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医学论文-脑氧与葡萄糖摄取量变化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doc




《临床医学论文-脑氧与葡萄糖摄取量变化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医学论文-脑氧与葡萄糖摄取量变化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doc(4页珍藏版)》请在万象文库上搜索。
1、临床论文-脑氧和糖摄入变化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作者:邓峰,吴,罗大山,姚,陈,韩芳华,潘明远,陈坤摘要目的探讨脑氧摄入(CEO和脑糖摄入(CEG)的变化规律及其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择同期存活7d以上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2例。
2、分别于入院或手术后12小时内、第3天、第7天从颈内静脉球部和股动脉处取血进行血气分析和血糖检测。
计算CEO2和CEG,并对存活患者和死亡患者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47例存活,15例死亡。
3、在伤后12小时,存活组和死亡组的CEO2_2和CEG无显著性差异(P,但从第3天开始逐渐下降。
4、第7天,死亡组患者的CEO2和CEG显著低于存活组(P结论动态监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CEO2和CEG对正确掌握病情、估计预后和指导抢救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5、【关键词】颅脑损伤后脑摄氧量脑摄糖量摘要:目的探讨脑摄氧量(CEO和脑摄糖量(CEG)的变化规律及其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择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存活7天以上。
在伤后12小时、第3天和第7天从颈内静脉和股动脉采集血样。
6、通过血气分析和血糖测量获得CEO2和CEG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在存活患者和死亡患者之间进行比较。
结果47例存活,15例死亡。
7、伤后12小时,存活患者与死亡患者的CEO2和CEG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从第3天开始,CEO2和CEG逐渐下降,第7天,死亡患者的CEO2和CEG低于存活患者(P值均从20XX年4月至20XX年12月,对62例存活7天以上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了脑氧摄取(CEO和脑葡萄糖摄取(CEG)的观察研究。
报告如下。
8、1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2例,男43例,女19例,年龄1475岁,平均2岁,无心肺疾病及糖尿病史,均于伤后12小时内入院,无胸部等其他重要脏器损伤。
受伤原因:加速伤(打击伤)11例,减速伤(摔伤)6例,车祸45例。
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
所有患者入院前均行CT检查。
结果:硬膜外血肿13例,脑挫裂伤合并硬膜下血肿25例,脑挫裂伤合并脑内血肿9例,脑挫裂伤合并颅内多发性血肿7例,脑挫裂伤或弥漫性轴索损伤8例。
入院当天,46例行急诊开颅血肿清除术或去骨瓣减压术。
A组患者均为外伤或手术后入住ICU病房,常规脱水降低颅内压、神经营养、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6例呼吸衰竭患者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
2监测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入院或手术后12小时内进入ICU,进行颈内静脉逆行穿刺至颈静脉球并保留穿刺管。
分别在伤后12小时内和第7天同时采集颈静脉球血和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和葡萄糖测定,计算CeOCeO2=股动脉氧饱和度(SaO-颈静脉氧饱和度(SjvO和CeG:CeG=股动脉血糖。
在每个时间点观察两组CEO2和CEG,并进行比较。
3统计分析根据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CEO2和CEG进行对比分析和讨论。
数据用S表示,用SPSS0医学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用T检验。
结果162例患者中,存活47例,死亡15例。
2损伤后死亡组和存活组的CEO2_2比较见表1。
表1创伤后死亡组和存活组之间的CEO2比较3创伤后死亡组和存活组之间的CEG比较如表2所示。
表2伤后死亡组与存活组的CEG比较(略)3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的探讨一直是神经外科的重点和难点。
随着重型颅脑损伤监测手段的不断发展,仅依据GCS、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脑血流量(CBF)等基础参数进行监测是不够的。
有学者认为虽然患者的ICP、CPP、CBF正常,但脑缺血缺氧仍然存在。
由于大脑对缺氧的耐受能力差,重型颅脑损伤可直接损伤脑血管内皮细胞,破坏血脑屏障引起血管源性脑水肿。
同时,脑损伤还可引起脑细胞缺血缺氧,中断细胞氧化磷酸化,引起脑细胞膜离子泵衰竭或直接损伤脑细胞,导致细胞毒性脑水肿、脑顺应性下降、颅内压增高和脑组织损伤,进一步影响脑细胞功能障碍和代谢紊乱。
