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医学论文-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及辅助治疗207例体会.doc



《临床医学论文-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及辅助治疗207例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医学论文-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及辅助治疗207例体会.doc(3页珍藏版)》请在万象文库上搜索。
1、临床论文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及辅助治疗207例体会作者:高【关键词】我院年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7例,术中切断神经根鞘,术后使用脱水剂,减少并发症,疗效满意。
总结如下。
2、1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207例,男性127例(4%);女性80人(6%);年龄最小的26岁,最大的71岁,平均45岁。
其中3555岁161例,占8%。
病程最短1年,最长30年,平均5年。
3、绝大多数患者接受了硬板床、牵引、理疗、按摩和硬膜外阻滞等保守治疗,7例患者术后椎间盘突出复发。
住院时间最短5天,最长43天,平均1天。
4、2临床诊断详细询问病史,既往是否进行过严格正规的保守治疗,选择何种治疗方法,对决定是否手术有重要意义。
仔细的体格检查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最重要的依据。
本组常规摄X线片、腰椎管内造影和腰椎CT。
5、x线片可提示是否有骨质增生、间隙变窄、椎体异常、腰椎结核、腰椎肿瘤等,可作为与其他腰腿痛疾病相鉴别的重要依据。
在这一组中,185名患者接受了Onaipike腰椎造影。
6、注射造影剂后,在X线监视下取腰椎过伸位、过屈位和正中侧卧位,观察造影剂通过和显影情况,动态了解椎间盘突出和双侧神经根受压情况。
7、本组194例进行了CT或MRI检查,间接或直接显示了椎间盘突出的部位、类型和程度,对手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手术治疗本组患者207例,其中7例为二次手术。
8、1手术指征本组207例患者均经过严格的诊断程序和诊断标准,明确诊断,通过严格的保守治疗,大多效果不佳。
2麻醉选择及体位207例,其中3例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其余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体位均为俯卧位。
3手术情况本组患者均采用后正中切口。
为避免选错椎间隙,术前及术中均采用“C型臂”定位。
用6号腰椎穿刺针将肾上腺素止血液注入手术区止血。
根据病情采用半椎板、全椎板、开窗减压和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
对于一些没有椎管狭窄和侧分型的年轻患者,我们选择了椎间盘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尽可能保持脊柱的稳定性,所有患者均完全或大部分保留上下关节突,部分滑脱患者行植骨内固定术。
在这一组中,157名患者接受了单间隙手术,43名患者接受了双间隙手术,7名患者接受了三间隙手术,264名患者接受了椎间盘切除术,包括213名外侧突出和51名中央突出。
椎管狭窄或神经根管狭窄93例,突出的髓核压迫神经根肩部或腋下156例,其中突出的椎间盘压迫神经根严重67例,神经根明显增粗、苍白。
扩张神经根管,解除压迫后,纵向切开神经根鞘,使神经束充分减压。
7例再次手术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瘢痕粘连。
术中应小心分离,尽量避免损伤硬脑膜和撕裂神经根。
如果硬脑膜破裂,应使用无损伤的线连续缝合,以减少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
术后常规放置负压引流管,一般在术后48小时内拔除。
4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脱水剂、激素和B族维生素药物。
术后静脉滴注地塞米松5mg,20%甘露醇125ml加速尿10mg,每8h1次,或静脉滴注七叶皂苷钠20mg,每12h1次。
连续34天术中难免牵拉神经根,术后可静脉注射或口服B族维生素营养神经。
腰腿痛患者要对症治疗。
患者应及早卧床进行功能锻炼,防止神经根粘连。
2周后可带腰撑下床,术后10天腰背肌功能锻炼可行。
部分患者出现便秘,给予导泻、灌肠等对症治疗。
结果本组207例患者无一例死亡或切口感染,其中93例获得随访,随访率为9%,随访时间10个月至5年,平均4年。
93例均按Otani标准评定:优71例,占3%;良好16例,占2%;6例(5%)效果不明显。
其中41例术前患肢麻木严重,38例患肢麻木在根管扩大和神经根鞘切开后消失。
术后并发症11例,发生率为3%。
脑脊液漏4例,椎间隙感染4例,马尾神经及神经根损伤3例。
由于术后效果不佳,4例再次手术。
讨论本组病例均为明确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以及经严格保守治疗后疗效不佳且有明确手术指征的患者。
为了避免进入错误的空间,术前和术中均采用了定位方法。
术中常出现肌肉出血,影响手术视野。
为了减少术中出血,我们对手术区肌肉广泛注射肾上腺素溶液,起到了止血的作用。
本组67个椎间盘突出严重压迫神经根,神经根明显增粗、苍白。
我们扩张神经根管,纵向切开神经根鞘,使神经束充分减压。
其中随访41例,38例肢体麻木完全消失,效果满意。
椎间盘突出引起受累神经根充血水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渗出,导致神经根内纤维组织增生1,与周围组织粘连,神经鞘瘢痕化,神经束进一步受压。
因此,我们在摘除椎间盘、扩大根管的同时,对神经根鞘进行纵向切开,以改善神经根的微循环,缓解患肢麻木症状,效果满意。
为了维持脊柱的稳定性,我们经常对双或多发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进行半椎板切除,保留上下关节突和棘突。
术后连续3天给予20%甘露醇、地塞米松或七叶皂苷钠,可减轻受累神经根的水肿和炎症,减轻术后疼痛和麻木。
此外,甘露醇和地塞米松是体内氧自由基的拮抗剂,可减轻术中大量氧自由基对神经的二次损伤2术后常规放置负压引流可减少血肿的形成,防止术后血肿对神经根的机械性压迫和严重的椎管粘连。
早期床上功能锻炼可以预防神经根粘连。
2周后,可以靠腰撑下床了。
3个月内禁止弯腰搬运重物和从事重体力劳动。
术后随访优良率为5%,疗效满意。
参考文献1霍伊兰JA,弗里蒙特AF,费森Mic。
椎间孔静脉阻塞:周围纤维化一例。
脊柱,1989年,538。
2YoshizamaH,KobayashiS,MoritaT.慢性神经根压迫。
脊柱,1995年,397。
- 1、本文档共3页,下载后即可获取全部内容。
- 2、此文档《临床医学论文-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及辅助治疗207例体会.doc》由用户(两袖清风巴腊拉)提供并上传,付费之前,请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进行举报或申诉。
-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 4、万象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谨慎购买。
- 5、本站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链接地址:https://www.2wx.com/view-39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