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医学论文-脑血栓形成与慢性支气管炎关系的临床研究.doc







《临床医学论文-脑血栓形成与慢性支气管炎关系的临床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医学论文-脑血栓形成与慢性支气管炎关系的临床研究.doc(7页珍藏版)》请在万象文库上搜索。
1、临床论文脑血栓与慢性支气管炎关系的临床研究【关键词】脑血栓【摘要】目的观察慢性支气管炎是否为脑血栓的诱发因素。
2、方法将至今未发现明显病因的脑血栓患者作为对照组,将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脑血栓且无明显病因的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组。
3、通过系统回顾20XX年1月至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血栓患者,观察两组患者人数,并进行对比分析。
4、结果在300例脑血栓患者中,经过仔细严格的筛选,研究组获得23例(67%)。
对照组有9例,占00%。
5、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t=548,P结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比正常人更易发生脑梗死。
6、关键词脑梗死引起慢性支气管炎的危险因素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笔者曾注意到,少数脑梗死患者同时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然而,少数脑梗死患者无法找出明显的病因。
7、传统上认为脑梗死与高血压、糖尿病、长期房颤、高脂血症、血液流变学异常等有关。
8、关于脑梗死与慢性支气管炎关系的报道很少1,2为了进一步明确这一问题,作者对20XX年1月至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血栓患者进行了系统回顾。
该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研究组1一般情况患者23例,男性19例,女性4例。
年龄4889岁,平均48岁。
218例中风资料发病时间为13天,最短4小时;47天内5例症状体征:头晕3例,角度偏斜2例,左侧偏瘫7例,右侧偏瘫11例,失语3例,言语不清7例,浅昏迷2例,深昏迷1例,晕厥2例,反应迟钝3例,惊厥3例。
以上情况可以互相交叉。
检查显示10例仅行CT检查,1例仅行MRI检查,12例仅行CT+MRI检查。
3名患者接受了两次以上的CT检查。
梗死部位:基底节10例(丘脑2例),颞叶6例,额叶6例,顶叶11例,室旁2例,枕叶5例,小脑1例,脑干5例(包括脑桥4例)。
以上病变部位可以交叉共存。
病变性质:大面积梗死2例(枕叶、颞叶),出血性梗死1例(以颞叶大面积梗死为基础),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单纯性梗死18例,多发性腔隙性梗死3例,脑萎缩8例,脑白质变性3例。
住院时间:最短2天(死亡),最长66天,平均35天。
出院时无明显后遗症3例,有不同程度后遗症15例,死亡5例(其中枕叶大面积梗死1例,颞叶大面积梗死伴出血1例,脑干梗死1例,左侧基底节区梗死1例,因并发症死亡1例)。
3慢性支气管炎病史资料:各研究组均有23例患者有明确的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其中40岁以上2例,30岁以上5例,20岁以上4例,10岁以上8例,35岁以上4例,平均病程81年。
22例拍胸片,1例入院第二天死亡。
肺纹理增多、增厚、紊乱21例,肺野增亮、桶状胸、肋间间隙增宽、膈肌减少、心脏水肿7例,双侧下肺炎症5例,右下肺炎症2例,左肺舌炎1例,左肺大疱1例,左下胸膜增厚1例,右胸膜增厚1例,少量胸腔积液1例,双上肺陈旧性结核3例。
肺功能检查显示15例,轻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2例,轻度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4例,中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1例,中度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5例,重度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3例。
21例进行了血气分析,其中正常1例,单纯二氧化碳潴留4例,单纯低氧血症8例,型呼吸衰竭5例,型呼吸衰竭3例,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伴代谢性碱中毒2例,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伴呼吸性碱中毒(过度换气)1例,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伴代谢性酸中毒1例。
细菌培养:1例咽拭子细菌培养为白色念珠菌;常见菌痰培养15例,其中正常菌(绿色链球菌和干燥奈瑟菌)6例,肺炎克雷伯菌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6例,鲍曼不动杆菌2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可交叉共存。
