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河北省张家口市桥东区中考化学模拟试卷(附解析)
《2021年河北省张家口市桥东区中考化学模拟试卷(附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河北省张家口市桥东区中考化学模拟试卷(附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万象文库上搜索。
2021年河北省张家口市桥东区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1、1. 近日,华为发布了全球首款采用塑料制作柔性屏幕的5G折叠手机。塑料属于( )
A. 天然材料 B. 合成材料
C. 金属材料 D. 无机非金属材料
2、2.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有关空气成分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氧气:可以做保护气
B. 氮气: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
C. 二氧化碳:空气中的一种污染物
D.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稳定
3.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
B. 水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溶剂
C. 电解水实验中得到的氧气和氢气的质量比为1:2
D. 海水淡化是向海水要淡水的一种方法
4.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两个氢原子:H2
B. 一个钙离子:Ca2+
C. 硫酸钠的化学式:NaSO4
D. 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H2O2−2
3、5. 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化学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B.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C.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都是化合物
D. 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1
6. 如图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验证木炭具有吸附性
B.观察乳化现象
C.探究钢铁生锈需要水
D.验证面粉在一定条件下能爆炸
A. A B. B C. C D. D
4、7. 下列图象表示的化学反应过程,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是( )
(说明:①至④对应的每组实验其他条件均相同)
5、A. 图①表示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在有、无MnO2的条件下反应
6、B. 图②表示等质量的碳酸钙粉末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和10%的稀盐酸反应
7、C. 图③表示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与足量的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D. 图④表示等质量的锌粉和锌粒分别与足量的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8. 下列符合“绿色、健康、安全、舒适”的生产生活理念的是( )
A. 农业生产中禁止使用农药化肥
B. 加高烟囱将有害废气排放到高空中
C. 大量使用一次性的木筷和餐盒
D. 废弃口罩投入专用垃圾箱回收处理
9. 银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密度较大,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长期放置会被氧化而发黑。其中属于银的化学性质的是( )
A. 银白色 B. 密度较大 C. 导电性良好 D. 能被氧化
10.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读出液体体积
B. 滴加液体
C. 称取一定质量的氯化钠
D. 蒸发
11. 某同学从衡阳到西藏旅游,到达西藏后,发现从衡阳带来的密封饼干包装袋鼓起了。包装袋鼓起的原因是( )
A. 袋内饼干的体积变大 B. 袋内气体分子的体积变大
C. 袋内气体分子个数增多 D. 袋内气体分子间的间隙变大
12. 对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做法认识正确的是( )
A. 用水灭火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 轮胎表面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
C. 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D. 医院的手术室用红外线杀菌
13. 分类法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错误的是( )
A. 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氧气
B. 在水中明显放热的物质: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生石灰
C. 导体:盐水、水银、人体、石墨
D. 撬棒、羊角锤都是省力杠杆
14. 对如图所示的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甲:a吸引大头针比b多,说明电流一定时,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磁性越强
B. 乙:蜂窝煤比煤球燃烧更旺,说明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剧烈
C. 丙: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甲烷的组成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D. 丁:磁铁改变了小铁球的运动轨迹,说明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5. 乙醇汽油是种新型替代能源,它是用90%的普通汽油与10%的燃料乙醇调和而成,它不但不影响汽车的行驶性能,而且还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是一种新型清洁燃料。
(1)乙醇属于 ______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3)完全燃烧15kg汽油放出的热量与完全燃烧 ______ kg的乙醇放出的热量相等。(汽油热值为4.6107J/kg、酒精热值为3.0107J/kg)。
16. 如图装置中“暖宝宝贴”(主要成分为铁粉、木炭和食盐),铁粉锈蚀消耗的水忽略不计,玻璃瓶容积为220mL,实验结束后玻璃瓶中水的总体积为58mL。
(1)铁粉生锈实际上是铁与 ______ 共同作用的结果。
(2)反应后水进入玻璃瓶的原因是 ______ 。
(3)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______ 。
17. 科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我省坝上草原出产的莜麦深受人们喜爱,莜麦能给人体活动提供能量的物质是 ______ (填序号)。
A.蛋白质
B.无机盐
C.糖类
D.水
(2)某胃溃疡病人胃酸过多,可服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来进行治疗。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3)用铅锑合金做保险丝而不用铅做保险丝的原因是 ______ 。
(4)食堂要做“翡翠”饺子,可将菠菜榨汁,通过 ______ 操作将菜渣与菜汁分离。
(5)超市中的“绿色碘盐”中的“碘”是指 ______ (选填“元素”“单质”或“原子”)。
18.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甲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 ______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2)乙图中A试管中实验现象是 ______ ,只通过A和B实验尚不能证明铜、银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需补充一个实验来证明,补充实验所用试剂合理的是 ______ (填序号)。
A.Cu、Ag、稀盐酸
B.Cu、AgNO3溶液
实验C中物质充分反应后,某同学对试管中固体的成分提出以下四种猜想:
A.Zn、Cu、Ag
B.Zn、Cu
C.Cu、Ag
D.Zn、Ag
这四种猜想中明显不合理的是 ______ (填编号)。
19. A~K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A是气体,B是红色的固体,K是常用的补钙剂的主要成分。H常用于工业生产玻璃。
(1)K的化学式为 ______ 。
(2)I的一种用途是 ______ 。
(3)写出C→E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4)以上反应中一定不包括的反应类型是 ______ 。
20. “水精灵”的主要成分为过碳酸钠(2Na2CO3⋅3H2O2)、碳酸钠等,用热水溶解能迅速产生活性气体,除去衣物、地毯、厨房用具等物品上的顽固污渍。某兴趣小组对过碳酸钠产生了兴趣,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过碳酸钠兼具Na2CO3与H2O2的双重性质,不稳定,受热遇水易分解;
②碳酸钠在1744℃时才能分解产生CO2。
