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医学论文-腓骨近端非骨化性纤维瘤1例.doc


《临床医学论文-腓骨近端非骨化性纤维瘤1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医学论文-腓骨近端非骨化性纤维瘤1例.doc(2页珍藏版)》请在万象文库上搜索。
1、临床论文一例腓骨近端非骨化性纤维瘤作者:丁亚强、田乃意、贾明锁【关键词】骨肿瘤;非骨化性纤维瘤患者,女,11岁,维吾尔族因“右小腿外侧膝关节附近钝痛不适1个月”来医院诊治。
2、经x光检查,因“右侧腓骨近端骨囊肿”入院治疗专科检查:右小腿膝关节软组织无肿胀,无皮肤损伤及色素沉着。
3、右侧腓骨近端外侧有压痛,双下肢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足趾活动良好,无畸形,皮肤感觉异常。
x线检查:右侧腓骨近端为类圆形低密度影,密度均匀,偏心生长。
考虑骨囊肿。
实验室检查:常规、生化无异常。
4、临床诊断:右侧腓骨囊肿手术所见:腓骨外侧骨皮质在右侧腓骨头下方约0cm处略突出,确定为骨囊肿。
这里有一个2厘米1厘米的骨窗通向髓腔。
见:腔内有黄色病变组织,骨质部分破坏。
5、用刮匙清除骨窗内坏死组织,刮去死骨及黄色病理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6、病理检查:病变组织呈团簇状、漩涡状,间质内有大量含铁血黄素沉积,局部有局灶性黄色瘤细胞,少量死骨形成。
7、病理学:右侧腓骨非骨化性纤维瘤经2年随访,患者无特殊不适,行走正常,多次打针未见复发。
8、讨论非骨化性纤维瘤又称组织纤维瘤,又称干骺端纤维缺损或组织细胞性黄色肉芽肿,是骨内纤维组织增生引起的局限性骨吸收或破坏的病理改变。
非骨化性纤维瘤是一种罕见的纤维组织肿瘤。
以往认为这种肿瘤是肿瘤样病变,即干骺端纤维皮质缺损。
1942年,Jaffe等人认为它是一种肿瘤,将其从巨细胞瘤中分离出来。
1945年,Hatcher指出非骨化性纤维瘤本质上是一种肿瘤样病变,又称干骺端纤维皮质缺损。
然而,目前认为这种病变在病理学上与纤维组织细胞瘤难以区分。
病变包含多核巨细胞,特别是在长管状骨的干骺端皮质。
非骨化性纤维瘤是由纤维组织构成的良性病变。
Jaffe(认为应该是良性骨肿瘤,Hatcher等人认为不是肿瘤,而是骨发育不良。
目前大多数学者主张体积较小、无明显症状的病变局限于骨皮质,仅引起骨皮质轻度缺损的称为纤维性骨皮质缺损。
如果病变持续扩大并累及髓腔,临床症状称为非骨化性纤维瘤。
主要发生在下肢长骨干的干骺端,发病部位依次为股骨远端、胫骨近端、胫骨远端和腓骨,少数发生在上肢骨。
大多数非骨化性纤维瘤患者可无临床症状,少数患者可有轻微疼痛和肿胀,偶尔引起受累骨骼肿胀畸形或病理性骨折。
这种疾病通常发生在青少年身上,大多在8到20岁之间。
发病率不高,占肿瘤总数的81%,占良性肿瘤的45%,男女比例为1。
影像学表现:根据X线片可诊断本病。
一般病变位于长骨干干骺端,皮质骨一侧形成半球形缺损区,皮质骨凹陷,髓腔变窄。
病变呈偏心性生长,边界清晰,从骺板开始,随着骨骼的生长向骨干移动。
单囊性或多囊性膨胀性骨质破坏,病灶内密度均匀,病灶边缘周围有轻度硬化带,多囊性病灶内骨间隔较细,一般无骨膜反应和软组织肿块,可合并病理性骨折。
鉴别诊断:(骨囊肿:易发生骨骺端,囊性破坏,其长轴与骨长轴一致,扩张宽度不超过骨骺线宽度。
骨碎片塌陷的迹象是一种特征性的表现。
(纤维性皮质缺损:病理结构与非骨化性纤维瘤相同,骨破坏局限于皮质骨,通常发生在股骨下段后内侧,皮质骨粗糙,不侵犯髓腔。
(骨巨细胞瘤:好发于长骨的骨端,如股骨下段、胫骨上段,偏心性肿胀骨质破坏,肥皂泡状,边缘无硬化。
(黄色肉芽肿:由于该病在愈合阶段可吸收脂肪,变成泡沫细胞,有人怀疑黄色肉芽肿,应引起重视。
- 1、本文档共2页,下载后即可获取全部内容。
- 2、此文档《临床医学论文-腓骨近端非骨化性纤维瘤1例.doc》由用户(两袖清风巴腊拉)提供并上传,付费之前,请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进行举报或申诉。
-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 4、万象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谨慎购买。
- 5、本站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链接地址:https://www.2wx.com/view-39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