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医学论文-腰椎间盘局限性高信号区(HIZ)的发生与分布规律.doc





《临床医学论文-腰椎间盘局限性高信号区(HIZ)的发生与分布规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医学论文-腰椎间盘局限性高信号区(HIZ)的发生与分布规律.doc(5页珍藏版)》请在万象文库上搜索。
1、临床论文-腰椎间盘局限性高信号区(HIZ)的发生与分布作者:王紫璇、胡友谷、陈祥民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局限性高信号区(HIZ)的发生与分布。
方法回顾性分析1000例腰椎MRI资料。
HIZ的立体定位及其发生分布规律分析。
使用SPSS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本组HIZ发生率为7%(前缘5%,后缘7%),共650例。
2、其中左侧238例(7%),右侧220例(8%),无显著侧差(x2=0922,P。
下缘446个(6%),明显多于中上缘。
HIZ好发节段为L4l5s1,可单个或多个节段同时发生。
3、其中,前HIZ多见于LL3和L4椎间盘,后HIZ多见于LL5和L5S1水平。
结论腰椎间盘HIZ发生率高。
常见于椎间盘的后缘、下缘和下腰椎。
可以发生在单个段中,也可以同时发生在多个段中。
4、【关键词】椎间盘;磁共振;高信号区;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高密度区的分布和预防。
方法回顾性分析1000个腰椎间盘的磁共振图像。
对样本中发现的HIZs进行三维定位,分析其发展和分布特征。
所有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
5、结果HIZ的发生率为7%,其中纤维环前区为5%,纤维环后区为7%。
6、左房(238例,62%)和右房(220例,85%)的分布无差异(x2=0922,P。
位于下房颤的hiz(446个,62%)多于中上房颤。
L4l5S1运动段是HIZ的多发区,可以单节段或多节段出现。
在前房颤中,HIZs常发生在L3和/或L4椎间盘。
然而,它们通常发生在后部房颤的L5和/或L5S1。
结论腰椎间盘HIZ的发生率较高。
椎间盘的后方和下方房颤以及较低运动节段有更多HIZs的风险。
它可以在单个运动节段或多个运动节段中同时发展。
7、关键词:椎间盘;核磁共振;高强度区;流行病学腰椎间盘局限性高信号区(HIZ)是MRIT2加权像中椎间盘后缘的高信号区,周围为低信号所包围。
8、Aprill和Bogduk1首先注意到椎间盘造影术中HIZ和持续疼痛之间的关系。
他们认为HIZ是椎间盘破裂疼痛的一个有价值的标志。
与传统椎间盘造影术2,3相比,具有无创、灵敏度高等优点。
此后,学者们围绕HIZ开展了大量研究,但研究对象都是后缘HIZ,没有关于发生率和三维分布的大样本报道。
本文对随机抽取的1000份腰椎MRI资料进行了系统回顾,分析了HIZ的发生规律和分布特点,统计了腰椎间盘前缘HIZ的发生率,以期为临床及其他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1999年6月至20XX年10月,未入选病例1000例,其中男性566例,女性434例。
1284岁;平均年龄49岁。
2方法1数据采集:采用德国西门子0T超导MR和美国GE5T超导MR,常规se序列对受试者腰椎进行矢状和横断方向扫描。
T1加权图像TR=450/500毫秒,TE=15/20毫秒,T2加权图像TR=20XX/3500毫秒,TE=90毫秒矢状切片厚度为3毫米,横向切片厚度为4毫米2诊断标准和定位方法椎间盘HIZ前后缘的诊断参考Aprill等对后缘HIZ的描述和诊断标准。
同案、同段、多级、同岗位的HIZ算作一个。
HIZ的立体定位方法如下:(确定前后位置;(结合定位图像中的定位线确定HIZ相对于正中面的位置,定位图像分为左、中、右三侧;(将椎间盘的前后缘自上而下分为上、中、下缘。
