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医学论文-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MRI诊断.doc



《临床医学论文-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MRI诊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医学论文-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MRI诊断.doc(3页珍藏版)》请在万象文库上搜索。
1、临床论文-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MRI诊断摘要目的探讨MRI对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价值。
方法本组11例,男7例,女4例。
术前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和增强检查。
2、结果11例MRI显示病灶位于脑组织深部,边界清楚,大小不一,呈圆形或椭圆形,周围无或中度水肿,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注射对比剂Gd-DTPA后明显强化。
结论MRI对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3、【关键词】脑淋巴瘤诊断MRI0引言本文收集了11例资料完整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淋巴瘤,分析其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4、材料与方法本组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1866岁,平均6岁。
5、临床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4例,口角歪斜1例,行走不稳和共济失调3例,意识和记忆减退2例,突然偏瘫1例。
11例术前均行MRI检查,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及增强检查。
核磁共振机是以色列Elscint5T,常规做横轴位扫描。
6、T1WI:TR/TE=500/16ms,T2WI:TR/TE=20XX/104ms。
层厚为6mm,间距为2mm矩阵是252256。
必要时,进行冠状和矢状扫描。
7、造影剂为苯甲酸钆葡胺(广州陈康公司生产),主要成分为钆DTPA,静脉注射剂量为1mmol/kg。
增强后常规行横轴位扫描,必要时行冠状和/或矢状位扫描。
8、结果1病灶数目及分布11例共15个病灶,其中单发病灶7个,多发病灶4个。
多位于脑深部,具体分布如下:7例单发病灶中,右侧基底节1例,胼胝体受压2例,左侧顶叶2例,右侧小脑1例,左侧基底节1例;多发病灶4例(2个病灶),右侧颞叶1例,左侧顶叶2个病灶,左侧基底节和左侧顶叶各1例,左侧基底节和右侧颞叶各1例。
2边界及形态病变及边界清晰,信号均匀,无坏死、液化、囊性变、钙化或出血。
5个病灶呈圆形,4个病灶呈椭圆形,2个病灶呈蝶形(均位于胼胝体受压处),其余病灶呈不规则形。
3每个病灶的大小在右颞叶从直径5厘米到0厘米0厘米不等。
4周围性水肿及占位效应6个病灶周围无水肿带,但其他病灶周围有环状长T2信号水肿带,范围不等。
所有病变均有不同程度的占位效应,部分为脑室系统尤其是侧脑室的压迫、狭窄、变形。
5MRI显示所有病灶中有12个病灶在t1加权像上呈略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呈略高或高信号;三个病灶在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
注射造影剂后,13个病灶在T1加权像上呈明显均匀强化,边界更清晰,如图4-7所示。
两个病灶显示环状强化,如图3和8所示。
4术后病理所有病例均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均为B细胞型。
3讨论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少见,是指经现代诊断技术证实仅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淋巴瘤,占所有原发性脑肿瘤的85%00%1近年来,随着器官移植等免疫抑制剂的大量使用和艾滋病患者的增多,原发性脑淋巴瘤的发病率明显上升。
几乎所有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都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其中大多数起源于B淋巴细胞,其病因仍不清楚。
该肿瘤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但艾滋病及其他免疫功能受损(如Wiskott-Aldrich综合征)患者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下,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异。
但该群体无艾滋病患者,男女比例为74,可能与该群体病例数量少有关。
文献2此肿瘤多位于丘脑、基底节(基底神经节)、胼胝体和室旁实质。
它是单个或多个实性肿块,很少出血、坏死或钙化,偶尔有囊性变。
11例中,3例为囊性病变。
原发性脑淋巴瘤的突出表现是没有全身性疾病。
临床上仅由脑实质或软脑膜局部浸润、颅内压增高、肿瘤压迫、肿瘤周围水肿或脑积水引起,可表现为颅内压增高、脑神经麻痹等症状。
