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医学论文-脑立体定向术治疗60例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doc



《临床医学论文-脑立体定向术治疗60例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医学论文-脑立体定向术治疗60例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doc(3页珍藏版)》请在万象文库上搜索。
1、临床论文-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60例临床研究【关键词】DBS射频手术【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脑立体定向技术治疗帕金森病,研究靶点选择、影像定位和电生理刺激,并评价手术效果。
2、方法60例帕金森病患者在CT或MR引导下,采用射频消融丘脑或苍白球腹后部,辅以电生理刺激纠正靶点。
3、或者对丘脑下核(STN)进行深部脑刺激(DBS)根据手术前后Webster和UPDRS评分,比较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60例手术治疗中,2例行对侧PVP,5例行DBS。
4、结果显示,术后1个月有效率为100%,Webster评分下降30%,UPDRS评分下降37%。
5、术后3个月Webster评分下降31%,UPDRS评分下降39%。
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无永久性并发症和死亡。
结论从治疗效果来看,手术治疗帕金森病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6、通过MR引导,术中电生理刺激和微电极定位可以使靶点更加准确;Vim或PVP是控制PD主要症状的最佳靶点。
DBS在控制PD症状方面比病灶更有效,并发症更少。
PVP应作为PD患者第二次手术目标的首选。
立体定向脑外科手术;帕金森病DBS射频。
7、目的利用立体定向技术治疗帕金森病,选择靶点,进行影像学定位和电生理刺激,评价手术效果。
8、方法60例帕金森病患者在CT或MR引导技术和电生理刺激矫正靶点的帮助下,接受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Vim)或苍白球腹后核毁损术(PVP)或深部脑刺激术(DBS)治疗STN。
根据术前和术后Webster和UPDRS评分。
相对评估效果。
结果2例均采用双侧手术。
5例行DBS手术。
结果显示,有效率为100%,一个月后Webster评分下降30%,UPDRS评分下降37%。
60例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无永久性并发症和死亡。
结论从远期疗效来看,手术治疗优于药物治疗。
通过磁共振引导、电生理刺激和微电极定位,靶点定位更加准确。
Vim和PVP的选择是调节帕金森病主要症状的最佳目标。
DBS在控制症状方面的效果优于损伤,且并发症少。
第二次手术的靶点应选择为帕金森病的PVP。
关键词帕金森氏病立体战术手术DBS射频手术帕金森氏病是临床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
药物和手术是主要的对症治疗方法。
近10年来,随着影像学和神经生理学的迅速发展,脑立体定向技术已成为治疗帕金森病的重要手段。
自1997年9月以来的三年中,我院共对60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了手术,经随访,预后良好。
总结如下。
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帕金森病患者60例,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4676岁,平均64岁。
本组无明显病因,左旋多巴有效。
临床表现为震颤、僵直、动作迟缓和药物副作用。
其中震颤型6例,强直型11例,混合型43例。
韦伯斯特服药前平均得分21分,服药后平均得分18分。
UPDRS的平均得分为94分(见表根据术前Webster评分和UPDRS评分。
表1PD患者术前Webster和UPDRS评分比较(略)2仪器与方法科迈脑立体定向仪、莱克赛尔-G立体定向仪、RFG-3C射频仪。
60例帕金森病患者中,6例经CT定位,其余经Mr定位。
2例对侧继发PVP病变,5例双侧DBS,5例Vim核病变,3例PVP加同侧Vim核病变,45例单侧PVP病变。
(靶点选择:单纯震颤患者选择Vim核团毁损,单纯强直患者选择PVP核团毁损,混合强直患者也选择PVP核团毁损。
PVP核破坏后,如果刚度提高但震颤仍存在,Vim核破坏可增加。
然而,所有接受DBS的患者都选择了丘脑底核(STN)目标的成像定位:在局麻下安装定向仪的框架,尽量使框架的水平线平行于患者外耳道与眶下缘的连线。
