯水期考虑) ;冰期;水系特点。   污染事件:人类排放的污染物的速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大气污染事件成因:自然—污染物不易扩散(逆温、地形为盆地或谷地) 。人为—排放的有害气体过多(或排放污染气体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能源利用结构(燃烧煤炭污染物的排放较其他能源危害严重) 。排放途径—城市交通、 工业排放、 生活排放(是否有燃煤取暖) 。   水污染:工业、农业和生活排放的有毒物质或有机物;石油泄露;农业使用化肥农药等。   50.某区域物产丰富成因: 主要从分析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方面分析 (地形土壤热量光照) 。   51.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   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所有资源调配都有此意义)   考虑对输出地 (资源开发、 基础设施、 相关产业发展、就业、环保等) ;沿线; 输入地(缓解资源或能源紧张、基础设施、就业、相关产业发展、就业、环保等)的影响。   52.太阳辐射强弱(太阳能) :纬度;地势;天气和气候   53.沼泽地成因:地表水收入大于支出   气候因素(降水或地表水量大于蒸发量) ;地形地势低洼不利于排水;高纬冻土(如西西伯利亚平原和我国东北平原)和高原冻土(如青藏高原)不利于地表水下渗。   例如:江苏浙江多湿地的自然原因:气候湿润、地势低平、河湖众多、海岸线长。浙江的湿地公园少于江苏的原因:山地丘陵多、平原少   54.航天发射:战略安全因素;火箭发射“ 窗口” (天气晴朗能见度好或气候干旱地区,地形植被是否有利于回收) ;交通运输;纬度因素(低纬度地区离心力大) 。   55.核电站建设的区位因素:   核能的优势—清洁的新能源(无 CO2 和污染物排放) ;能量集中。   我国的核电站首先在东南沿海建设的原因: 必要性—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 能源市场求量大,常规能源不足,供需矛盾突出。可能性—核电站的地区适应性强(核燃料能量集中,运输量小);资金技术力量雄厚等。   法国核能比重最大的原因:常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水能)贫乏;经济发达,资金技术力量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本文档共13页,下载后即可获取全部内容。
2、此文档《高中地理常见简答题答题规范》由用户(寂**火男)提供并上传付费之前 请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进行举报或申诉。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音节日灵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裁前须认直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4、万象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外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直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谨慎购买。
5、本站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