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医学论文-胸骨旁纵形小切口在前上纵隔肿瘤手术中应用.doc


《临床医学论文-胸骨旁纵形小切口在前上纵隔肿瘤手术中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医学论文-胸骨旁纵形小切口在前上纵隔肿瘤手术中应用.doc(2页珍藏版)》请在万象文库上搜索。
1、临床论文胸骨旁纵行小切口在上前纵隔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在保证与传统胸部切口相同手术效果的前提下,探讨胸骨旁纵行小切口在上前纵隔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2、方法20XX年1月至20XX年1月,采用胸骨旁纵行小切口平均7cm切除25例前、上纵隔肿瘤。
手术中切除了一个肋软骨。
3、手术结束时,将切开的肋软骨用2-0无创伤尼龙线缝合,术后不做闭式引流。
4、结果胸骨旁纵行小切口未改为张口,患者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
5、结论胸骨旁纵行小切口具有胸部损伤小、出血少、护理简单、患者活动方便、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切口美观等优点。
6、【关键词】胸骨旁小纵切口前上纵隔肿瘤随着胸心外科技术的发展和安全性的提高,以及微创手术理念在外科领域的引入,胸外科医生不断追求手术创伤小、术后痛苦少、外形美观、恢复快的手术方法。
7、传统的前外侧第四肋间开胸切口或胸骨正中切口是普通胸外科手术中切除前上纵隔肿瘤最常用的入路。
但这种切口存在对胸肌损伤大、术后疼痛、影响肺功能等缺点。
电视胸腔镜手术已被广泛应用。
8、但当前上纵隔肿瘤与上腔静脉无名静脉关系密切时,手术风险大,费用高。
我们设计了25例胸骨旁纵行小切口前上纵隔肿瘤手术,术后效果良好。
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25例患者,男14例,女11例,年龄17-63岁,平均38岁。
畸胎瘤3例,胸腺瘤22例,均为前上纵隔肿瘤,直径3-8cm,向右倾斜14例,向左倾斜11例。
常规术前全面检查,胸部CT或增强CT,了解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2手术方法:患侧胸垫30,侧卧,双腔气管插管,静脉麻醉。
距胸骨5cm处,切口上端在第一根肋骨下缘,切口下端在第三根肋骨上缘,长度5-7cm。
根据肿瘤最大直径,选择第一或第二肋间入路。
用手术刀离胸骨5cm处切断第二肋软骨,注意不要损伤乳内动脉。
用小型开胸装置纵向扩大切口如果肿瘤较大,呈囊性,影响视野的操作,术前可将囊液抽出。
肿瘤切除后,胸腔内的伤口要小心止血。
用2-0无创尼龙线缝合切开的肋软骨,吸出胸腔积液,扩张肺,缝合小切口,不做胸腔闭式引流。
用5-0滑线皮绣皮,使切口平滑。
结果所有病例均在胸骨旁小纵切口下手术,无手术死亡。
开胸术中出血量小于30ml;术后第二天常规胸部CT检查,3例胸腔穿刺抽出300ml胸腔积液。
平均手术时间为85分钟。
术后伤口疼痛轻微,术后疼痛缓解时间23天,平均术后住院10天。
探讨微创手术是目前的发展趋势。
不同难度的胸部微创手术正在持续进行。
具有对身体损伤小、痛苦小、对肺功能影响小、术后恢复快、美容依从性好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心肺功能差、美容要求高的女性及年轻患者。
作者认为胸骨旁纵切口的优点是:与传统的前外侧第四肋间开胸切口或胸骨正中切口相比,损伤小;切口最接近病灶,易于操作;能满足手术需要;比胸腔镜手术更安全。
美容效果好;若胸内大血管破裂出血,可将乳房向下向外搭桥,延长开胸切口止血,与传统开胸相比不增加创伤。
- 1、本文档共2页,下载后即可获取全部内容。
- 2、此文档《临床医学论文-胸骨旁纵形小切口在前上纵隔肿瘤手术中应用.doc》由用户(两袖清风巴腊拉)提供并上传,付费之前,请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进行举报或申诉。
-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 4、万象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谨慎购买。
- 5、本站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链接地址:https://www.2wx.com/view-38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