CT扫描时,用3mm薄层扫描丘脑和基底神经节,显示大致前后连合(AC,PC),测量AC和PC之间的直径,计算预定靶点。
在MR扫描中,首先做矢状面扫描,观察AC和PC的位置,测量AC和PC之间的直径,然后做水平和冠状面扫描,计算目标的坐标。
取Vim核的解剖坐标(14,-5,;PVP的核解剖坐标(20,2,最后根据解剖坐标转换成帧坐标。
(神经电生理定位:将射频电极(8mm0mm)按框架坐标插入靶点,先测量靶点的阻抗。
Vim核的阻抗在378585之间,平均值为498。
PVP芯的阻抗在356-563之间,平均值为476。
对5例患者进行微电极引导,根据计算机记录的不同电信号的分布对解剖靶点进行校正。
以2Hz和50Hz刺激1ms,确定目标与内囊、视束和丘脑腹后核之间的位置关系。
(靶的射频损伤:确认靶正确后,先进行可逆损伤试验(温度45,时间60s)。
如果症状改善且没有神经损伤,则进行坏死病变(温度75,时间60s)。
从底部开始,向上间隔2mm制作34个损伤灶,也可根据微电极记录的电信号扩大损伤范围。
(脑深部刺激(DBS):根据MR定位计算STN的靶点坐标,经电生理刺激纠正靶点后,将植入电极(MQ)植入靶点,用实验刺激器连接电极进行术中刺激。
当肢体震颤缓解,僵直改善时,不需要改变靶点。
拍x光片。
植入式脉冲发生器(IPG)埋在右锁骨下,与电极相连。
刺激参数设置为频率120XX0Hz,脉冲宽度60210s,电压24V。
结果本组56例患者经坏死性射频消融治疗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总有效率为100%。
经过一个月的随访,症状改善率为:僵直94%,震颤92%,运动缓慢86%,步态72%,平衡69%,离态78%。
4例单侧手术后双侧症状改善,1例术后对侧症状改善,同侧症状加重。
随访1个月至3年,Vim核震颤型2例,术后3个月内复发,但震颤仍较术前减轻50%左右。
术后一个月韦氏评分下降30%,UPDRS评分下降37%。
术后3个月Webster评分下降31%,UPDRS评分下降39%。
DBS三个月后,5例的Webster和UPDRS评分分别下降了8%和49%,如表2和表3所示。
表PD手术前和术后3个月Webster和UPDRS评分下降百分比(略)表35例DBS手术前后Webster和UPDRS平均评分比较根据术后1个月MR检查,病变范围为4mm5mm6mm,与预期病变目标基本一致,无明显偏差。
然而,手术后出现了一些并发症。
术后2周内出现偏瘫2例,视野缺损3例,肢体麻木1例,穿刺出血1例,术后1个月均恢复正常。
5例DBS无并发症发生。
所有病例均无永久性并发症和死亡。
讨论立体定向治疗帕金森病有三种常用的手术方法:刺激手术、重建手术和破坏性手术。
目前,破坏性手术被广泛使用。
自1992年以来,莱蒂宁总结了自1956年以来LarsLeksell选择PVP切口治疗PD的经验,并向全世界发表,成为全面复兴病灶外科治疗的起点,宣告了现代脑立体定向技术治疗PD时代的到来,这种治疗对PD和LDFS运动障碍有显著疗效。
1与韦氏评分相比,UPDRS评分有以下优点:(补充了韦氏评分中因忽视PD而造成的智力和情感障碍;(对日常活动进行详细评分;(补充了服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的运动进行详细评分,特别是区分单侧和双侧症状;(能直观了解术后肢体功能的变化,能比较智力和情绪障碍的改善情况;(能区分患者处于“开”还是“关”状态,客观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
术后韦伯斯特评分下降30%。
UPDRS评分下降37%,日常生活评分下降7%,运动检查下降7%因此,UPDRS评分能更好地解释震颤、僵直和运动迟缓症状的改善程度2手术靶点和适应证动物实验和临床工作证明,丘脑后腹外侧核(VL)Vim核毁损是消除震颤的理想靶点。
震颤型PD6例Vim核破坏,术后震颤缓解但PVP核破坏在消除和改善震颤、强直、LDFS和运动功能减退方面更有效。
选择STN作为DBS的靶点比单独刺激Vim核或PVP核在缓解药物引起的震颤、强直、运动迟缓和运动障碍方面更有效,并发症更少2,3。
- 1、本文档共3页,下载后即可获取全部内容。
- 2、此文档《临床医学论文-脑立体定向术治疗60例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doc》由用户(两袖清风巴腊拉)提供并上传,付费之前,请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进行举报或申诉。
-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 4、万象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谨慎购买。
- 5、本站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链接地址:https://www.2wx.com/view-38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