入院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测定:测定23例,9例在正常范围,14例异常,其中9例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白细胞计数正常,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核左移)4例;1例白细胞总数增加,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正常。
4脑梗死危险因素检测资料中的吸烟饮酒史,不吸烟者10例,偶尔吸烟者2例,长期吸烟者11例,占11/23(83%);不饮酒者11人,偶尔饮酒者5人,经常饮酒者6人,占总人数的6/23(09%)。
23例测空腹血糖,均在正常范围内。
22例测血脂,均在正常范围内。
血粘度,共22例,均在正常范围内。
心电图检查23例,其中窦性心动过速5例,窦性心动过缓1例(食管电生理显示窦房结功能正常),窦性心律17例,心电图正常4例,右束支传导阻滞3例(不完全1例),左前束支传导阻滞1例,肺P波2例,极顺时针转位1例,I型房室传导阻滞1例,下肢导联。
21例患者进行了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均为窦性心律。
瞬时心率最高为140次/分,最低为45次/分。
24小时内平均心率最高为104次/分,最低为55次/分。
24小时室性早搏最高次数和房性早搏最高次数分别为1274次和2893次,其中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房室传导阻滞1例,窦性心律。
22例测定24小时动态血压,结论均在正常范围内,其中总血压和收缩压平均值最高138,最低100。
舒张压最高88,最低56(mmHg)。
平均动脉压最高为99%,最低为72%,平均为68(mmHg)。
13例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左心房直径和室间隔厚度在正常范围内,心脏结构和血流无异常。
入院时,测量了23例患者的血压,均在正常范围内(收缩压2对照组1一般情况患者9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4例,年龄4680岁,平均6岁。
2中风资料发病时间:37h3例,半天1例,13天4例,4天1例。
症状体征:头晕3例,口齿不清3例,歪嘴1例,饮水呛咳1例,左侧偏瘫6例,右侧偏瘫3例。
没有抽搐或昏迷。
检查:单纯CT1例,单纯MRI1例,CT+MRI66例,CT+MRA1例。
梗死部位:左侧基底节2例,右侧基底节3例,双侧基底节3例,左侧额叶1例,右侧额叶3例,双侧额叶2例,左侧顶叶1例,双侧顶叶2例,右侧颞叶1例,左心室1例,脑桥2例,右侧丘脑1例,脑萎缩1例。
以上病变部位可以交叉共存。
1例MRI右侧大脑中动脉主干及分支、左侧大脑后动脉分支未显影,考虑梗阻。
病变性质:多发性腔隙性梗死1例,脑萎缩2例,符合临床症状的梗死灶8例,多发性梗死灶5例。
住院时间:最短13天,最长29天,平均18天。
出院时无明显后遗症3例,有不同程度后遗症6例。
3慢性支气管炎信息史:9例患者均无慢性咳嗽、咳痰、喘息史。
胸片:7例双肺未见异常阴影,1例主动脉增宽,1例双上肺陈旧性结核,1例脊柱侧凸。
入院时,9例检测了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其中2例总数增加,3例中性粒细胞增加。
因为根本没有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史、症状和体征,临床上也没有做过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测定。
4脑梗死危险因素检测资料吸烟饮酒史:4例无烟酒嗜好。
长期吸烟者5例,占5/9(56%)。
不饮酒者2人,少量饮酒者2人,长期饮酒者1人,占总人数的1/9(11%)。
空腹血糖:9例在正常范围。
血脂:9例在正常范围。
血液粘度:9例在正常范围内。
心电图:9例均为窦性心律,其中5例有ST-T改变。
24小时动态心电图:7例均为窦性心律。
24小时动态血压:7例均正常。
超声心动图:共进行了5例。
左心房内径和室间隔厚度在正常范围内,心内结构和血流基本正常。
入院时测量血压9例,均在正常范围内。
方法将入选病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对两组进行比较、对比和分析。
1研究组患者纳入标准(新发脑血栓患者有明确的定位体征,如偏瘫、偏盲、轻偏瘫、失语、言语不清、吞咽困难、共济失调、意识障碍等。
单纯性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不包括在本研究中。
所有患者都接受了头颅CT和/或头颅MRI检查,很明显,影像学病变与临床体征一致。
(有明确的慢性支气管炎病史,符合诊断标准:慢性或反复咳嗽、咳痰或喘息,每年至少持续3个月,持续两年以上。
必须排除肺结核、尘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非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
x线胸片双肺有增粗、增厚或纹理紊乱。
肺气肿可有体征和X线表现,肺功能检查可有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或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但不能有单纯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血气分析显示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
