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5008-2020 工程建设场地抗震性能评价标准(安徽省)
《DB34∕T 5008-2020 工程建设场地抗震性能评价标准(安徽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4∕T 5008-2020 工程建设场地抗震性能评价标准(安徽省)(140页珍藏版)》请在万象文库上搜索。



1、表3液化土特征深度(M)饱和土类型粉土度-68度砂土7 8注:当地区地下水位处于变化状态时,对天然地基较浅的建筑物应是不利的。当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和地下水位埋深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可不考虑液化影响:dud () ten d1,-2dwd ten dj,-3 (3-1) (3-2)。-5(3-3):dw-地下水埋深(m),应按设计基准期年平均最高水位或近期年最高水位采用;计算U和JR后可扣除第5天未液化土层的厚度(m );一个db基金会嵌入自律(m),不超过2mR!然而,液化土的特征深度JJt(m)由2n设定,用于液化判别的颗粒含量由作为分散剂的6个部分闪烁率确定。当采用其他方法时,3饱和砂土或
2、粉土(不包括黄土)应按有关规定换算。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初步判定为不液化或可不考虑液化的影响:1。地质年代为第四纪晚更新世(Q3)及以前,8度可判定为不液化。2.当淤泥中碎屑(粒径小于005mm的颗粒)的百分比在7、8、9度时分别不小于13、16时,可判定为未掩埋。注:本条饱和土的液化判定要求不含黄土和粉质秸秆的甲类建筑应进行专门的液化勘察。O2当地下存在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时,除6度外,应判定为IJ液化;对于有液化土层的地基,应根据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类别和地基的液化等级,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78度时,乙类建筑可按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进行判别和处理。14 . 6场地和
3、地基的震害。1液化。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不包括黄土)的液化判别和地基处理。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液化的影响可以忽略。但对于沉降敏感的乙类建筑,可按7度判定液化;8建筑场地分类为田地和ⅳ类建筑,设计基木和当地人加速度改为0.15g土地,橙色除外);Jt还有其他规定。宜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20g)Ul1 1000 |山的建筑要求采取防J击选择措施。当建筑场地为一类时,允许对甲、乙类建筑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对于丙类建筑,应按当地I区地震烈度降低1度的要求,允许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仍应按当地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表6建筑物的场地类型:雪虫?E E N v
4、,800 O 800 23 V,500O 500 23 V,e v,e150 80岩石的剪切I表皮速度或场地覆盖层厚度(m)土壤的等效剪切波速(m/s)注:表中的V是指当有可靠的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且其值接近表6所列场地类型的边界线时,岩石的剪切I表皮速度。允许用插值法确定地震作用计算中使用的特征周期为6的建筑物的场地类别,应按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分为四类,其中ⅰ类分为11个小类,土层等效剪切波速为5个,应按下列公式计算:费Cⅱdo/TT = L:(djv,。)式中:V、se土层等效剪切波速(m/s);d .计算深度(m),取覆盖层厚度和20m中的较小值;t——从地面到计算深度的横
5、波传播时间;计算di深度范围内第一土层的厚度(m );v,sj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土层的剪切沉降速度(m/s );当有计算深度范围内层数的成熟经验时,可采用其他方法确定标准贯入击数(n)来判断中等风化岩层,中等风化泥岩为n 2380击,中等风化砂岩为n 23100击(n为实测值,无需杆长修正)。12 4 X,J11,宁波平原和?+HI伞丘平原L中、新生代三分布软红岩可作为中风化岩顶板方向的覆盖层!3.面向施工现场的覆盖层厚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一般情况下,应根据剪切波速大于500m/ s,且下伏岩土层的剪切波速不小于500m/s时,从地面到目标土层顶部的距离确定;2.当地下5m处有一土层的剪切波