3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HIZ的发病和分布特征,所得百分比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所有数据均输入SPSS0进行统计。
使用Pearsonx2检验来比较比率。
结果本组腰椎HIZ发生率为7%(467例),共650例。
1在前、后缘的分布。
hiz可发生在椎间盘的前缘(图或后缘(图。
在这一组中,腰椎中段有269个前HIZ和381个后,分别占总样本量的5%(215例)和7%(317例)。
后缘的冲角高于前缘。
其中,在同一病例中,65例(5%)前后缘同时形成HIZ,在同一节段中,11例(1%)同时形成HIZ。
其中4例位于L3和4椎间盘,7例位于L4和5椎间盘。
(图图1前椎间盘HIZ图1aT12L1;图1bL1,2;图1cL2,3;图1dL3和4;图1eL4和5;图1fL5S1图2椎间盘HIZ后缘图2at12l1;图2bL1,2;图2cL2,3;图2dL3,4;图2eL4,5;图2fL5S1图3同一椎间盘内多个HIZ图3aL4,5,前下缘和后缘中部同时有hiz图3b,相同序列的另一个平面,显示了L4和L5下缘的轴向分布,HIZ2HIZ,具有很小的总体横向差异并且没有统计学意义(x2=0922,P=0但前缘右侧的出现次数多于左侧,后缘左侧的出现次数多于右侧(表。
650HIZ的轴向定位3的矢状分布。
HIZ最常见于椎间盘下缘(6%)前缘HIZ的分布趋势尤为明显(234/HIZ后缘多位于中、下边缘,其上、中、下边缘的分布比例约为124。
(表4HIZHIZ的分段分布多产于L4L5S1其中,前缘HIZ多见于LL3和4椎间盘,后缘HIZ多见于LL5和L5S1水平。
(表5多节段HIZ多节段HIZ形成的概率较低,其总体发生率约为8%其中,多段HIZ在前缘和后缘的发生率相近(x2=821,P=0,分别为5%和4%。
多节段HIZ的发生率随着HIZ节段的增加而降低(表表2650HIZ在矢状面图像的分布(略)表3腰椎各节段HIZ的分布(略)表4多节段HIZ的发生情况(略)前多节段HIZ常见于腰椎间盘中部,36例(8%)发生于腰椎相邻节段。
两段式HIZ更常见于“L2,3和L3,4”和“L3,4和L4,5”后缘多段HIZ中,28例(9%)有L5或L5S1的一段,26例(3%)同时有L5和L5S1。
40例(7%)HIZ发生在相邻的腰椎节段。
两段式HIZ中“L4,5和L5S1”和“L3,4和L4,5”出现的频率最高。
相邻节段HIZ的发生率达到4%(表讨论腰椎间盘的局限性高信号区(HIZ)通常指后缘HIZ。
它代表椎间盘纤维环的破裂4理论上,HIZ与椎间盘退变和椎间盘源性腰痛间接相关。
多年的研究证实,后缘HIZ和椎间盘源性腰痛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5主要机制是纤维环破裂引起的炎症反应“敏化”了椎间盘后的痛觉神经末梢,进而引起下腰疼痛6因此,后缘HIZ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该组HIZ发生率为7%,其中后缘7%,前缘5%。
后缘HIZ发生率高,与椎间盘后缘纤维环受力相对较强,结构较弱有关。
与前缘相比,后缘纤维环更容易发生变性或损伤破裂,从而导致后缘HIZ的形成。
Bohm等人5发现后缘HIZ的发生率为2%,与本研究中的7%相似。
表5多节段HIZ分布(略)与后HIZ相比,前HIZ的临床意义尚不明确,相关研究未见报道。
然而,据我们所知,脊神经前支分布在椎间盘前方,邻近腹腔神经丛等。
纤维环前缘破裂是否会引起类似症状,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本研究发现,前、后缘HIZ发生率较低,仅为5%(65例)。
其中11例(1%)在同一节段的前后缘形成HIZ。
这说明HIZ可以在椎间盘放射状破裂的多个裂隙中同时形成。
前后缘HIZ在矢状位图像上表现出显著的“下缘分布优势”,即多发生在椎间盘纤维环下缘。
