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医学论文-腰穿置管引流联合罗氏芬短期反复鞘内注射治疗颅内感染.doc




《临床医学论文-腰穿置管引流联合罗氏芬短期反复鞘内注射治疗颅内感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医学论文-腰穿置管引流联合罗氏芬短期反复鞘内注射治疗颅内感染.doc(4页珍藏版)》请在万象文库上搜索。
1、临床论文腰椎穿刺置管引流联合短期反复鞘内注射罗沙芬治疗颅内感染【摘要】目的总结84例颅内感染患者采用腰椎穿刺置管引流联合鞘内注射罗沙芬治疗的经验。
方法采用腰椎穿刺管引流和鞘内注射罗沙芬治疗。
2、1g罗莎芬+9%氯化钠注射液10ml+地塞米松10mg缓慢鞘内注射,每日2次。
注药后,夹住引流管46小时,然后松开持续引流。
每次用药前取脑脊液做常规和细胞学检查。
结果8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无不良后遗症。
结论腰椎穿刺置管引流联合鞘内注射罗沙芬治疗颅内感染疗效显著。
3、罗昔芬鞘内注射引流开颅术后颅内感染非常难以治疗,死亡率高,存活者生活质量差。
茹罗芬鞘内注射治疗颅内感染有效,但反复腰穿耗时较长。
4、笔者采用持续腰椎穿刺引流加短期反复服用罗司奈芬治疗颅内感染,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
5、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84例开颅术后颅内感染住院患者,其中男性43例,女性41例;754岁术后静脉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青霉素、氯霉素等抗生素均未能控制感染。
6、其中颅内肿瘤24例,脑外伤36例,颅内动脉瘤12例,颅内动静脉畸形2例,脑脓肿4例,脑室引流6例。
感染发生在术后第610天。
7、3839发热38例,39以上发热46例头痛80例,呕吐64例,脑膜刺激征82例。
8、血白细胞在(725109/L)之间脑脊液白细胞数/cm320例,/cm323例,/cm340例,1例全视野。
所有患者在首次腰穿管鞘内注射药物前均取脑脊液进行常规及细胞学检查、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2方法颅内感染一经确诊,立即用16号腰椎穿刺针穿刺腰椎34间隙。
将直径1mm的导管送入头部蛛网膜下腔,留在椎管内35cm,末端接无菌平或低闭式引流,头部高度保持在15处。
选用罗莎芬,1g罗莎芬+9%氯化钠注射液10ml+地塞米松10mg缓慢鞘内注射,每日2次。
注药后,夹住引流管46小时,然后松开持续引流。
每次用药前留取脑脊液做常规和细胞学检查,以了解上次用药后的效果,指导下次用药。
3rosneffen的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多次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鞘内注射前细菌培养结果中,52例阳性。
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如肠杆菌、阴沟肠杆菌等。
)、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所有细菌培养阳性病例的药敏试验显示,对罗红霉素的敏感性为(+)。
4疗效评价标准根据卫生部药政管理局发布的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通过比较治疗前、治疗中、治疗结束时患者体温、症状、体征、血液、脑脊液的临床检查和细菌学检查结果,按照治愈、显效、有进展、无效四个级别评价临床疗效。
恢复:经治疗后,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均恢复正常;显效:经治疗后病情好转,但上述四项中有一项未完全恢复正常;进展:服药后病情好转,但不够明显;无效:服药72小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根据总有效率计算有效率。
5安全性监测(不良反应观察:密切观察所有与用药相关的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
(血、尿常规检测(肝肾功能检查结果本组84例患者治疗前均有发热,其中68例体温在5以上,52例有头痛和脑膜刺激征。
经腰椎穿刺置管引流并多次鞘内注射罗沙芬34天后,体温恢复正常,体征改善。
治疗后64例患者脑脊液检查结果恢复正常,16例接近正常,4例疗效不明显。
感染治愈64例,显效16例,无效4例,治愈率2%,有效率2%。
治疗后脑脊液细菌培养复查,细菌培养阳性的患者全部转阴。
所有患者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复查后肝肾功能及尿常规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
讨论颅内感染的常见原因,如手术暴露时间长、术后免疫力低下、术后脑脊液漏、连续再次手术等。
对于颅内感染的治疗,常规采用大剂量抗生素进行胃肠外治疗,但由于以下因素,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颅内感染的病原菌对大部分抗生素成分耐药,双重感染现象加重。
