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医学论文-脑卒中患者康复的体位护理.doc




《临床医学论文-脑卒中患者康复的体位护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医学论文-脑卒中患者康复的体位护理.doc(4页珍藏版)》请在万象文库上搜索。
1、临床论文-脑卒中患者康复的体位护理作者:唐顺銮,李惠清,蔡【关键词】脑死亡摘要:目的:探讨正确的体位护理,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预防褥疮,水肿性肺炎,防止痉挛模式和继发性关节挛缩,畸形和肌肉萎缩,促进患者康复。
方法:根据病情和病程采取不同的体位护理,配合推拿、电针等治疗。
结果:50例脑卒中患者无一例发生褥疮,1例发生水肿性肺炎。
治疗后行走恢复率为85%。
2、结论:正确的体位护理、按摩和电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是安全有效的。
3、关键词:中风;身体位置;摘要:目的:探讨正确的体位护理,通过加速肢体功能的恢复,预防褥疮、顽固性肺炎,避免痉挛模式、继发性关节挛缩畸形和肌萎缩的发生,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康复。
方法:根据病程、病情采取不同体位护理,辅以推拿、电针治疗。
结果:50例脑卒中患者无一例发生褥疮,仅一例发生肺炎。
治疗后步行恢复率为85%。
4、结论:正确的体位护理,辅以推拿、电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是安全有效的。
5、关键词:脑中风;位置;康复护理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对健康危害极大。
6、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速和高血压患者的增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
所以治疗和护理极其重要。
7、体位护理(良好体位摆放和被动体位改变)是脑卒中患者急性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患者的预后有着重大影响。
8、体位护理的目的主要是预防褥疮、坠肺炎、痉挛模式和继发性关节挛缩、畸形、肌萎缩。
1临床资料对我科20XX年6月至20XX年6月收治的5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
经颅脑CT或MRI确诊脑出血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脑梗死46例。
其中,女性12例,男性38例,年龄5288岁,平均72岁。
所有在发病后46小时或半周内入院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障碍,平均住院时间为48天。
2体位护理1仰卧位1急性脑卒中患者应绝对卧床,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床边可抬高1530,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
由于长期卧床、局部受压、久病气血不足、血液循环不畅或大便浸泡等原因,患肢容易发生褥疮。
因此,要做好预防褥疮的工作,勤换体位,每23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注意不要使头部弯曲和过度伸展,用红花酒精按摩骨突,用气球、海绵垫帮助预防压迫淤血引起的褥疮,并经常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当患者出现惊厥时,应立即仰卧,将头转向一侧,解开衣领,吸氧,注意保持呼吸道畅通,发作时痰不易咳出。
轻拍背部帮助咳出,或者用吸痰机吸出咽部的痰。
为防止患者咬到舌头,可在上下颌磨牙之间垫一个纱布包裹的牙垫或压舌板,医护人员在患者身边守护,防止磕碰、摔到床上。
2中风恢复期的重点是预防肢体痉挛和瘫痪。
仰卧位患者由于紧张的颈反射和迷路反射的影响,有较强的异常反射活动,可加重异常痉挛模式,应尽可能缩短仰卧位时间。
头部偏向患侧为宜;将肩钉置于外展、旋后位,下垫小枕头;肩关节置于外旋外展摊,腕、肘伸直,腋下可垫一个大枕头,防止上肢内收,肘后可垫一卷垫,保持肱三头肌肌腱受一定压力刺激,前臂置于旋后或中立位,手指伸直或微屈,拇指外展,手掌可握一个毛巾卷或半球,防止手指屈曲。
但痉挛时应避免抓握硬物,以免刺激手掌,引起抓握反射。
在臀部外侧后外侧部位垫上适当的枕头,防止骨盆后倾,防止大腿处于外展外旋位,使臀部微屈内旋;可以在后颅窝上垫一个小枕头,使膝关节稍微弯曲,防止小腿受压,防止脚屈曲加重。
膝关节在弛缓性麻痹的仰卧位屈曲15,仰卧位可用保护架支撑被褥,防止脚背受压和足下垂1发病两周后,患者病情逐渐稳定,患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逐渐恢复,出现痉挛,可能有关节反应。
在此期间,在被动活动四肢的同时,要加强按摩方法的运用,主要是穴位按摩:患者取仰卧位,采用从患侧上臂内侧至前臂的按摩方法,然后按压赤泽、曲池、手三里、骨穴等穴位。
然后按摩患肢的手腕、手掌、手指,手指可以配合患肢的肩、肘、腕关节的运动进行扭转。
然后对患侧下肢前外侧三阳经施以揉捏法,再施以推拿手法,重点在大腿内侧中部及膝盖周围,最后由上而下施以揉捏法数次(每日一次,每次20min),同时配合髋、膝、踝关节的被动活动。
