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医学论文-胸前区腋静脉穿刺置管的体会.doc



《临床医学论文-胸前区腋静脉穿刺置管的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医学论文-胸前区腋静脉穿刺置管的体会.doc(3页珍藏版)》请在万象文库上搜索。
1、临床论文前胸区腋静脉穿刺置管的体会作者:胡晓东,于荣根,李坤,李文辉【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前胸区腋静脉穿刺置管的安全性和临床实用性。
2、方法随机选择20XX年1月至20XX年5月需要开通中心静脉的患者200例,其中男性130例,女性70例,年龄1684岁,平均2岁。
右腋静脉穿刺180例,左腋静脉置管20例。
3、结果经皮胸前腋静脉穿刺一次穿刺成功175例,二次穿刺成功14例,三次穿刺成功7例,抽血成功32例(16%)。
1例动脉穿刺失误,局部压迫止血未形成血肿。
共穿刺成功196例,成功率98%。
4、结论经皮胸前区腋静脉穿刺置管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5、【关键词】腋静脉;穿刺;摘要:目的评价经前胸壁腋静脉穿刺置管的可靠性和临床实用性。
6、方法200例全麻或硬膜外麻醉患者接受IATAV,其中右侧180例,左侧20例。
7、患者包括130名男性和70名女性,年龄从16岁到84岁(平均3岁)。
8、结果IATAV成功率为98%,其中一次穿刺成功175例,二次穿刺成功14例,三次穿刺成功7例。
唯一的并发症是1例误刺腋动脉,局部压迫后未引起血肿。
无气胸、血胸或臂丛神经损伤。
结论IATAV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这是一种新的可行的中心静脉穿刺方法。
关键词:腋静脉;穿刺;插管中心静脉通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如输液、给药、术中监护、中心静脉压测量和静脉营养等。
同时,穿刺方法、技术和材料也在不断更新。
中心静脉置管有多种方法,其中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是最常用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1-2从20XX年1月至20XX年5月,在我科随机选择200例需要开通中心静脉的患者。
进行了前胸区腋静脉经皮穿刺置管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20XX年1月至20XX年5月,随机选择需要开通中心静脉的患者200例,其中男性130例,女性70例,年龄1684岁,平均2岁。
2穿刺方法患者取仰卧位,上肢在躯干两侧,肩胛区垫一薄枕,头部转向穿刺对侧。
常规消毒布,穿刺设备是益信达(深圳)中心静脉置管套件。
穿刺点在锁骨1/3交点处锁骨下45cm,针尖指向锁骨1/3处,穿刺针与胸壁成3040度角穿刺,穿刺针斜开口向下,连接注射器(含生理盐水23ml),注射器保持负压,并将针慢慢插入针内36cm(根据肥胖程度而定),见暗红色回血表示穿刺成功(常伴有明显的失败感如果进针时没有回血,要慢慢退针,边退针边退针。
有时在拔针时可以抽出静脉血。
结果本组180例患者行右腋静脉穿刺,20例患者行左腋静脉穿刺。
196例穿刺置管成功率为98%。
4例失败,颈内静脉穿刺成功。
其中一次穿刺成功175例(5%);二次穿刺成功14例(7%);三次穿刺成功7例(5%);穿刺后抽取静脉血32例(16%)。
动脉穿刺失误1例。
未发现气胸、血胸等并发症。
置管时间最长52天,最短4天,无感染发生。
讨论1局部解剖特征腋静脉在胸区从第一肋外缘开始在腋下走行,在锁骨中三分之一以下延续锁骨下静脉。
有两条肱静脉从大圆肌延伸至背阔肌下缘,其前部被胸小肌部分覆盖。
基于这块肌肉,它的旅程通常分为三段。
第一段是从胸小肌上缘到第一肋外缘,第二段是胸小肌覆盖的部分,第三段是胸小肌下缘和大圆肌腱下缘。
腋静脉与腋动脉的前内侧一起走行,并被臂丛及其主要分支束所包围。
腋静脉第二段在体表的投影正好在锁骨外三分之一交点以下55cm,此处穿刺成功率高,安全。
2穿刺技巧穿刺要点和穿刺成功的标志是能成功抽出暗红色血液,且注射时无阻力。
腋静脉穿刺的穿刺点可选择锁骨下至腋窝3-5我们通常选择前胸区被胸小肌覆盖的区段,第三至第五肋前的胸小肌腋静脉在胸小肌下方的区段已经离开胸壁。
只要穿刺针与皮肤的角度不超过40度,肋骨起屏障作用,不会进入胸腔,针会稍微向外或锁骨中点内侧,穿刺角度会减小。
穿刺角度不能太小,否则容易误伤动脉或神经。
我们一般在3040度,需要保持负压慢慢进针和退针,以便及时发现回血。
送导丝时,操作者用左手固定穿刺针,防止针头滑出血管。
当导丝遇到阻力时,进针前应减小穿刺针与皮肤的夹角。
当导丝遇到阻力时,导管应退出,沿导丝送入皮下扩张器,扩张皮下隧道后再插入。
穿刺时骨阻力说明针尖接触到肋骨,应适当减小穿刺角度。
在手术过程中,进针和退针都应缓慢进行。
有时在看不到进针和退针的情况下,暗红色的血液也能顺利抽出,并且没有阻力。
本组32例,占16%。
3腋静脉穿刺的优点中心静脉置管有多种途径,如颈内外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等2无论哪种方式都各有利弊,临床医生都在寻找穿刺简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的穿刺方式。
通过观察200例腋静脉置管的手术时间和术后观察,我们认为腋静脉置管具有以下优点:解剖位置相对固定,易于穿刺,成功率高;如果误伤腋动脉,容易压迫止血,尤其是血管脆弱的老年患者,因为没有骨性组织阻挡;穿刺针与胸壁成一定角度,具有肋骨屏障的作用。
穿刺针进入胸腔,误穿胸腔内的器官而导致气胸的可能性很低。
由于皮肤相对固定,活动较少,术后易于固定导管、清洗和换药。
输注间期良好的肝素帽,患者可自由活动,无明显不适。
特别适用于气管切开、头颈烧伤、颈椎手术等患者。
但手术中应注意以下几点:本组病例虽未出现穿刺针进入胸腔,误穿内脏及气胸,但仍有可能,且针与皮肤夹角不宜过大;一旦患者主诉穿刺时上肢麻木、触电,可能误伤臂丛神经,应立即拔针;肝素化和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不宜穿刺。
【参考文献】【1】杜宇,冉慧娟。
锁骨下静脉穿刺与股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XX,3(:552-553。
深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J.吉林军医学院学报第四军医大学,20XX,25(:113-115。
3李义贤,林志强,李喜荣,等.改良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可行性的临床研究J.广西医学,20XX,26(:666-667。
4李义贤,李锡荣,。
20(:24-5钟,唐,杨文新,等.中心静脉置管在腋静脉穿刺中的应用体会J.临床麻醉学杂志,20XX,16(:259。
- 1、本文档共3页,下载后即可获取全部内容。
- 2、此文档《临床医学论文-胸前区腋静脉穿刺置管的体会.doc》由用户(两袖清风巴腊拉)提供并上传,付费之前,请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进行举报或申诉。
-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 4、万象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谨慎购买。
- 5、本站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链接地址:https://www.2wx.com/view-38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