(血脑屏障的存在使脑脊液中无法获得有效的抗生素浓度。
(感染脑脊液缺乏内源性调理素和杀菌活性,提示需要杀菌药物而非抗菌药物。
(高额医疗费用导致部分患者中途停止治疗。
本组感染均为院内感染,主要病原菌为耐药革兰阴性杆菌。
仅靠静脉注射抗生素无法控制感染。
鉴于此,很多临床医生为了减少静脉用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缩短疗程,尝试其他的用药方式。
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鞘内给药和脑室内给药,而脑室内给药因其对脑组织的侵入性操作和潜在的神经损伤,在临床上应用较少。
鞘内注射因其操作简单、疗效肯定,越来越被临床医生所接受,临床应用逐渐普及2假单胞菌属和肠杆菌属的革兰阴性菌引起的颅内感染比例较高。
颅内感染后,由于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大部分药物不易透过血脑屏障,脑脊液中的药物浓度达不到杀菌浓度。
Rosneffen是一种广谱抗生素,使用Rosneffen后224h内,脑脊液中的浓度可高于最常见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数倍。
通过鞘内注射1g的rosneffen,可使药物直接进入脑脊液循环,进一步增加脑脊液中的药物浓度,杀灭细菌,安全可靠,无明显副作用。
国内很少有单独鞘内注射rosneffen治疗颅内感染的报道3,但鞘内短期重复使用rosneffen的报道还没有。
单纯鞘内注射积极有效,但需要反复腰穿,耗时较长。
采用腰椎穿刺置管引流和短期反复鞘内注射罗司奈芬治疗颅内感染,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给药途径简单、方便、有效,患者易于接受。
(用药时间短,所有病例用药时间为34天。
(本组感染均为院内感染,病原菌具有一定的耐药性,特别是对-内酰胺类药物敏感性较低,Rosneffen对耐药菌株也有较强的杀菌能力。
(脊髓蛛网膜下腔直接注射药物可使病灶区迅速达到药物浓度峰值并维持较长时间。
腰椎穿刺管持续引流的优点:引流脑脊液降低颅内压;抽出脓性脑脊液,缓解脑膜刺激引起的头痛、呕吐、发热等症状;定期给药便于治疗;避免了重复腰椎穿刺的繁琐工作,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随时收集脑脊液进行检查,了解脑脊液特点,指导治疗。
腰导尿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穿刺点应选在腰34或腰45;插管深度不宜过长,以35cm为宜,以免刺激神经根。
引流袋不宜过低,引流速度不宜过快,以每天300500ml为宜;药物浓度不宜过高,注射速度不宜过快4鞘内注射同位素标记的白蛋白后,大部分可在46小时内到达脑底部的蛛网膜下腔5因此,通过鞘内给药,药物可以随着脑脊液的循环自然到达蛛网膜下腔的脑池6反复短期给药可以维持一定的药物有效浓度,应该是较好的给药方式,也是治疗颅内感染的方法。
鞘内注射罗沙芬和地塞米松为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经济的方法。
参考1Korinekam。
开颅术后神经系统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一项对2944例患者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
神经外科学,1997,41(:1073-2RushtonN.局部抗菌疗法的应用。
欧洲外科杂志,1997,163(增刊):27-3金,李伟,迟红艳。
采用鞘内注射罗沙芬治疗6例脑脊液漏引起的颅内感染。
现代诊断和治疗,20XX,12(:4AvidanA,GomoriM,DavidsonE.鞘内注射利多卡因后出现一过性神经症状的患者磁共振成像显示的神经根炎症。
麻醉学,20XX,97(:257-258。
5LasserEC,LamkinGE。
鞘内注射泛影葡胺对多巴胺受体的影响。
学术放射学,20XX,9(:826-829。
6GuimaraesR,BeckerH.采用低密度稀释液进行脑脊液鼻漏修补时鞘内注射氟西汀的新技术。
喉耳鼻喉科杂志,20XX,122(:191-193。
- 1、本文档共4页,下载后即可获取全部内容。
- 2、此文档《临床医学论文-腰穿置管引流联合罗氏芬短期反复鞘内注射治疗颅内感染.doc》由用户(两袖清风巴腊拉)提供并上传,付费之前,请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进行举报或申诉。
-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 4、万象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谨慎购买。
- 5、本站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链接地址:https://www.2wx.com/view-39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