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医学论文-脑出血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测定及临床意义.doc





《临床医学论文-脑出血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测定及临床意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医学论文-脑出血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测定及临床意义.doc(5页珍藏版)》请在万象文库上搜索。
1、临床论文脑出血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测定及临床意义作者:欧阳强、陈阳、魏英海、农超赞【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及其预后价值。
2、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并比较4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观察组)和3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NSE水平,分析观察组NSE水平与出血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出血部位的关系。
3、结果观察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观察组出血量大的患者血清NSE水平明显高于出血量小的患者(P重度SSS患者的NSE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SSS患者(P结论NSE是反映脑内神经元损伤或坏死的客观指标,可作为脑出血早期诊断、预后及预后的综合指标。
4、【关键词】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脑出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是一种神经系统的特异性蛋白质,主要存在于神经元的细胞质中。
5、脑损伤后,NSE从损伤的神经元漏出,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和外周血。
6、检测血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水平可以反映神经元损伤的程度1在一些脑损伤疾病患者中(如中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外伤、癫痫等。
7、),脑脊液和/或血清中的NSE明显升高2本研究对40例脑出血患者血清NSE进行了动态观察,探讨其临床意义。
8、1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20XX年8月至20XX年7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出血患者为观察组。
诊断符合1996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标准。
所有病例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排除发病前6个月内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死、脑外伤等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
共选择40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岁。
入院当天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其中轻度18例(0,中度16例(,重度6例(。
脑出血可分为大量脑出血(30ml)、中度脑出血(1530ml)和小型脑出血(出血灶位于脑叶7例,基底节13例,内囊10例,脑干5例,丘脑5例。
高血压16例,糖尿病5例。
2例在发病后72小时内死亡,2例在1周内死亡。
主要死亡原因为脑疝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
对照组由30名健康人组成,其中男性22名,女性8名,年龄(岁。
两组一般数据具有可比性。
2检测方法观察组于发病后48小时内、35天、69天、1014天各采集一次空腹肘静脉血(无抗凝),每次3ml注入硅化玻璃试管中,立即于4以1500r/min离心10分钟,分离血清,吸取上清液,每2ml分装,于-70冰箱中保存待测。
对照组体检后只抽血一次,方法同前。
采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NSE-ELISA)测定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试剂盒由北京信德生物医学研究所提供,批号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计算结果。
检测步骤:将丹麦产的酶联板用洗涤液洗涤3次,除去残液,在板的NSB孔中加入含NSE的标准品100l,在标准孔中分别加入含NSE20和50g/L的标准品100l,取5l样品血清,加50l样品稀释液稀释,然后点样孔中,轻轻摇匀,在3下。
每孔加入100l酶标抗体,3孵育30分钟。
将板子洗5次,然后甩干。
向每个孔中依次加入10LOPD溶液,在室温下展开1015min,然后向每个孔中依次加入50L4mmol/Lh2so4溶液以终止反应。
在BIO-RADUV-3550酶标仪上于492nm检测每个孔的吸光度。
根据标准曲线换算成实际的NSE浓度(g/L),并进行组间比较3统计处理统计方法采用SPSS5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
计量资料用S表示,两个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组T检验,多个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测试等级a=05结果1两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比较观察组在不同时间段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表1两组血清NSE水平比较(略)2观察组血清NSE水平与出血部位、出血量及SSS分级的关系患者的NSE水平在脑出血发病后35天达到峰值,脑、基底节、内囊、脑干和丘脑的NSE峰值分别为(g/L、(g/L、(g/L和(出血量大、中、小的患者血清NSE水平分别为(g/L,(g/L和(g/L。
出血量大的患者血清NSE水平明显高于出血量中等和小的患者(T分别为97和97轻、中、重度SSS患者血清NSE水平分别为(g/L,(g/L和(g/L,重度SSS患者显著高于轻、中度SSS患者(T分别为183NSE是烯醇化酶的五种同工酶之一,含有两个A亚单位,是神经系统所特有的。
NSE分布于脑组织和脊髓的神经元及其轴突和树突,在松果体、垂体、甲状腺、血小板和红细胞等神经内分泌细胞中也有一定含量。
而中枢神经系统的含量是周围器官的1000倍,大脑的含量是周围神经的10100倍。
当缺血、缺氧、脑出血等急性脑损伤发生时,神经元细胞膜的完整性被破坏,导致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从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进入细胞间隙,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血液4NSE是一种细胞内蛋白,特异性存在于神经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中。
NSE大部分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在神经系统中以脑最多,占全脑可溶性蛋白的5%。
