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医学论文-脑出血162例死亡的临床相关因素分析.doc




《临床医学论文-脑出血162例死亡的临床相关因素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医学论文-脑出血162例死亡的临床相关因素分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万象文库上搜索。
1、临床论文-162例脑出血死亡临床相关因素分析【关键词】脑出血;相关因素;目的:探讨脑出血死亡的多种相关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1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2、结果:患者意识状态、血压、消化道出血及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均无头痛、呕吐、偏瘫等典型症状。
3、意识、应激性溃疡出血、感染、心脏病、出血量、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病时间等诸多因素都与脑出血死亡有关。
4、结论:脑出血的死亡与多种因素有关,单因素导致的死亡很少,大部分是多因素导致的。
出血量是脑出血患者死亡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5、【关键词】脑出血;相关因素;脑血管疾病分析,脑出血是老年人常见、多发、危害最大的一种中风类型,死亡率最高。
6、分析导致脑出血的诸多死亡相关因素,对降低脑出血的死亡率至关重要。
7、本文总结了我院1997年至1999年收治的162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和CT/MRI资料。
结合统计分析,着重分析影响脑出血临床死亡的主要相关因素。
8、材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为1997年1月至20XX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62例。
其中男性87例,女性75例。
年龄3586岁,平均31岁。
病程038天,平均5天。
病变位于脑干和小脑9例,出血量9ml12ml;。
原发性脑室和丘脑11例,出血量8ml22ml;基底节和脑叶出血142例,出血量8ml110ml,其中破入脑室33例。
死亡37例(男性20例,女性17例)。
所有病例均经头颅CT/MRI扫描确诊,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出血诊断标准。
12统计学方法本组病例资料采用2检验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1意识障碍(嗜睡-昏迷)128例,死亡35例。
昏迷34例,死亡2例。
两组死亡率有显著差异(P3kPa)时死亡。
无血压升高者20例,死亡4例。
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3消化道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38例,死亡29例。
124例无出血,8例死亡。
两组死亡率有显著差异(P4呼吸道感染69例,死亡29例。
无呼吸道感染93例,死亡8例。
两组死亡率有显著差异(P尿路感染52例,死亡22例。
无感染110例,死亡15例。
两组死亡率有差异(P5心脏病(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等)108例。
),死亡36例(其中4例直接死于心脏病)。
无心脏病54例,死亡1例。
两组死亡率有差异(P6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本组死亡8例,占37例总数的62%。
有7例3个器官衰竭(50%的MOF死亡)。
7发病时间集中在早晨0000之前,有145例(5%)。
00000(夜间)前17例(5%),差异有显著性。
白天有三个高峰:第一个高峰是上午000-00,此期间有77例,占5%;第二高峰为13时至14时,有19例(7%)。
第三高峰为晚6时至9时,49例,占2%。
8并发症:高血压88例,高血压史69例,脑血管病1种以上35例,心脏病史18例,肺、肾、糖尿病史38例。
发病后脑疝48例,多器官功能衰竭(MOF)8例,以脑、肺、肾多见,猝死2例。
9出血量60ml的3例患者全部死亡。
组1的死亡率明显低于组2(P第2组和第3组的死亡率没有显著差异。
讨论高血压脑出血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一直很高,国内报道1为4%7%,国外报道4为14%58%。
自从CT和MR出现以来,由于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死亡率一直在下降。
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脑出血死亡的绝对人数也在增加。
影响脑出血死亡的因素很多。
这些因素密切相关,相互影响,对患者生命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正确认识死亡的相关因素对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组病死率高达84%。
脑出血后的意识状态可以直接表明脑损伤的程度。
有些学者2把意识状态作为推断预后的关键或首要因素,甚至是推断预后的唯一有价值的因素。
有意识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无意识患者(P。
但发病后,5例血压在30/17kPa以上的患者死亡。
由于发病后血压升高,易发生脑水肿和血肿扩大,导致颅内高压严重,加重病情,增加死亡率。
由于脑出血导致颅内压突然升高,血压会升高。
在血压极高(MAP3kPa)的情况下,脑小动脉发生强烈而持续的痉挛性收缩,使脑循环急剧紊乱,从而使颅内压进一步升高。
这种恶性循环导致原出血部位失血量增加,脑水肿加重,脑组织向下压迫脑干,从而形成脑疝3它是感染性脑出血的常见并发症。
首先是呼吸道感染,其次是尿路感染。
中老年脑出血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肺功能障碍和慢性肺部疾病。
出血后,由于意识障碍、卧床不起、误吸和留置导尿管等因素,容易发生肺部和尿路感染。
如果防治不及时,很容易导致脑出血患者死亡。
感染往往是脑出血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感染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
因此,早期及时的抗感染治疗对降低脑出血的死亡率至关重要。
发现脑出血的发病率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即白天发病率高于夜间,且白天有一定的节律。
脑出血白天节律高于夜间,与白天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占优势,体力、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引起血压升高有关。
因此,有脑出血诱发因素的患者,尤其是白天,应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本组脑出血并发心脏病死亡人数与文献报道相似5。
因此,脑出血并发心脏病应及时治疗,避免因心脏状况导致猝死。
本组共发生8例MOF,占总死亡数的62%,表明MOF是脑出血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并发MOF与中老年人重要靶器官储备能力下降、感染、监护不佳、治疗不当等因素有关。
出血量对预后的影响比出血部位更重要。
从这组病例也可以看出,出血量越大,死亡率越高。
有报道称血肿50毫升者预后不良,血肿80毫升者肯定死亡,与本组3例血肿60毫升者略有不同。
可能是出血量对预后的影响也受到患者自身诸多因素的影响。
综上所述,脑出血的死亡与多种因素有关,单一因素导致的死亡很少,多为多种因素导致。
对疾病的认识、血压升高、心脏病、出血量、胃肠道应激性溃疡出血、上呼吸道感染和MOF是影响脑出血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而出血量是导致脑出血患者死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该组患者95%以上有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病、糖尿病、肾病等病史,这些病史不仅是脑出血的危险因素,也是MOF的潜在因素。
一级和二级预防工作要有的放矢,防患于未然,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同时,鉴于脑出血的时间规律性,应努力在白天的高发时段做好脑出血的防控工作,减少危险人群的发病机会。
参考文献:1魏丽玲,林坤,吴裕彬,等.急性脑出血死亡的临床分析J.中风和神经疾病杂志,1997,3(:142143。
脑出血致持续性出血的临床研究J.中风和神经病变杂志,20XX。
以及其他人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病理分析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4,7(:208。
4拉德伯格贾,奥尔森杰,CT拉德伯格。
自发性脑内血肿的预后参数,特别是抗凝治疗J.中风,1991,22(:571。
5韦美儿,阿尔杰拉,弗兰克,等.原发性脑出血患者康复后的远期预后J.神经病学,20XX,205209。
- 1、本文档共4页,下载后即可获取全部内容。
- 2、此文档《临床医学论文-脑出血162例死亡的临床相关因素分析.doc》由用户(两袖清风巴腊拉)提供并上传,付费之前,请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进行举报或申诉。
-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 4、万象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谨慎购买。
- 5、本站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链接地址:https://www.2wx.com/view-38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