为解除患者的肌肉痉挛,促进经络和气血的循环,达到痊愈的目的,采用通电针刺法:常规取穴,标准深度,患者仰卧位,针刺53寸,以局部酸痛或麻木为度,电流强度以患者能耐受的肢体轻微振动为度(5A),连续刺激30分钟,每日1次,20天为1个疗程。
2患侧卧位:最重要的体位是卧位,可以使瘫痪侧关节在早期得到一定的压力,增加本体感觉输入,有助于解除痉挛,抑制痉挛模式。
引导患者患侧至底部,健侧至顶部。
患侧上肢向前伸展时,肩部向前,上臂向前伸展,避免肩关节压缩回缩,肘关节伸直,手指张开,掌心向上,健侧下肢屈髋屈膝,患侧髋关节轻微后伸屈膝。
健康的腿可以放在患腿前面,自然屈髋屈膝,下面垫一个大枕头。
这个姿势可以使患髋伸直,而其他姿势患髋总是屈曲的,久而久之容易限制髋关节的后伸。
3健侧仰卧位:健侧下,患侧上。
可将枕头平放于胸前,使患侧肩部向前伸展,上臂在枕头上伸展,注意不要内旋,肘关节尽量伸展或微弯,手指伸直,注意不要弯曲手指或垂腕。
患者还在腿下垫一个枕头,使髋关节处于旋前屈位,膝关节自然屈曲,踝关节尽量后屈,头部下方不宜垫枕头或低枕,使躯干向健侧伸展,抑制紧张的颈椎反射。
4半俯卧位:俯卧位可以防止髋膝屈曲,避免挛缩。
患者侧卧长枕上,头部向患侧倾斜,患侧上肢向上位,肩关节前屈,外侧站立,肘关节微屈,腕关节微背屈,手指微屈,患侧髋膝关节微屈,踝关节保持中立位。
此外,视病情,上述体位可稍改为健侧半卧位、患侧半卧位、俯卧位,上下肢关节摆放原则不变。
5坐位:从康复的角度来说,如果患者在发病时没有意识障碍,或者意识障碍极其轻微,生命体征平稳,可以在发病后23天开始进行坐位训练。
刚开始可以用折叠病床,半坐45,一次坐5分钟。
对于病情轻微者,为慎重起见,半坐角度可小30,每次坐5分钟。
训练要循序渐进,交替增加坐姿角度和仰卧起坐时间。
一般每次角度增加10为宜,每次仰卧起坐时间增加510分钟为宜1除少数患者因直立性低血压需短时间取半卧位外,大部分患者可由卧位直接进入坐位。
座椅分为床座和轮椅座。
坐在床上要求脊柱垂直于床面,髋关节保持接近直角。
双脚分开,膝盖垂直,双脚平放在地板上。
轮椅靠背可使脊柱过度弯曲,可在其后面放置一块硬板,以保持躯干直立和髋关节弯曲6站立:协助患者双脚平放于地面,两腿分开,与肩同宽,双手相应交叉并尽量向前伸直,低头、弯腰、收腹,重心逐渐转移至下肢。
护士可将一只手放在患侧肩胛骨上,引导肩部尽量向前移动,另一只手放在他患侧的膝盖上,当膝盖向前移动时,沿胫骨向下压膝盖,使他的脚充分着地。
将病人的双手放在陪护人的腰上,帮助他轻松站立,但病人不要用力拉扯衣服,以免摔倒。
站立时要注意站姿,要教会患者收腹、挺胸、抬头,放松肩颈部肌肉,不要耸肩,收腹、展臀,尽可能伸直下肢。
7行走:指导患者先用健腿行走,陪护人员站在患者身后稳住其上臂。
用受影响的腿开始行走可能会有困难。
你可以给出一定的口令,让病人有节奏地行走。
同时你要观察分析病人的对线情况,发现问题,改善他的行走姿势,注意安全。
结论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或功能上具有可重构性和可塑性,某些神经元在条件合适时可以再生。
康复期功能锻炼时,应采取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相结合的原则,先慢后快,循序渐进。
功能康复包括被动按摩、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坐、站、走及生活活动训练。
其中,积极运动能改善神经系统紧张,激活各系统生理功能,受到高度重视4在康复护理中,正确的体位护理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如:利用体位反射降低肌张力;利用缓慢牵拉反射减少痉挛和肌张力;利用高压力引起高尔基肌腱器官肌肉保护性松弛的生理特点;有节奏的摆动躯干可以缓解肌张力的增加;早期负重有利于肌肉力量正常。
50例患者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障碍和尿失禁。
在发病早期进行正确的体位护理。
平均治疗48天,取得明显疗效:无褥疮发生,肢体运动功能明显改善,行走恢复率85%(39例行走自如,4例需拄拐)。
在临床上,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和功能障碍的不同阶段,采取适当的体位护理、被动运动、主动运动、按摩、针灸等疗法,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1戴宝珍。
实用症状护理M。
护士继续教育杂志,20XX,1060。
2,许,。
中西医结合偏瘫实用康复学,1997,211。
3,张,张永文.脑卒中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
- 1、本文档共4页,下载后即可获取全部内容。
- 2、此文档《临床医学论文-脑卒中患者康复的体位护理.doc》由用户(两袖清风巴腊拉)提供并上传,付费之前,请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进行举报或申诉。
-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 4、万象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谨慎购买。
- 5、本站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链接地址:https://www.2wx.com/view-38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