探究Ⅰ:“水精灵”遇热水产生气体的成分。
【作出猜想】小组同学经讨论一致认为水精灵遇热水产生的气体是O2,不可能为CO2,理由是 ______ 。
【实验验证】取样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热水,塞上带导管的橡胶塞,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发现澄清石灰水 ______ ,打开橡胶塞,又 ______ ,证明猜想正确。
探究Ⅱ:碳酸钠等物质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实验过程】相同温度下,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分别加入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一段时间后用传感器测定溶液中溶解氧浓度(一定体积水中所溶解氧气的质量)。
实验序号
100g 4%H2O2溶液
100g 4%H2O2溶液、1g NaCl固体
100g 4%H2O2溶液、1gNa2CO3固体
100g 4%H2O2溶液、1g NaOH固体
溶解氧浓度(mg/L)
6.44
6.44
9.11
10.97
【实验结论】
(1)氯化钠和碳酸钠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Na+,通过比较可知,Na+对过氧化氢的分解 ______ (选填“有”或“没有)影响。
(2)由表可知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在 ______ 条件下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更快。
【拓展应用】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2)过碳酸钠应 ______ 保存。
21. 取一定质量的碳酸钠样品进行如图所示实验,请计算:
(1)生成沉淀的质量是______g。
(2)反应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不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B、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
C、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不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D、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不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2.【答案】B
【解析】解: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不能做保护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氮气是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约占78%,故选项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产生温室效应,但现阶段不把二氧化碳作为空气的污染气体,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D、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空气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空气的组成成分、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答案】C
【解析】解:A.向水样中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所以可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选项说法正确;
B.水可以溶解很多物质,所以水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溶剂,选项说法正确;
C.电解水实验中得到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质量比为8:1,选项说法错误;
D.海水淡化就是将海水中的盐类物质与水进行分离,向海水要淡水的一种方法,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硬水与软水的检验方法来分析;
B.根据水的作用来分析;
C.根据电解水的原理以及现象来分析;
D.根据海水淡化的目的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水的相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4.【答案】B
【解析】解:A、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氢原子可表示为:2H,故选项化学用语表示错误。
B、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一个钙离子可表示为:Ca2+,故选项化学用语表示正确。
C、硫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硫酸根显−2价,其化学式为Na2SO4,故选项化学用语表示错误。
D、过氧化氢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1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H2O−12,故选项化学用语表示正确。
故选:B。
A、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B、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C、硫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硫酸根显−2价,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D、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答案】A
【解析】解:由甲烷与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点燃 CO2+2H2O;
A、由微粒的变化及方程式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故A正确;
B、由微粒的变化及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生成了两种化合物,不是置换反应,故B错误;
C、由微粒的构成可知,乙是氧气,是单质不是化合物,故C错误;
D、由微粒的变化及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2,故D错误。
故选:A。
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利用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明确反应前后分子的构成、种类及个数,判断反应中所表现出的规律。
根据微观示意图,明确反应前后分子的构成、种类及个数,根据微观与宏观的对应关系,可以达到对所发生反应的判断。
6.【答案】C
【解析】解:A、图中实验,实验现象是颜色变浅,可验证木炭具有吸附性,故选项实验能达到相应目的。
B、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图中实验,加入洗涤剂振荡后,得到稳定的液体,故选项实验能达到相应目的。
C、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能与氧气、水充分接触;第二支试管中的铁钉只能与水接触;一段时间后,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生锈,第二支试管的铁钉没有生锈,可用于探究铁生锈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
D、取一空金属罐和小塑料瓶,剪去它们的上部,并在它们的底侧各打一个比橡皮管外径略小的小孔。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干燥的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从橡皮管一端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人距离该装置远一些),使面粉充满罐.就会听到“砰”的一声响,伴随一团火光,塑料盖被掀起,可验证面粉在一定条件下能爆炸,故选项实验能达到相应目的。
故选:C。
A、根据实验现象是颜色变浅,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两支试管中铁锈锈蚀的情况,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7.【答案】D
【解析】解:A、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在有、无MnO2的条件下反应,催化剂只能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有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故选项图象错误。
B、碳酸钙的质量相等,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越剧烈,粉末状的碳酸钙与10%的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快,故选项图象错误。
C、锌的活动性比铁强,反应速率快,反应时间短;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与足量的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铁生成氢气的质量比锌多,故选项图象错误。
