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医学论文-腮腺混合瘤切除术加面神经解剖术34例临床分析.doc




《临床医学论文-腮腺混合瘤切除术加面神经解剖术34例临床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医学论文-腮腺混合瘤切除术加面神经解剖术34例临床分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万象文库上搜索。
1、临床论文腮腺混合瘤切除加面神经解剖34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腮腺肿瘤的临床特点、发病率、手术方法及预后。
方法分析34例腮腺肿瘤手术的临床资料。
2、结果28例腮腺浅叶及面神经下肿瘤切除,2例出现涎漏,3例出现暂时性面瘫。
3、6例行解剖性腮腺切除术和面神经下肿瘤切除术,1例颊支永久性面瘫,2例术后2年复发。
结论腮腺肿瘤以良性肿瘤为主。
4、良性肿瘤的治疗应以腮腺浅叶切除术或腮腺次全切除术为主,并结合面神经解剖。
5、腮腺恶性肿瘤未侵犯面神经时,应行保留面神经的腮腺全切除术,并辅以术后放疗。
同时,应重视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在手术中的作用。
6、【关键词】面神经解剖与颌面外科腮腺混合瘤是口腔颌面外科的常见病,手术切除是唯一的治疗方法。
尽可能控制肿瘤的复发和避免并发症是手术的关键。
7、面神经腮腺浅叶或腮腺深叶切除优于单纯肿瘤切除,复发率低,并发症少。
8、现将34例腮腺肿瘤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34例腮腺肿瘤均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其中男性22例,女性12例。
年龄从13岁到74岁不等,平均42岁。
病史从半个月到22年不等,平均2年。
病理分类:良性肿瘤26例,其中多形性腺瘤15例,腺淋巴瘤5例,腮腺单纯性囊肿2例,颊裂囊肿1例,淋巴结慢性炎症1例,基底细胞腺瘤1例,血管瘤1例;恶性肿瘤8例,其中粘液表皮样癌3例,腺样囊性癌2例,腺泡细胞癌1例,腮腺鳞状细胞癌1例,恶性混合瘤1例。
28例位于腮腺浅叶,6例位于腮腺深叶。
肿瘤直径8厘米,平均4厘米。
2手术方法手术切除是治疗腮腺肿瘤的主要方法,其中气管插管下复合麻醉32例,局部浸润强化镇痛麻醉2例;1例腺泡细胞癌因肿瘤侵犯面神经颊支而行面神经解剖加腮腺浅叶切除术28例,面神经解剖加腮腺全切除术6例,面神经颊支及腮腺全切除术1例,其中2例恶性肿瘤行舌骨上及颈部淋巴结清扫术,4例恶性肿瘤术后4周放疗。
2例术后转上级医院治疗,1例自动出院,手术切口均为常规腮腺“S”形切口。
术前30分钟,从腮腺导管口注入亚甲蓝0ml。
根据肿瘤的位置,切口类似于“S”形切口。
皮瓣翻转时不暴露面神经主干。
可以根据肿瘤的大小和位置暴露面神经的分支。
不暴露和结扎腮腺导管,切除肿瘤及其周围正常腮腺组织0cm。
术后除在深叶混合瘤切除术中放置橡胶引流条外,其余均用生理盐水冲洗。
结果228例面神经解剖加腮腺切除和肿瘤切除术中,3例暂时性面瘫给予肌肉注射维生素BB12等治疗,术后5个月内恢复。
2例出现涎漏,经局部抽出积液、口服阿托品及局部加压包扎23周后恢复。
6例面神经剥离加腮腺切除术患者中,1例因肿瘤侵及面神经颊支导致面瘫,1年后角偏斜症状改善。
术后34例患者中有1例出现Frey综合征。
随访16年,1例多形性腺瘤1年后复发,2次手术后无复发。
腮腺鳞状细胞癌患者1年后复发,2次手术后复发转移,后死于并发症。
讨论腮腺混合瘤是一种含有腮腺组织、粘液和软骨样组织的腮腺肿瘤,故称“混合瘤”,多发生于青壮年。
认为区域性腮腺切除术保留了腮腺导管。
由于腺体组织再生能力强,有利于残留腺体的组织再生,使术后残留腮腺仍能发挥功能,可减少面部手术后凹陷畸形的发生1,而区域性腮腺切除术无需完全显露面神经分支,大大降低了暂时性面瘫的发生率2腮腺混合瘤实际上是腮腺腺瘤,其中粘液组织和软骨样组织由腺体组织转化而来。
肿瘤外层是一层薄薄的包膜,是腮腺组织受压后变形形成的,不是真正的包膜。
腮腺混合瘤多为良性,但约1/4可变为恶性。
Frey综合征是腮腺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国外发病率为20%-60%3,4肿瘤位于耳垂下方,大的时候延伸到颈部。
肿瘤为硬结,有时呈囊状,中间有软结节。
对皮肤或基底组织无粘连,可推送;它生长缓慢,但几十年不变。
如果发生恶变,肿瘤往往突然快速生长,可通过与周围组织粘连而固定。
晚期恶性肿瘤可溃烂,出现疼痛或面瘫等症状,颈部淋巴结转移。
其中良性肿瘤约占80%,良性肿瘤占47%(26/,与国内外文献报道基本一致5腮腺良性肿瘤中,多形性腺瘤比例最高,占69%(15/;其次是腺淋巴瘤,占23%(5/,其他良性肿瘤约占08%(6/。
