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医学论文-脊髓型颈椎病24例手术治疗体会.doc




《临床医学论文-脊髓型颈椎病24例手术治疗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医学论文-脊髓型颈椎病24例手术治疗体会.doc(4页珍藏版)》请在万象文库上搜索。
1、24例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方法和早期疗效。
2、方法2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6例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7例行前路钢板固定术,7例行后路单开门成形术,1例行前后路联合手术。
结果所有患者随访718个月,平均10个月。
20例(3%)症状明显缓解,脊髓功能明显改善。
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为100%。
结论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手术各有其适应证。
3、应根据临床表现、体征和影像学特征,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彻底减压,维持正常椎间隙高度,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4、【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后路椎板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以椎间盘退变为基本病理基础的颈椎退行性疾病。
5、通过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相邻椎体节段后缘骨赘的形成会压迫脊髓及其附属结构和血管,导致不同程度的脊柱功能障碍。
6、1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24例,男17例,女7例;4169岁,平均4岁;病程16年,平均19个月。
7、2临床表现所有病例均有颈部疼痛;上肢麻木、无力、握持无力;胸带感和踩棉感。
体检主要表现为颈髓压迫。
8、颈部活动受限,四肢有不同程度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上下肢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霍夫曼征(+),可出现髌骨阵挛和踝关节阵挛。
3影像学检查本组病例术前均行X线和MRI检查。
x线片显示颈椎生理曲度降低或消失,受累椎间隙变性,钩突关节增生,骨赘形成,椎管矢状径变窄。
病变位于1个间隙4例,2个间隙14例,3个间隙以上6例。
C56和C67主要同时参与。
颈椎动态X线片显示15例有不稳定的受累节段,尤其是C45。
MRI表现为颈椎间盘后凸畸形,节段不等,硬膜囊受压,其中9例有不同程度的脊髓退变。
4手术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局麻或颈丛麻醉。
118例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及颈椎前路钢板固定术,其中单节段病变4例,双节段病变14例。
患者取仰卧位,颈部置直位,做右前横弧形切口暴露椎体及椎间盘前部,用C型臂X线透视定位病变椎间盘,用合适的圆锯切除残留椎间盘至暴露后纵韧带,用刮匙清除椎体后缘周围骨赘,彻底解除脊髓压迫。
多间隙病变可用圆锯连续切除,中间椎体可用尖嘴咬断钳咬断。
常规暴露髂骨内外板,取髂骨块并根据骨沟大小适当修整,然后植入椎间隙,选择合适长度的颈椎前路钢板系统,用螺钉固定于上下椎体,锁紧。
伤口负压引流,戴颈托3个月,直至植骨愈合。
2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5例,C3-C63例,C3-C72例。
患者俯卧,头部置于头架上,颈部后做中间切口。
每层依次切开,剥离棘突和椎板暴露,切断C7棘突。
在每个棘突基部的底部做了打孔,用来悬挂。
在距中线5mm的关节突内缘,用宽约6mm的尖嘴咬骨钳进行右侧椎板全层V形切除。
仅切除左侧外板,做成散叶状,咬断C23和C7T1之间的棘上和棘间韧带,暴露脊髓。
从右向左提起,直视下分离硬膜粘连。
将修剪后棘突中央部位钻孔,穿上10号丝线,将大圆针的粗丝线穿过棘突基部的钻孔,将棘突悬挂打结固定,将断骨植入铰链截骨区。
术后伤口负压引流,颈托固定3个月。
31例同时行颈椎前后路手术,C3C7全部4个间隙均受累,其中C34和C67椎间盘突出。
首先俯卧位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扩大颈椎,然后仰卧位行C34和C67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及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术。
前后路所有伤口均采用负压引流,颈部支具固定3个月。
结果1疗效随访718个月,平均10个月。
结果表明,20例患者症状明显缓解,脊髓功能明显改善。