痰培养可见相关致病菌。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可能增加,细胞核向左移动。
(所有入选患者必须无高血压病史,入院时及住院期间血压正常,24小时血压测量在正常范围内,超声心动图可排除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早期表现;无糖尿病史,空腹血糖在正常范围;无房颤病史和体征,无明显胸闷胸痛史,心电图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排除房颤和心肌梗死,超声心动图排除瓣膜病、左心房粘液瘤和心肌病,但可存在肺心病;无高血脂病史,血脂检查在正常范围内。
血液流变学变化不限。
2对照组(患者的纳入标准与研究组(相同。
(必须无慢性支气管炎病史,无阻塞性肺气肿表现。
比如肺功能检查无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X线胸片、血气分析正常。
(同一研究组中的患者包括在标准3中,除了肺源性心脏病。
从以上分组可以看出,对照组是病因尚未查明的脑血栓患者。
研究组为仅伴有慢性支气管炎而无其他明显病因的脑血栓患者。
对两组进行比较、对比和分析。
由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可出现异常,故不限制在对照组,以保持两组的可比性。
结果(20XX年,我院神经内科共收治脑梗死患者300例。
经过认真严格的筛选,获得研究组病例23例,占67%。
对照组9例,占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8,P(两组患者入院时均检测外周血白细胞。
参见表1和表2。
研究组有23例,其中14例(87%)白细胞总数和/或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异常升高,其中13例(52%)细胞核左移。
对照组有9例,3例(33%)数值异常升高。
两组细胞核左移无显著性差异(t=1796,P。
(研究组患者年龄为4889岁,平均48岁;对照组年龄46-80岁,平均6岁。
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t=720,P(研究组确定了11名长期吸烟者,占11/23(83%);对照组长期吸烟者5例,占总数的5/9(56%),对照组P05。
研究组确定长期饮酒者6例,占6/23(09%);对照组长期饮酒者1例,占1/9(11%),两组无显著性差异(t=9216,P。
(研究组23例心电图见表3和表4。
ST-T改变11例(不包括单纯右束支传导阻滞),占82%;对照组9例心电图中有5例ST-T改变,占56%。
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表1研究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检测项目(略)表2对照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检测项目(略)表3对照组9例心电图(略)表4研究组23例心电图心率(略)4慢性支气管炎与脑梗死关系的讨论长期以来引起了许多医务工作者的警惕和兴趣1,2,而中医早就把活血化瘀作为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措施之一3但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还没有文章报道慢性支气管炎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这可能与脑梗死的影响因素多,关系复杂,单因素研究难度大有关。
在长期的工作中,发现少数脑梗死患者没有明显的病因4,他们没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颤动和高粘血症等。
这为研究慢性支气管炎和脑梗塞提供了实验依据。
本文通过对我院神经内科20XX年收治的所有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得出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人数存在差异,证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比正常人更易患脑梗死。
必须指出,严格排除高血压患者是本研究的重要环节。
因此,在筛选病例时,无论治疗组还是对照组,患者必须无高血压病史;入院时的血压在正常范围内(收缩压有报道称,脑梗死与心脏病尤其是冠心病密切相关5,6,心电图上主要表现为心肌缺血、劳损、心律失常、传导阻滞等。
本文研究组23例心电图中有11例异常(不包括单纯右束支传导阻滞)(83%),对照组有5例心电图异常(56%)。
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年龄是中风的一个危险因素。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常见于老年人。
我们学习组的平均年龄是48岁。
对照组平均年龄为6岁,两组无显著差异。
有报道称,目前的流行病学资料证实,绝经后女性脑梗死的发病率和危险因素与同年龄段男性基本相同7。
基于此,本研究无需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差异。
长期吸烟和饮酒是中风的危险因素。
