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医学论文-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侧前方减压钢板固定的疗效观察.doc





《临床医学论文-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侧前方减压钢板固定的疗效观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医学论文-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侧前方减压钢板固定的疗效观察.doc(5页珍藏版)》请在万象文库上搜索。
1、临床论文后路前外侧减压钢板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观察作者:邵世泽,张恩忠,谭,侯海涛摘要目的探讨后路前外侧减压钢板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
2、方法20XX年1月至20XX年9月,对8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行后路侧前方减压钢板内固定术。
3、随访12个月5年4个月(平均2年4个月),进行临床Denis疼痛评分,调查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测量手术前后后凸角度和椎体高度丢失百分比,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
4、根据Denis疼痛分类,61名P1级患者无疼痛,24名P2级患者有轻微疼痛,无需药物治疗。
所有患者对手术满意。
5、85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x线片显示后凸畸形得到满意矫正,椎体高度恢复良好。
手术前后后凸角度平均为8,手术后为8。
术前椎体高度平均丢失5%,术后平均丢失6%。
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3个月。
术后Frankel1级以上改善70例,完全恢复42例。
无骨折、内固定松动或脱出,所有病例均骨性融合,无假关节发生。
结论后路前外侧减压固定可同时进行。
6、该入路操作简单,减压充分,固定可靠,可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最大程度地改善脊髓的神经功能。
7、【关键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后路;侧前方减压;目的探讨后路侧前方减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8、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经后路侧前方减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
随访时间为12个月5年4个月,平均2年4个月。
通过临床评估和影像学研究对患者进行评估。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
根据Denis疼痛分级,61例患者无疼痛,24例患者有偶发性疼痛但未接受药物治疗。
所有患者对手术满意。
术前后凸角为8,术后后凸角为8,椎体高度术前丢失5%,术后丢失6%。
骨折愈合时间为3个月。
根据Frankel分级,70例患者改善了一级或一级以上。
42例患者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无植入物断裂、松动、脱出。
所有病例均骨性融合,无假关节形成。
结论后路减压和钢板固定可同时进行。
技术很简单。
它可以实现完全减压和可靠固定。
脊柱稳定性得到重建,脊髓神经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
关键词:胸腰椎支具;爆裂性骨折;后位;侧前方减压;随着医学的发展,对钢板固定提出了更准确有效的诊断和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要求。
胸腰椎爆裂骨折,骨块对脊髓的压迫大多来自椎管前方。
严重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有较大的骨块突入椎管,椎体高度丧失。
很难通过后侧完全减压,更难完全恢复椎体高度。
采用前路椎管减压、植骨重建、后路钢板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85例。
观察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临床资料85例,男57例,女28例,年龄1657岁,平均4岁。
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40天。
T1111例,T1227例,L129例,L218例,85例均有后凸畸形,后凸角度1945,平均8。
椎体高度损失从41%到80%不等,平均为5%。
CT扫描显示椎管内度梗阻16例,度梗阻53例,度梗阻16例。
神经损伤69例。
根据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A级5例,B级37例,C级21例,d级6例。
操作方法1麻醉方法和体位气管插管全麻,侧卧位将手术台调整为倒“V”形,对准腰桥,直至腰椎凹陷消失变平,选择骨折压迫椎管重量的一侧入路。
2手术暴露采用后外侧入路,以伤椎为中心,在棘突周围纵向切开12cm,长约1416cm。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腰骶筋膜和骶棘肌,部分横断,骨膜下剥离椎板,暴露横突并咬断,结扎动脉可充分暴露伤椎1,伤椎侧显露可通过沿椎弓根外骨膜下剥离一侧椎体软组织实现。
根据手术段决定是否需要切除肋骨。
胸椎需要切除第二半肋骨,露出椎弓根和受伤椎体外侧。
