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医学论文-胸腔注射鸦胆子乳剂致胸膜腔闭锁治疗乳糜胸.doc


《临床医学论文-胸腔注射鸦胆子乳剂致胸膜腔闭锁治疗乳糜胸.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医学论文-胸腔注射鸦胆子乳剂致胸膜腔闭锁治疗乳糜胸.doc(2页珍藏版)》请在万象文库上搜索。
1、临床论文胸腔内注射鸦胆子油乳治疗乳糜胸致胸膜闭锁作者:特木杰王俭良郭俊邱能勇张振兴【关键词】乳糜胸发生于各种手术和胸部外伤后。
2、1991年至20XX年,对15例胸腔内注射鸦胆子油乳致胸膜闭锁的乳糜胸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满意。
3、该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15例中,男12例,女3例,年龄1376岁,左侧乳糜胸13例,双侧1例,右侧1例。
4、其中食管癌、贲门癌根治术后9例,左肺癌根治术后3例,纵隔畸胎瘤切除术后1例,胸部外伤所致2例。
乳糜量每天毫升。
5、术后未拔除胸导管发现乳糜胸6例,术后拔除胸导管发现大量胸腔积液7例。
6、其中6例在注入鸦胆子油乳前先注入50%高渗葡萄糖溶液,但效果不佳。
另2例采用胸腔闭式引流,但营养治疗持续20天。
所有病例均通过乙醚试验或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测定进行诊断。
7、2治疗方法胸腔内注射鸦胆子油乳前,所有患者均经胸片或胸部X线片定位,立即注射鸦胆子油乳单剂量2040ml及适当抗生素(本组用庆大霉素16万U或阿米卡星4mg)。
注射本药后,拔出胸腔穿刺器械或夹住胸腔导管。
嘱患者平卧于胸膝位或头低位,并旋转体位。
8、将药液均匀涂在脏的壁层胸膜上同时,嘱其咳嗽,促进肺肿胀,更有利于药物的应用,使第二层胸膜紧密,有利于胸膜粘连和胸膜腔闭锁。
2小时后可打开胸腔引流管,并可观察胸腔引流液的质和量的变化。
4872小时后,通过观察胸部或胸片或胸部X线片的引流量,确认仍有乳糜液存在,可继续上述用药。
结果本组病例中,5例一次注射鸦胆子油乳治愈,7例二次注射治愈,3例三次以上注射治愈。
据观察,首次给药后乳糜液量可迅速减少到原来的1/22/3。
本组患者均于治愈后4周、3个月、6个月、1年复查胸片或胸部X线片,可见明显胸膜增厚、胸膜粘连,但3个月后有吸收趋势。
对胸部穿透下膈肌的运动和肺的收缩无明显影响。
1年后,7例用药侧肋膈角仍有轻度胸膜肥厚。
乳糜胸的内科治疗方法主要有高渗葡萄糖注射液、四环素注射液等。
,促进胸腔闭锁,但疗效不理想,观察时间长,患者消耗大。
近年来,胸导管结扎术用于治疗乳糜胸的报道并不少见13报道称,无论预防性结扎还是二次手术结扎,由于乳糜液引起的解剖位置改变和胸膜增厚,很难直接找到胸导管,因此经常在许多部位盲目大量结扎,也有漏结扎的报道。
特别是二次开胸和胸导管结扎,增加了患者的创伤和各种费用。
有学者报道,单独或联合其他抗癌药物胸腔内注射鸦胆子油乳治疗癌性胸腔积液的有效率可达88%4其机理是杀死癌细胞,导致胸腔闭锁,从而消除癌性胸腔积液。
本组采用鸦胆子油乳注入胸膜腔造成胸膜闭锁,解除胸腔负压环境,有效治疗乳糜胸。
鸦胆子油乳注入胸膜腔后有强烈的化学刺激作用,使胸膜间皮产生刺激性炎症反应,上皮细胞和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纤维化或胸膜增厚粘连,胸膜腔闭锁,同时闭合胸导管瘘和分支破裂,使乳糜胸得以治愈。
鸦胆子油乳胸腔内注射后,X线胸片出现明显的胸膜增厚,显示了其作用机制。
鸦胆子油乳本身毒副作用极小,单次用量80ml。
它可以作为治疗乳糜胸的常规方法。
与开胸术和胸导管结扎术相比,具有经济、方便、痛苦小等优点。
参考文献,颜,明波,等。
胸导管低位多平面缝合预防食管癌术后乳糜胸。
中华胸心外科杂志,1998,5(:2张玉斌,李文献,刘亚斌,等.乳糜胸与术中预防性胸导管结扎术.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9,6(等。
自发性乳糜胸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XX,16(:302。
鸦胆子油乳胸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362例疗效观察。
中华临床胃肠病学杂志,1994,6(特刊):75-76。
- 1、本文档共2页,下载后即可获取全部内容。
- 2、此文档《临床医学论文-胸腔注射鸦胆子乳剂致胸膜腔闭锁治疗乳糜胸.doc》由用户(两袖清风巴腊拉)提供并上传,付费之前,请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进行举报或申诉。
-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 4、万象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谨慎购买。
- 5、本站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链接地址:https://www.2wx.com/view-38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