6、速比地面以上各土层的剪切波速高5倍,且该层及其下伏岩土的剪切波速不小于400mjs时,可根据地面到该土层顶部的距离确定;3剪切波速大于500m/客观的孤石和透镜体应视为周围土层;4土层中火山岩的坚硬夹层应视为刚体,其厚度应从覆盖土层中扣除。有利路段、一般路段、不利路段和危险路段的分类。地质、地形和地貌有利地段分类稳定;主要ⅱ1、硬I、h、宽、平、密、匀巾硬|——TT一般地段不属于有利、不利、危险地段,如软弱的人、液化土、条状凸出的山嘴、陡坡、陡坎、河岸、边坡边缘,以及成因、岩性、形状在平面分布上明显不均匀的土层(包括老河流、松散土层)、含水量高的塑性黄土、地表有构造裂缝、采空塌陷边缘、地表移动
7、不稳定的采空塌陷中段等。,可能造成滑坡、溃坝、塌陷、L型裂缝、泥合1流等。土地开发时,将Jz地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错动的位置、地表运动活跃的采空区、被地下水或有毒气体覆盖的老采空区划分为两个施工场地。以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为准。11.5抗震截面和1类场地。对于施工场地,11对H-Liu波状平原和沿11伞状|块状平原分布的中、新生界软质红岩层应按表O. 1划分为有利段、一般段、不利段和危险段,仅考虑风化过程!对于表层的固定提升评价,在J口采用标准贯入试验,以确定lff基岩商及以上后,宜采集样品进行车内双轴试验或jC轴间J: colt,并提供川11线和O110山|田线施工现场勘察的剪
8、用比与剪应变的关系。根据地质、地形条件和使用安全性,有j11、h .边坡稳定性评价内容。在李、句高层建筑同一伞状地质单元内布置多个r2剪切波速孔,测试孔应全部深入J基岩(剪切波速大于500m/ Lu的土层)或勘探程度大于100mH。横波速度明显跳到边界山或物探等。应采用标准贯入试验来识别由其他方法确定的基岩雨10 8的液化;在击判定的土层中,标准贯入试验点f11f为Om 5m,任的试验点不应少于J6。此外,应通过分析贝壳和毛巾介质中碎粒的含量,查明可能液化的土层中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范围。6判断地震液化应布置不少于三个勘探点。勘探孔深度应大于液化判别深度5。对于需要考虑共振
效应的重要工程,可以采用地脉动测试方法来确定场地的使用寿命。1W点少于两个,当一个施工场地存在不同的地质地貌单元时,测点数量可适当增加。4土层剪切波速测试的垂直间距应为O.5mlm,并在土层等效剪切波速的计算深度范围内,对调查发现的土层取有代表性的剪切波速。对于需要进行时程分析的工程,应测试场地覆盖层厚度内所有土层的剪切波速和重力,并对代表性土层进行动三轴或共振柱试验。11场地抗震性能评价应根据本省宏观地貌特征(参见附录中的差异,不同地貌区应重点关注以下内容:1淮北平原:液化土的识别与场地类型的划分,黄河泛滥区的软土层分布;2.江淮波状平原区:抗震区和场地类别的划分;3.长江沿岸丘陵平原区:场
地覆盖层厚度的确定和场地分类。长江沿岸静水环境中沉积的软粘土、新近沉积的粉质粘土和粉砂的分布也是如此。相与!液化Jf800 I肝硬土或破碎及较破碎岩石或松软软岩,800 23 V,500软岩密实砾石土:j1-_,密实密实砾石,粗,5 23 V,25中砂,fk150性石及粉土。含致密砾石和粗粒的硬黄土。Jk130填250 23 U,150石,可塑新黄土软土粉土、淤泥质土、松散砂、新沉积U,150立土、粉土,130填土,流塑黄土注入I飞K,111主要荷载及1项试验等。)J特征值(kPa);v,是岩土剪力;速9安徽省县级以上乡镇人民政府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和设计地震分组,可按本标准附
录B采用。边坡工程的抗震设防烈度可采用边坡所在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且不应低于受边坡破坏影响地区的建筑设防烈度。8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一般情况下,建筑的抗震设防烈度应以《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的地震峰值加速度分区值(按附录A)为准。凡需抗震设防的建筑,应按国家现行建筑工程抗震设防标准进行分类)。GB50223确定了其抗震设防类别及其抗震设防标准6。抗震设防烈度必须根据国家颁发的批文和文件(图纸)确定。对于危险区域,禁止建设甲类和乙类建筑,也不应该。当无法避免时,应采取有效措施。4.城镇建设工程的选址应当符合城镇总体规划中防震减灾专业规划的要求;乡村建设工程的选址应当符合乡规划和村庄规