在本文中,研究组的吸烟者为83%,对照组的吸烟者为56%,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研究组酗酒者占09%,对照组酗酒者占11%,两组无显著差异。
因为两组患者的血糖、血脂、血粘度都在正常范围内,没有必要进行比较。
慢性支气管炎容易引起脑梗死的可能原因有:(患者长期缺氧,二氧化碳潴留,损伤内皮细胞,引起功能异常。
据报道,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TXB2水平升高8,这可能是血管内血栓形成的基础。
(患者出现慢性缺氧、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变形能力下降、血液粘度增加和血流缓慢911红细胞增多症可加重红细胞与血小板的碰撞,增加血小板向血管壁的传递速度和频率,并在高切应力下释放ADP引起血小板聚集1导致血栓形成。
而本研究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入院时血液流变学多为正常,可能是脑梗死后体内调节机制激活,门急诊输液所致。
(炎症可能是中风的诱发因素12。
长期慢性反复感染、白细胞增多引起的机械性阻塞或细胞毒性因素,以及细菌本身均可损伤内皮细胞,使血管收缩、血流受阻,与血小板一起参与血栓形成。
反复感染后,血液中的IgG、IgA等免疫球蛋白增多,覆盖了红细胞的表面电荷,增强了红细胞的聚集性1在本研究组中,22例患者入院时接受了X线胸片检查,8例患者出现肺部炎症(36%)。
痰和咽部细菌培养16例,培养出异常致病菌10例(50%)。
有报道称中风早期白细胞总数异常升高13,但是否有核左移尚不清楚。
在本研究组中,入院时检测外周血白细胞23例,有13例(52%)细胞核左移(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
对照组有9例,其中3例(33%)核向左移位。
两组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两组中部分患者在脑梗死早期确实存在感染因素。
(患者常患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导致长期卧床休息,血流缓慢。
急性期心力衰竭更明显,血流变慢,多汗,气短,食量减少。
但治疗中常用利尿剂和液体限制,使血液浓缩,粘度进一步增加,脑灌注进一步减少。
综上所述,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确实存在脑梗死的病理生理基础,临床实验证明他们比正常人更容易发生脑梗死。
两者都是目前的常见病、多发病和急危重症,弄清两者之间的关系显然对当前的医疗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们建议,无论是在慢性支气管炎的长期治疗中,还是在慢性支气管炎危重患者的抢救中,都要警惕和预防脑梗塞的发生。
参考毛长芳。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辽宁医学杂志,20XX,14(:2张.肺性脑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河南医药信息,20XX,9(:3曲勇,赵.活血化瘀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研究。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XX。
12(:4郭、。
青年脑梗死的病因学。
实用心肺血管疾病杂志,20XX,11(:5李燕。
冠心病合并脑梗死102例分析。
云南医药,1997,18(:6陈光荣。
脑梗塞风险(:30。
7ThorvaldsenP,KuulasmaaK,RajakangasAM,等,世界卫生组织Monica项目中的中风趋势。
中风,1997,28(:500-8王为民,邓松华。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内皮素-1XB2和6-K-PGF1的临床意义。
安徽医学,1998,19(:9王跃平,。
慢性支气管炎和肺心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观察。
山西医学杂志,1995,24(:10周友昌,蒋进。
慢性支气管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观察。
浙江预防医学,1996,(:40。
11叶晓春。
慢性呼吸道感染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浙江实用医学,1998,3(:31。
12如兵。
炎症可能是中风的诱发因素。
中国医学论坛报,20XX,13。
- 1、本文档共7页,下载后即可获取全部内容。
- 2、此文档《临床医学论文-脑血栓形成与慢性支气管炎关系的临床研究.doc》由用户(两袖清风巴腊拉)提供并上传,付费之前,请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进行举报或申诉。
-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 4、万象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谨慎购买。
- 5、本站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链接地址:https://www.2wx.com/view-38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