大约50%的病例有运动和感觉异常。
总结本组11例的MRI表现:单发病灶多于多发病灶(,幕上分布明显多于幕下分布(,且多位于脑组织深部。
T1加权像主要为稍低信号,T2加权像为稍高或高信号,有或无水肿,占位效应不同,但未见囊肿、坏死、钙化或出血。
也有报道称75%的病变邻近脑室或脑膜,也可弥漫于脑膜或脑室周围3,但本组病例并非如此。
本组只有3例术前诊断为淋巴瘤,其余均经术后病理证实,尤其是多发病灶,多为脑转移瘤。
所以多发性病变也要考虑淋巴瘤。
脑淋巴瘤的MRI表现与某些病变相似,应仔细分析影像加以鉴别。
对于脑淋巴瘤,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转移性癌:多发生于大脑皮质和皮质下区,65%为多发性病变;瘤内出血、坏死常见,病变不规则、不均匀。
MRI表现多为长T长T2信号,增强扫描多为环状中等强化。
瘤周水肿非常明显;然而,淋巴瘤大多表现为T1稍低信号,T2稍高或高信号。
增强扫描显示均匀强化,坏死罕见。
胶质瘤:儿童易发生幕下病变,平扫呈长T长T2信号,低级别患者增强扫描常缺乏强化,瘤周水肿;高分级患者注射造影剂后表现为不规则片状强化或不规则环状强化,环状壁厚度不均匀。
浸润性生长明显,界限不清。
少突胶质细胞瘤等某些类型的胶质瘤容易出现钙化,但淋巴瘤很少出现钙化,本组未发现钙化。
脑膜瘤:多位于脑表面脑膜附近。
脑实质受压,边界清楚,呈圆形,表现为等T等T2或稍长T2改变,但淋巴瘤不表现此。
增强扫描上,脑膜瘤均匀强化,“脑膜尾”征常见,但不是其绝对特征,其他肿瘤也可出现4室管膜瘤:当室管膜瘤发生在侧脑室后角附近时,很难与该区域的星形细胞瘤和淋巴瘤相鉴别。
淋巴瘤对放疗敏感。
原发性脑淋巴瘤确诊后的治疗方案是以放化疗结合为基础的综合治疗。
因此,正确的诊断对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但手术治疗仍是当今脑淋巴瘤的治疗方法之一,一些疑难病例可通过手术提供病理诊断,为下一步治疗提供便利。
对于术前检查已提示为淋巴瘤的病例,由于开颅手术创伤大,容易引起更多并发症,可采用MRI定向活检代替开颅手术54例多发病灶中,3例行常规手术,1例行MRI定向活检。
1KukerW,NageleT,KorfelA,等.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100例患者的MRI表现j.神经肿瘤杂志,20XX,72(:169-177。
2GliemrothJ,KehlerU,GaebelC,等.非艾滋病患者原发性脑淋巴瘤的神经影像学表现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XX,105(:78-86。
3金EY,金三顺。
免疫功能正常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T细胞淋巴瘤的磁共振表现。
放射学报,20XX,46(:187-192。
4HartmannM,HeilandS,HartingI,等.灌注加权磁共振成像鉴别脑原发性淋巴瘤与高级别胶质瘤J.神经科学列特,20XX,338(:119-122。
5雷泽JJ,库彻贾,艾伯雷勒,等.免疫功能正常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J.神经肿瘤杂志,20XX,71(:173-180。
- 1、本文档共3页,下载后即可获取全部内容。
- 2、此文档《临床医学论文-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MRI诊断.doc》由用户(两袖清风巴腊拉)提供并上传,付费之前,请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进行举报或申诉。
-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 4、万象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谨慎购买。
- 5、本站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链接地址:https://www.2wx.com/view-38559.html
文档标签
- 医学论文
- 医学论文-高萍主任医师辨治恶性淋巴瘤经验
- 临床医学论文-脊柱转移瘤的低场MRI诊断
- 临床医学论文-喉部恶性淋巴瘤误诊喉结核1例
- 临床医学论文-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诊治体会
- 临床医学论文-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9例临床诊治分析
- 临床医学论文-原发性脾脏恶性淋巴瘤21例的临床分析
- 临床医学论文-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MRI诊断
- 临床医学论文-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治进展
- 临床医学论文-原发性结肠恶性淋巴瘤42例诊治分析
- 临床医学论文-恶性淋巴瘤致骨髓抑制的护理
- 临床医学论文-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综合治疗
- 临床医学论文-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2例临床分析
- 临床医学论文-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诊治现状
- 临床医学论文-原发性肠道淋巴瘤CT诊断20例分析
- 临床医学论文-脑原发性淋巴瘤的MRI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