划中的防震减灾要求。O5选址时,应根据工程需要、地震活动和工程地质、地震地质的有关资料,对抗震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地段进行综合评价。3场地抗震性能评价专项工作应按以下四个阶段进行:1。接受任务,明确工作内容和要求,制定工作大纲;收集数据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勘探和测试;3.对收集的数据和勘探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统计、评估和论证;4成果报告的编制2对下列工程应开展场地抗震性能评估专项工作,并提出专项分析评估报告:1。需要提供地震加速度(速度和位移)时程曲线的项目;2.场地或附近有性质或规律不清的移城J型断裂,以及有地裂缝、滑坡、J型骨位移、崩塌、塌陷、泥石流、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的工程;3.位于
抗震危险区的工程;4其他具有重要功能或场地条件复杂的工程2符号M地震震级Vse-土层的等效剪切pitan V、某一岩层或土层的剪切波速n标准贯入锤击数T1E液化指数-地震影响系数Tg-特征周期5 3基本规定1场地的抗震性能评价应在岩土工程勘察阶段进行,并应分析确定场地所属的地震剖面类型。评价场地类别和岩土地震稳定性(包括滑坡、崩塌、液化和震陷特征),根据国家批准的地震参数区划和有关规范,提出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设计地震分组和特征周期;对于需要辅以山地开采和分析方法的鼎轩,应根据设计要求收集土壤剖面、场地覆盖层厚度和相关动态参数。23抗震构造措施不用按抗震概念设计原则计算,对
结构和非结构部分必须采取的各种细部要求简称为I类简称为C类;4)适度设防的建筑,使用人少,地震不会造成次生灾害的地方,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简称乙类;3)标准设防类除1)、2)、4)项外,大量按标准要求设防的建筑简称甲类;2)关键设防地震时功能不能中断或需要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其他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4 1)柏树:特殊设防建筑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设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的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特殊设防的建筑物22根据人员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程度及其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等因素对建筑物抗震设防的
分类。,建筑物被地震破坏后,各类建筑物的设防类别分类:21。地震引起的软土软化引起的地面或基础下沉;20.液化地震时滑行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16.土层的等效剪切I地面以下20米深度内或场地覆盖层厚度小于20米的土层中的面波传播速度;第17号命令。场地类别根据场地覆盖层厚度和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对建筑场地进行分类,用于反映不同场地条件对基岩Q18活动断层(层)0 19 J活动断层(层)晚第四纪以来也造成地基破坏的地震动的综合放大作用。地震引起的滑坡、不均匀变形、开裂、砂土和粉土液化等。导致地基失去承载力或不能继续承受地震动。15场地覆盖层厚度与剪切波速超过规定值的下伏岩石或硬土层顶面之间的距离。11曲线中的地震影响系数为抗震设计的设计特征周期。f对应于场地类型等因素的下降段起点的周期值,称为特征周期O12。场地岩土振动引起的最大振幅的周期O13时程分析法,通过在结构草本功方程的输入处积分加速度记录线来求解,从而得到整个时程的地震响应。Q14地震剖面基于现场和附近区域的地质结构、地形、地下水、岩石和土壤。
- 1、本文档共140页,下载后即可获取全部内容。
- 2、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付费之前,请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进行举报或申诉。
-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 4、万象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谨慎购买。
- 5、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链接地址:https://www.2wx.com/view-4540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