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医学论文-脑膜瘤的MRI诊断临床价值探讨.doc




《临床医学论文-脑膜瘤的MRI诊断临床价值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医学论文-脑膜瘤的MRI诊断临床价值探讨.doc(4页珍藏版)》请在万象文库上搜索。
1、临床论文脑膜瘤MRI诊断的临床价值探讨摘要目的分析脑膜瘤的MRI信号特征及瘤体和瘤周的辅助征象,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方法分析132例经病理证实的脑膜瘤的MRI表现。
2、结果大多数脑膜瘤在T1WI上呈等或稍高信号,在T2WI上呈等或高信号。
3、线性低信号纤维包膜、低信号钙化、血管排空效应和脑膜尾征对脑膜瘤的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结论MRI对脑膜瘤的诊断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征性。
4、关键词脑膜瘤;诊断;MRI了解脑膜瘤、瘤体及瘤周附属征象的MRI信号特征,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5、通过回顾性分析132例经病理证实的脑膜瘤的MRI表现,证实MRI对脑膜瘤的临床诊断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征性。
6、1材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132例脑膜瘤患者均在我院行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
男性51人,女性81人;年龄1561岁,平均3岁。
62例(97%)有头晕、头痛、颅内压增高,无局限性症状。
26例(97%)同时有颅内压增高和局限性症状。
7、44例仅发现局部症状(33%).2的MRI扫描132例患者进行了MRI平扫和增强扫描,使用Gesigna5tcvi和SIMENSimpact0TMRI扫描仪;静脉注射钆对比剂1mmol/kg2mmol/kg,进行轴位、矢状位和冠状位T1WI扫描。
8、常规SE序列、轴位T1WI、T2WI、冠状位T2Flair和DWI,部分增加MRA和MRV成像。
结果本组1病变132例,幕上病变128例,占97%。
其次为4例(03%)其中,位于脑凸、矢状窦附近70例,嗅沟前颅窝10例,鞍区15例,桥小脑角区11例,其他区域如小脑幕区、斜坡、枕骨大孔区、脑室、松果体区26例。
2脑肿瘤MRI表现:病灶多为球形肿块(102/,部分呈分叶状(17/,扁平状(13/,边界清楚,边缘光滑。
平扫T1WI表现为与灰质等或稍低信号改变(127/,稍高信号改变(5/。
T2WI显示与灰质等或稍高信号改变(129/;DWI大部分是等信号变化(119/,但也有稍高(10/或稍低的信号变化(3/本组血管瘤脑膜瘤T1WI均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DWI呈稍高信号。
增强扫描,肿瘤呈明显均匀强化,极少数病例(13/可见坏死区,但坏死区强化不明显。
本组72例显示“脑膜尾”征;线性低信号影86例;瘤周水肿69例;仅发现10例相邻颅板改变,可能与MR对骨信号改变不敏感有关。
鞍旁和矢状窦旁的肿瘤加做MRA和MRV图像,均显示动脉或静脉受压。
3论述脑膜瘤起源于蛛网膜颗粒上皮细胞,发病率仅次于胶质瘤,占颅内肿瘤的第二位。
大多数脑膜瘤是有完整包膜的实性肿块。
紧贴硬脑膜,好发于颅底和颅底,位于脑外。
颈外动脉单独或参与供血,肿瘤血供丰富。
少数肿瘤可能有出血、坏死和囊性变,常伴有钙化。
病理上可分为上皮型、纤维型、移行型、砂质型、血管母细胞瘤型和恶性脑膜瘤1与CT相比,MRI能更好地了解肿瘤与脑组织的界面以及与周围神经、血管的关系。
近年来,MRI已广泛应用于脑膜瘤的诊断。
随着中高场强和顺磁造影剂的应用,MRI诊断脑膜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得到了显著提高,主要是因为MRI能显示脑膜瘤的基本病理特征和其他一些独特的瘤周征象。
比如脑膜瘤的主要信号变化与大脑灰质同步,还有包膜、囊性出血、钙化、空血管等。
这些征象在MR图像上或多或少都有所显示,因此MR对脑膜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1脑膜瘤的MRI信号变化在T1WI图像上,脑膜瘤常呈相对均匀的低信号或等信号(本组127例),仅有少数病例呈稍高信号(本组仅5例),其中不典型钙化、砂粒体、瘤内血管不甚清晰。