正常情况下,体液中的含量很低,而血细胞中的NSE至少比大脑低30倍。
当脑组织缺血、中毒或损伤时,细胞膜的完整性被破坏,细胞释放出NSE。
神经元损伤的标志酶中,NSE不同于醛缩酶、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
它不与细胞内肌动蛋白结合,因此最容易从缺血或坏死细胞中释放出来。
释放的NSE首先进入脑脊液,然后由于血脑屏障的破坏而进入血液循环,为检测脑组织损伤后血清中NSE的变化提供了依据5,6经过多年的研究证实,大多数神经元损伤或坏死的疾病,如脑炎、脑出血、脑外伤、脑梗塞、缺氧缺血性脑病等,均可表现为血清NSE水平升高,可作为神经元损伤和坏死程度的判断7脑出血患者NSE升高的机制:血肿直接机械破坏:大量神经元坏死,NSE释放,进入体循环;血肿周围水肿或半影形成:血肿越大,周围水肿或半影越广,缺血性损伤的级联反应越重、越广泛;血肿内血红蛋白的分解和炎性团块的释放8Lee等9认为早期血清NSE水平是急性脑血管病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
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NSE水平不仅显著升高,而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显著相关。
早期血清NSE水平与长期和短期功能恢复效果密切相关。
脑出血后血清NSE升高有两个高峰,发病后24小时内较低,恢复较快,是由最初的脑神经元损伤所致。
第二个高峰出现在发病后7296h,持续91l天,恢复缓慢,由细胞毒性、血管源性脑水肿和再灌注脑损伤引起。
如果脑损伤后血清NSE持续升高,说明病变仍在发展。
观察组血清NSE在发病早期显著升高,35天达高峰,1014天仍显著高于对照组。
提示NSE升高可能是由于颅内压增高和脑水肿引起的神经元变性坏死,NSE渗出细胞质,通过被破坏的BBB进入血液。
NSE不与细胞内肌动蛋白结合,易于释放,为检测脑损伤后血清NSE的变化提供了依据。
观察组2例死亡患者血清NSE均在50g/L以上,当血清NSE达到此水平时,提示预后不良。
本研究发现,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NSE水平与出血量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提示SSS评分31分和出血量30ml是预后不良的标志。
江玉龙等10发现重症脑出血患者血清NSE水平极高(25g/L),高NSE水平的持续存在和缓慢下降表明病变仍在发展,被认为是脑组织再损伤的表现。
另有研究发现11,脑出血后血清NSE水平升高早于神经系统电生理检查和一般影像学检查,认为血清NSE的测定可作为脑出血早期诊断的辅助检查之一。
据赵明哲等12报道,脑出血患者血清NSE峰值浓度与出血部位有关,基底节最高,脑干最低。
可能的原因是脑叶和基底节区的病变往往损伤范围广,神经元丰富,容易向血液和脑脊液中释放蛋白,蛋白浓度高,脑干病变面积小。
本研究未发现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峰值水平与出血部位有关。
血清NSE水平可作为急性脑出血的早期辅助诊断方法之一。
虽然现代神经影像技术的发展为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对于一些病情变化快、生命体征不稳定、血流动力学紊乱、使用呼吸机的危重患者,可能很难进行影像学检查。
在这种情况下,检测血清中的NSE水平是非常有意义的,它可以提供脑组织损伤程度的定量信息,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评估预后、监测病情和选择方案确实有重要意义。
总之,在临床上,通过对脑出血患者血清NSE水平的测定和动态观察,有助于临床医生判断脑出血患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以及脑出血对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的损伤程度。
它是脑组织破坏后神经元损伤程度的特异性指标和适宜的外周血生化标志物,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参考方法。
有助于判断脑出血的大小、严重程度和预后,也为判断脑出血后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程度提供了一个生化定量指标。
同时也有助于脑出血患者病情的监测、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的评估。
1BaroneFC,ClarkRk,PriceW,等.局灶性脑缺血后脑和体循环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增加J.大脑研究,1993年,23(:77-82。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急性脑出血中的临床意义J。
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20XX,6(:364-365。
3,陈扬梅,等.癫痫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测定j.刘.癫痫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测定及其意义J.广西医学,20XX,27(:495-496。
5MisslerU,WiesmannM,FriedrichC,等.血中S-100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浓度作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梗死体积和预后的指标J.中风,1997,28(:1956-1960。
6WunderlichMT,EbertAD,KratzTY,等.卒中后早期神经行为预后与脑损伤神经生化标志物的释放有关J.中风,1999,30(:1190-1195。
7魏,卢元峰,。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意义J.广西医学,20XX,29(:1003-1004。
8黄菊明。
脑出血患者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水平的变化。
急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对临床预后的影响J。
延世医学杂志,20XX年,第43卷第3期,第357-362页。
10江玉龙,陈俊春,孙德金。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神经病学杂志,20XX,10(:22-23。
11赵庆杰,曹。
20XX,2(:365-12赵明哲,石,朱,等.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急性脑出血关系的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XX,20(:134-135。
- 1、本文档共5页,下载后即可获取全部内容。
- 2、此文档《临床医学论文-脑出血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测定及临床意义.doc》由用户(两袖清风巴腊拉)提供并上传,付费之前,请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进行举报或申诉。
-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 4、万象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谨慎购买。
- 5、本站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链接地址:https://www.2wx.com/view-38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