D、等质量的锌粉和锌粒分别与足量的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由于锌粉和锌粒的质量相等,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锌粉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快,反应时间短,故选项图象正确。
故选:D。
A、根据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碳酸钙的质量相等,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越剧烈,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锌的活动性比铁强,结合等质量的两种金属与足量的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锌的质量相等,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8.【答案】D
【解析】解:A.农业生产中使用农药化肥对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防治病虫害起到了很大作用,不能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要合理使用,选项说法错误;
B.加高烟囱将有害废气排放到高空中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空气污染问题,选项说法错误;
C.大量使用一次性的木筷和餐盒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选项说法错误;
D.废弃口罩可能带有病菌,所以要投入专用垃圾箱回收处理,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根据已有的化学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环境保护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
【解答】
A、银白色表示的是物质的颜色,颜色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密度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能被氧化,氧化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0.【答案】A
【解析】解:A、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A、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1.【答案】D
【解析】解:到达西藏后,发现从衡阳带来的密封饼干包装袋鼓起了,是因为西藏海拔高,气压减小,袋内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故选:D。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答案】C
【解析】解:A.用水灭火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低于其着火点,选项说法错误;
B.轮胎表面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选项说法错误;
C.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选项说法正确;
D.医院的手术室用紫外线杀菌,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灭火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
B.根据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来分析;
C.根据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来分析;
D.根据紫外线能杀菌消毒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3.【答案】A
【解析】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故A分类错误;
B、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生石灰溶于水,都会放出大量的热,故B说法正确
C、盐水、水银、人体、石墨都能导电,都属于导体,故C说法正确;
D、撬棒、羊角锤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都大于阻力臂,都是省力杠杆,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A、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考虑;
B、根据常见物质溶于水能量的变化考虑;
C、根据盐水、水银、人体、石墨的导电性考虑;
D、根据省力杠杆的特点考虑。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常见的可燃性气体,常见物质溶于水能量的变化,常见的导体。
14.【答案】C
【解析】解:A.在甲实验中,a吸引大头针比b多,说明电流一定时,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磁性越强,分析正确;
B.在实验乙中,蜂窝煤比煤球燃烧更旺,说明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剧烈,分析正确;
C.在丙实验中,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甲烷的组成中含有氢元素,无法证明含有碳元素,分析错误;
D.在实验丁中,磁铁改变了小铁球的运动轨迹,说明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正确。
故选:C。
A.根据电磁现象来分析;
B.根据促进燃料燃烧的方法来分析;
C.根据物质组成的探究方法来分析;
D.根据实验设计以及实验现象来分析。
本题是一个理化综合题,解题时根据所学物理、化学基础知识来分析解答,难度不大。
15.【答案】可再生 C2H5OH+3O2− 点燃 2CO2+3H2O 23
【解析】解:(1)酒精可以使用玉米、高粱等粮食发酵制得,属于可再生能源。
(2)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 点燃 2CO2+3H2O。
(3)汽油热值为4.6107J/kg、酒精热值为3.0107J/kg,需要乙醇的质量为4.6107J/kg15kg3.0107J/kg=23kg。
故答案为:
(l)可再生;
(2)C2H5OH+3O2− 点燃 2CO2+3H2O;
(3)23。
(1)从能源是否可再利用的角度可把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现阶段不可能再生的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
(2)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题意,汽油热值为4.6107J/kg、酒精热值为3.0107J/kg,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特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答案】氧气、水 铁生锈消耗瓶内氧气,使容器内外产生压强差 19%
【解析】解:(1)铁粉生锈实际上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故填:氧气、水。
(2)反应后水进入玻璃瓶的原因是铁生锈消耗瓶内氧气,使容器内外产生压强差。
故填:铁生锈消耗瓶内氧气,使容器内外产生压强差。
(3)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58mL−20mL220mL−20mL100%=19%。
故填:19%。
(1)铁粉生锈实际上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2)反应后水进入玻璃瓶的原因是铁生锈消耗瓶内氧气,使容器内外产生压强差。
(3)根据提供数据可以计算氧气含量。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7.【答案】C Mg(OH)2+2HCl=MgCl2+2H2O 合金的熔点低于纯金属 过滤 元素
【解析】解:(1)莜麦能给人体活动提供能量的物质是糖类;故填:C;
(2)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盐酸与氢氧化镁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Mg(OH)2+2HCl=MgCl2+2H2O;故填:Mg(OH)2+2HCl=MgCl2+2H2O;
(3)合金的熔点低于纯金属,所以用铅锑合金做保险丝而不用铅做保险丝;故填:合金的熔点低于纯金属;
(4)食堂要做“翡翠”饺子,可将菠菜榨汁,通过过滤操作将菜渣与菜汁分离;故填:过滤;
(5)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所以超市中的“绿色碘盐”中的“碘”是指元素;故填:元素。
- 1、本文档共19页,下载后即可获取全部内容。
- 2、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付费之前,请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进行举报或申诉。
-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 4、万象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谨慎购买。
- 5、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链接地址:https://www.2wx.com/view-4385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