其中,多形性腺瘤具有不同于一般良性肿瘤的生物学特征。
虽然被结缔组织包膜包裹,但不完整,外观多为结节状。
其突出结节可从包膜中突出,生长在正常腮腺组织中。
如果术中瘤体破裂或腺体组织残留,往往会发生种植体复发。
复发率为20%45%,本组复发率为67%(1/,明显低于国内报道,这得益于我们手术中保留面神经的腮腺部分或全切除术。
区域性腮腺切除术与肿瘤复发,Lizuka等5认为是由于切除不完全所致,因此首次手术的完全切除对预后至关重要。
腮腺恶性肿瘤有多种病理类型,根据细胞分化程度和生物学特性可分为低度恶性肿瘤和高度恶性肿瘤。
它们的临床分期和分类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
由于病理分型与预后密切相关,术前诊断应尽量明确,术中根据肿瘤情况及时快速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减少误治。
对于组织分化差、面神经受累、淋巴结肿大等高度怀疑恶性肿瘤的患者,需要进行颈淋巴结清扫和术后辅助放疗。
由于高分化患者转移和复发较少,可进行保留面神经的腮腺全切除术或腮腺次全切除术,无需颈淋巴结清扫和术后放化疗。
腮腺恶性肿瘤中,腺样囊性癌和粘液表皮样癌最常见,占本组的50%(5/,其中粘液表皮样癌3例,根据术后病理报告均为高分化。
当腮腺恶性肿瘤未侵犯面神经时,我们采用保留面神经的腮腺次全切除术。
术中应彻底切除包裹在正常腮腺组织内的肿瘤,术后彻底清理伤口。
为减少涎漏的发生,对34例患者术后进行负压引流和腮腺加压包扎。
腮腺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体征、症状和辅助检查。
常见的辅助检查有b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
其中,b超是腮腺肿瘤最常见的检查方法,具有无痛、无创、经济、可重复检查等优点。
CT检查的优点是能更好地显示肿瘤与腮腺的关系,尤其是位于深叶的肿瘤,有助于判断肿瘤的位置、大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肿瘤的性质。
恶性肿瘤由于内部组织的坏死、液化和囊变,在CT检查中常表现为内部组织不均匀,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的特点,有助于临床鉴别肿瘤性质。
34例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出现一过性面瘫,其余均无疼痛、麻木或其他功能障碍,因此不能单纯根据临床表现判断肿瘤性质。
至于术中面神经的解剖方法,我们都是采用从尖部到躯干部的方法,从下颌颊支或缘支开始到躯干部,在保护面神经的同时,切除腮腺组织和肿瘤。
综上所述,腮腺浅叶切除术或面神经解剖下腮腺全切除术是治疗腮腺肿瘤的好方法。
根据不同病理情况,酌情考虑颈淋巴结清扫术,并辅以术后放疗,减少复发,有利于提高治愈率和患者生存率。
1余,马大全,等.区域性腮腺切除术在腮腺沃辛瘤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6,31(:372-374。
2威特RL。
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后的面神经功能:11年回顾()J。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1999,121(:210-215。
3苏丹先生,更广泛的TM,雨果NE。
颞顶筋膜瓣间置术预防弗雷氏综合征J.安普莱斯特SURG,1995年,第34卷第3期,第292-297页。
4LinderTE,HuberA,SchmidS.Frey综合征行颞顶筋膜瓣间置术预防J.Laymgoscope,1997,107(:1496-1501。
5LizukaK,LshikawaK.腮腺良性肿瘤的手术技术:部分切除术与囊外肿瘤切除术J.耳鼻喉学报,1998,537(增刊)75-81。
- 1、本文档共4页,下载后即可获取全部内容。
- 2、此文档《临床医学论文-腮腺混合瘤切除术加面神经解剖术34例临床分析.doc》由用户(两袖清风巴腊拉)提供并上传,付费之前,请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进行举报或申诉。
-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 4、万象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谨慎购买。
- 5、本站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链接地址:https://www.2wx.com/view-39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