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为100%。
按Odom评分标准:非常满意13例,占2%;满意7例,占2%;基本满意4例,占7%。
优良率为3%。
2并发症本组无神经根和脊髓损伤、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损伤、植骨块脱出和“门闭合”等并发症。
讨论1脊髓型颈椎病常有隐匿性。
脊髓早期出现功能性血液循环障碍,减压后脊髓功能可恢复。
如果突出量很大或者前后压迫脊髓时间过长,脊髓就会发生退变,无论是否手术,脊髓功能都很难恢复。
所以要争取早期诊断,尤其是那些MRI上发现的颈髓压迫损伤的患者。
如无禁忌症,应尽早选择正确的前路或后路减压手术,防止神经损伤的发展,促进康复,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1本组20例(3%)症状明显缓解,脊髓功能明显改善。
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为100%。
手术的主要目的是解除压迫。
颈椎前后路手术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术后效果。
脊髓前路减压直接,但减压有限,有减压不彻底的缺点。
虽然后路手术不能解除前方压力,但是后路减压比较彻底,脊髓有一定的回旋余地向后撤退。
前后路手术可以互为补充,有时候前路手术不好,可能会忽略椎管狭窄的因素,然后后路手术会取得一定的效果。
2颈椎病前路手术提示颈椎间盘突出或退变,椎体后缘骨赘形成,神经根或脊髓受压;小于3节段的颈椎病,非手术治疗无效,重复给笔者;颈椎病症状加重或脊髓明显受压。
优点:术后椎体前后缘的骨刺不会复发,剩余的原有骨刺可以降解。
颈椎植入植骨块时,椎间隙可被打开,使伸入椎管或椎间孔的黄韧带复位,从而解除对神经根或脊髓的压迫。
3颈椎病后路手术对于颈椎发育性狭窄症的适应证非常广泛,如后纵韧带骨化;超过3或4个间隙的宫颈病变;4例颈椎黄韧带肥厚,前路手术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手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有症状的一侧开门为好;如果两侧都有症状,应在症状严重的一侧开门,CT或MRI显示压迫严重的一侧;对于症状较重一侧的后颈椎,应在开门后各节段进行椎间孔减压。
开门后骨瓣要牢固缝合,保持开门宽度。
一般在棘突上打孔,缝合到骨瓣铰链侧的关节囊及其附近的肌肉层。
外板用于铰链截骨术。
开门固定后要做植骨。
用身体脂肪覆盖以防止粘连。
4手术内固定在颈椎病中的应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一直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传统方法。
如果术后仅采用外固定,会出现颈椎不稳、植骨松动、骨不连、假关节、颈椎间隙狭窄、生理曲度变直甚至后屈。
如果植骨块向后滑动,可压迫颈脊髓,导致高位截瘫,甚至危及生命;如果骨移植物向前滑动,会导致食管血管神经损伤2因此,有必要采用内固定进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
内固定的优点:(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内部稳定性高;(防止植骨块移位,促进骨融合;(可防止椎间隙狭窄。
5颈椎前后路同时入路由于前后路植骨融合,前路钢板内固定,融合率明显提高,远期稳定性好。
前后路植骨钢板内固定能明显稳定颈椎。
一次手术既满足了椎管减压的彻底性,又获得了颈椎的长期稳定性。
6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入路的选择仍有争议。
目前还没有理论否认脊髓压迫是导致脊髓型颈椎病的首要因素。
所以只要能去除压迫物质,彻底解除脊髓压迫,任何入路都可以,创伤小,操作简单,易操作,风险低。
衡量手术好坏有三个标准:脊髓压迫是否完全解除,椎管容量和形态是否恢复,正常椎间隙高度是否恢复和维持;创伤是否最小,并发症是否最小;术后功能能否恢复最好,有一个持久的疗效3参考文献1詹世强、陈、。
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56例临床观察。
广东医学,1999,102-2侯铁生,李铭,赵洁,等。
Secuplate颈椎前路钢板系统在脊髓型颈椎病手术中的应用。
中国骨科杂志,20XX,138-140。
- 1、本文档共4页,下载后即可获取全部内容。
- 2、此文档《临床医学论文-脊髓型颈椎病24例手术治疗体会.doc》由用户(两袖清风巴腊拉)提供并上传,付费之前,请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进行举报或申诉。
-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 4、万象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谨慎购买。
- 5、本站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链接地址:https://www.2wx.com/view-38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