脑的供能物质主要是葡萄糖,葡萄糖的氧化代谢异常是脑能量代谢异常的主要表现之一2因此,通过监测脑组织的氧和葡萄糖摄取量,可以直接了解脑组织的能量代谢,间接掌握脑细胞的功能状态,从而及时准确地掌握患者的病情,有助于判断患者的预后。
重型颅脑损伤后脑氧代谢的临床报道较多。
Latronico等3认为脑氧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没有足够的指导意义,不推荐作为临床应用的常规方法。
但大多数学者认为46,继发性脑损伤最重要的原因是脑组织氧代谢异常。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持续、实时的脑氧代谢监测,将有助于神经外科医生更准确地估计病情,及时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更好地判断预后。
对预防和减少重型颅脑损伤后继发性脑损伤具有重要意义,是临床治疗方案选择的重要依据。
目前脑氧代谢的监测方法很多,各有优缺点。
Stocchetti等4认为,脑组织动脉血氧饱和度差虽然反映了整个脑组织的摄氧量,但不能反映脑组织的局部氧分压,可以为脑组织摄氧量提供足够重要的信息,其指标在危重患者中易于测定,与伤情一致,可作为重要的临床监测指标。
颅脑损伤早期脑摄氧量的报道不一,主要是受脑血液循环、ICP、脑细胞功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有学者7发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氧合不足最常发生在伤后24小时内,伤后早期脑氧合正常的患者死亡率为18%,一次脑氧合不足的患者为46%,多次脑氧合不足的患者为71%。
因此,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持续、动态的脑氧代谢监测,有助于神经外科医生更准确地估计病情,及时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更好地判断预后。
本组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静态和动脉血氧饱和度之差计算CEO_2。
结果表明,重型颅脑损伤后12小时内,存活组和死亡组的CEO_2基本相同,两者无显著性差异。
但在伤后第37天,脑氧摄取量下降,第7天死亡组患者的脑氧摄取量明显低于存活组(P国内关于重型颅脑损伤后葡萄糖摄取的研究报道较少。
脑损伤后,脑细胞正常生理功能受损,脑组织缺氧,导致脑组织能量代谢紊乱,会直接影响脑组织对脑葡萄糖的摄入。
有学者利用微透析技术研究了脑损伤后细胞外液中葡萄糖代谢的变化,发现:脑损伤后细胞外液中葡萄糖含量迅速下降,然后逐渐上升,而乳酸含量变化与伤后葡萄糖相反,主要与伤后脑组织糖酵解增加有关;乳酸和葡萄糖含量的变化与损伤程度有关。
脑损伤越严重,乳酸/葡萄糖的比值越大8结果表明,在重型颅脑损伤后12小时内,存活组和死亡组的CEG分别为(mmol/L和(mmol/L。
两组间无显著差异,但所有患者在伤后第37天的CEG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死亡组的CEG明显低于存活组(P因此,我们认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的脑氧和葡萄糖摄入量,可以反映相应时间段患者全脑组织的功能状态。
连续动态监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氧和葡萄糖的利用情况,可以掌握患者病情的变化,对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Morimotoy,MatthewM,Martinez-Ticajf,等.贫血对兔脑组织氧张力、二氧化碳张力和pH值的影响J.神经外科麻醉杂志,20XX,13(:33-39。
2DienelGA,HertzL.脑激活过程中的葡萄糖和乳酸代谢J.神经科学研究杂志,20XX年,第66卷第5期:第824-838页。
3拉托尼科N,贝因多夫AE,拉苏洛FA,等.间歇性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局限性J.神经外科,20XX,46(:1131-1138。
4StocchettiN,CanavesiK,MagnoniS,等.头投资后动脉-颈静脉氧含量和预后的差异j.阿内萨纳尔,20XX,99(:230-234。
5杨,张翔,易,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氧代谢的变化及意义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XX,12(:267-269。
6申伯格M,坎特MJ,罗伯逊CS等。
连续监测头部投资患者的富裕血氧饱和度j.神经病学杂志,1992年,第76卷第2期,第212-217页。
7季峥安,宋庆华,林欣,等.颅脑损伤患者脑氧代谢的监测J.医学评论,20XX,9(:350-353。
8GoodmanJC,ValadakaAB,GopinathSP,等.用微透析法测定脑损伤后脑内细胞外乳酸和葡萄糖的变化J.危重病护理医学,1999,27(:1965-1973。
- 1、本文档共4页,下载后即可获取全部内容。
- 2、此文档《临床医学论文-脑氧与葡萄糖摄取量变化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doc》由用户(两袖清风巴腊拉)提供并上传,付费之前,请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进行举报或申诉。
-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 4、万象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谨慎购买。
- 5、本站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链接地址:https://www.2wx.com/view-38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