在质子加权像上,脑膜瘤信号有明显变化,与T1WI相比信号明显增高,少数无变化。
在T2WI上,信号较质子加权像衰减,是脑膜瘤的显著信号特征,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在T2WI上,等信号脑膜瘤多为上皮或砂质型,高信号多为血管母细胞瘤型,低信号常为移行或成纤维细胞型。
边缘多有线性低信号影,为肿瘤纤维包膜。
但对于某些病例,如无水肿和占位效应的无症状小脑膜瘤、多发性小脑膜瘤、复发性脑膜瘤等。
,不容易发现且规律性不明显。
所以,仅仅通过信号变化的规律,还是很难判断脑膜瘤的。
脑膜瘤的2增强扫描特征Gd-DTPA增强扫描后,本组多数病例发现明显异常强化(本组126例),其中52例(39%)有致密强化;均匀性增强49例(12%);或多环或不规则强化25例(94%);6例(55%)无强化密集均匀强化是脑膜瘤的特征。
当肿瘤呈囊状、坏死、出血或明显钙化时,强化呈环状或不规则状。
这些肿瘤有时很难与脑外的其他脑肿瘤相鉴别,需要结合信号特征。
“脑膜尾征”(近脑膜强化)具有诊断特征1但由于“脑膜尾”征是肿瘤侵犯邻近脑膜或邻近脑膜的继发反应,不能作为脑膜瘤诊断的绝对标准。
脑膜强化72例(55%)。
这对脑膜瘤的定性诊断有很高的价值。
3脑膜瘤瘤周水肿瘤周水肿程度脑膜瘤周围常出现脑水肿。
原因很复杂。
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静脉淤滞、性激素受体、肿瘤细胞分泌、炎症反应(淋巴细胞或巨噬细胞浸润)或肿瘤脑侵犯等有关。
巨噬细胞分泌的各种物质也会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
关于瘤周水肿在鉴别良恶性脑膜瘤中的价值存在不同意见。
一种是恶性脑膜瘤瘤周水肿常为中重度,而良性脑膜瘤多为轻中度,因此认为测量瘤周水肿程度可以预测肿瘤的恶性程度2,3。
Abe等4认为脑膜瘤的机械压迫导致局部脑缺血或静脉回流障碍和瘤周水肿,肿瘤大小与瘤周水肿程度有关。
方松华等人也认为肿瘤周围水肿的程度没有特异性,因此无法区分良恶性肿瘤5该数据显示良性和恶性脑膜瘤的瘤周水肿没有显著差异。
因此,笔者赞同后两种说法,即瘤周水肿程度不能作为鉴别脑膜瘤良恶性的依据。
位于凸状额叶外侧基底部分的脑膜瘤容易发生广泛的瘤周水肿。
无水肿者24例,占45%。
光环水肿36例,占27%;手指水肿72例(28%)可以看出大多数脑膜瘤都是手指水肿,也有一定比例的脑膜瘤没有水肿。
总之,随着MRI在脑膜瘤诊断中的广泛应用,以及中、高场强和顺磁造影剂的应用,MRI诊断脑膜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明显提高,对脑膜瘤的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参考文献1彭,谭长莲,。
现代神经成像。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XX(:111-113。
2美泰T.A,美泰J.A,RaminaR,等。
脑膜瘤的水肿和恶性程度。
临床,20XX,60(:201-206。
3任俊,王凤丽。
脑膜瘤瘤周水肿与病理特征的关系。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20XX,279-280。
颅内脑膜瘤中的脑水肿:局部和弥漫模式的证据及其发生的相关因素。
外科神经病学,1994,42(:471。
5方松华,杨,甘海鹏,等.恶性脑膜瘤的MRI诊断.临床放射学杂志,1998,17(:199-201。
- 1、本文档共4页,下载后即可获取全部内容。
- 2、此文档《临床医学论文-脑膜瘤的MRI诊断临床价值探讨.doc》由用户(两袖清风巴腊拉)提供并上传,付费之前,请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进行举报或申诉。
-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 4、万象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谨慎购买。
- 5、本站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链接地址:https://www.2wx.com/view-38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