3椎管骨块切除减压:用尖嘴骨钳逐层咬出伤椎的椎板和椎弓根,用圆凿或横凿在椎体后外侧靠近椎体后缘处凿一纵骨槽,使椎体后壁成为薄骨块,易于切除。
沟宽5厘米,自上而下延伸至相邻正常椎体。
直视下可取出新鲜骨折,松动的骨块和破裂的椎间盘组织向后移位进入椎管,减压后应可见脊髓搏动。
4椎间植骨加钢板固定:用椎体扩张器撑开骨折椎体及上下椎骨间隙,使骨折脱位复位,恢复椎体高度及矫正后凸畸形,同时测量骨槽长度,制备大小合适的髂骨块。
对于陈旧性损伤的患者,往往需要切断前纵韧带来矫正后凸成角畸形。
然后切下宽度为5cm、长度与测量的骨槽高度一致的整块自体髂骨块备用。
在撑开器的维持下,用推进器将髂骨块插入上下椎体间的骨槽内,使髂骨块完全位于椎体中心,略靠近椎体前缘,骨块在上下椎体内陷3-4mm,钢板与髂骨块平行贴合后,将钢板固定在骨块上。
5术后处理及术后2448小时引流拆线2周810周后保护腰围不下床,骨折愈合后减轻腰围。
6随访包括腰痛评分和影像学检查。
腰痛按丹尼斯分类:P无痛;P偶尔轻微疼痛,无需治疗;P中度疼痛,偶尔吃药,不影响工作生活;P中度至重度疼痛,经常需要治疗,偶尔不能工作和生活自理;P持续剧烈疼痛,需要长期用药。
影像学检查包括术前X线和CT,对有脊髓损伤症状的患者进行MRI检查;末次随访时进行x线和CT检查。
在侧位X线片上测量伤椎前缘高度和Cobbs角。
计算椎体高度、Cobbs角恢复和丢失。
结果本组85例获得随访,最短12个月,最长5年4个月,平均2年4个月。
术前后凸畸形1945,平均8,术后后凸畸形017,平均8(表。
78例新鲜骨折术后基本矫正,7例陈旧性骨折术后仍有轻微畸形。
术后X线片每月复查一次,愈合时间58个月,平均3个月。
术后椎体高度损失约为6%。
术后4例发生气胸,经胸腔闭式引流1周后均痊愈。
78例术前有不同程度的神经损伤,70例Frankel水平改善或以上。
42例术后神经功能完全恢复。
表1椎体前后缘Cobb角及高度比较与术前相比,术后与末次随访时的Cobb角及椎体前后缘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典型病例(图1-:患者,女性,23岁,由于体格检查:以L2为中心的后凸畸形,L2棘及棘间有明显压痛,双下肢皮肤感觉及肌力正常,有生理反射,无病理反射。
后外侧前路减压钢板固定,随访3年2个月,活动正常,工作正常。
4讨论1手术入路简单,创伤小,危险小。
采用棘突附近后纵切口,切口较小,约1416cm。
只切断骶棘肌的一部分,而不切断胸腹部的很多肌肉,减少了手术创伤和失血量。
一侧椎体骨膜下剥离可防止交感神经干或神经节受损。
同时,该入路解剖层次简单,不会损伤腹腔脏器和大血管,操作安全简单。
这种手术入路可以切除一个侧突、肋骨和椎弓根进入椎管,充分暴露椎体外侧和一个椎板,不仅可以直视下清除椎管前方的压迫物,还可以直接切除骨折塌陷的椎板,从而实现椎管外侧后方和前方同时减压,减压范围广,减压彻底。
可以在直视下保护脊髓,术中不用牵拉硬膜囊,避免脊髓进一步损伤。
减压时只切除受伤椎体的后1/31/4骨,保留椎体的前骨、前纵韧带及对侧部分骨和软组织,保留椎体的大部分血供,有利于骨折愈合,对防止植骨块吸收塌陷有重要意义。
2侧前方减压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优势: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主要影响脊柱的前、中柱,形成脊柱侧凸或后凸。
同时,椎体碎片、破碎的椎间盘等组织后移占据椎管,从前方损伤脊髓和神经根。
当人体直立时,脊柱的前中柱承受主要的轴向压力。
因此,前中柱尤其是中柱的重建对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至关重要。
后路手术往往难以有效解除对脊髓的压迫。
短节段椎弓根系统复位固定后的椎体可发生“蛋壳”样改变,椎体间隙内不会发生骨愈合。
同时,由于失去二次矫正,容易造成金属疲劳性骨折、内固定失败、假关节形成、驼背2多年来,许多作者进行了临床观察,认为从椎管前部解除脊髓的压迫是迄今为止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而直接解除脊髓前部的压迫,改善或补偿受压脊髓的血供,解除脊髓的各种机械刺激,恢复脊柱前中柱的高度是手术的主要目的3对于病程超过3周的陈旧性胸腰椎爆裂骨折或做过后路手术但对减压复位不满意并有神经功能障碍者,侧前方减压具有后路无法替代的优势4,5图1术前x线显示L2骨折和驼背。
图2术前CT显示骨折块进入椎管压迫脊髓。
图3术后x线显示椎体高度恢复良好,后凸畸形得到矫正。
图4术后CT显示椎管通畅,无压迫。
【参考文献】【1】王青,宋月明。
改良前路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观察J.中国创伤杂志,20XX,280-283。
2李磊,郭,等.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术后矫正角度丢失的随访分析J.中国骨科杂志。
文渊,倪斌,等.颈椎病手术方式的选择及远期疗效评价J.中国骨科杂志,20XX,1260-1263。
前路手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J.中国创伤杂志,20XX,246-247。
- 1、本文档共5页,下载后即可获取全部内容。
- 2、此文档《临床医学论文-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侧前方减压钢板固定的疗效观察.doc》由用户(两袖清风巴腊拉)提供并上传,付费之前,请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进行举报或申诉。
-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 4、万象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谨慎购买。
- 5、本站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链接地址:https://www.2wx.com/view-38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