其中,前缘HIZ的这种分布特征尤为明显。
纤维环破裂是椎间盘退变的重要病理变化之一,其发生与退变过程有关7HIZ作为纤维环破裂的影像学征象之一,应该也与椎间盘退变有关。
Aprill等人1的研究结果初步证实HIZ代表椎间盘的第四级退变。
本组资料显示,下腰椎HIZ发生率高于上腰椎,后缘HIZ多发生在LLL5S1水平,符合椎间盘突出的临床规律。
但前HIZ在LL3和L4椎间盘发生率较高,总体分布集中在L4L5S1水平,也符合椎间盘退变的规律。
因此,可以认为HIZ的出现反映了椎间盘退变的进展,是椎间盘退变的又一重要标志。
HIZ作为纤维环破裂的标志,可以发生在单个节段,也可以同时发生在多个节段。
本组数据显示多段HIZ形成概率较低(8%),前缘和后缘无统计学差异。
随着节段的增加,多节段HIZ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前路多节段HIZ的发生率为5%,8%发生在腰椎相邻节段。
两段式HIZ更常见于“L2,3和L3,4”和“L3,4和L4,5”本组中,中后缘多段HIZ的发生率约为4%,其中双段发生率最高(5%),其他类型相对较少。
后路多节段HIZ好发部位与一般发生规律相似,即多发生于腰椎间盘下部。
40例(7%)后路多节段HIZ发生在腰椎连续节段,连续多节段HIZ在总体分布中的发生率也达到4%原因可能是单节段椎间盘退变破裂引起的力学变化加速了相邻椎间盘的退变,因此相邻节段更容易形成HIZ,在MRI图像中表现为相邻多节段HIZ。
在这组中,后缘双段HIZ可出现在各种段组合中,但“L4,5和l5s1”(0%)和“L3,4和L4,5”(4%)最为常见。
在病例观察过程中,发现MRI矢状面图像中的多段HIZ很少出现在同一层面。
因此,诊断多节段HIZ时应观察多层面矢状切面。
综上所述,腰椎间盘HIZ发生率较高,常见于下腰椎和椎间盘后缘、下缘,可单节段或多节段同时发生。
参考文献1AprilC,BogdukN.高密度区:磁共振成像上腰椎间盘疼痛的一个诊断征象J.英国无线电杂志,1992年,361-369。
2彭,孙,王,等.腰椎间盘造影一致性疼痛反应与纤维环破裂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骨科杂志,20XX,190-192。
3,刘团江,吴启宁,等.1647-4彭波,侯生,吴伟,等.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腰椎间盘高密度区(HIZ)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意义J.欧洲脊柱杂志,20XX年,583-587。
5博姆B,梅尼希H,埃尔卡特A,等.腰背痛患者退变椎间盘移位的MRI与椎间盘造影表现的相关性J.正投影,20XX年,1144-1149。
6伯克JG,沃森RW,麦科马克D,等.引起下腰痛的椎间盘分泌高水平的促炎介质J.骨关节外科杂志,20XX,196-201。
7BoosN,WeissbachS,RohrbachH,等.腰椎间盘年龄相关变化的分类.20XX年Volvo基础科学奖J.脊柱,20XX年,2631-2644。
- 1、本文档共5页,下载后即可获取全部内容。
- 2、此文档《临床医学论文-腰椎间盘局限性高信号区(HIZ)的发生与分布规律.doc》由用户(两袖清风巴腊拉)提供并上传,付费之前,请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进行举报或申诉。
-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 4、万象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谨慎购买。
- 5、本站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链接地址:https://www.2wx.com/view-39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