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论文-中国贸易条件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oc
《国际贸易论文-中国贸易条件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论文-中国贸易条件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万象文库上搜索。
1、 国际贸易论文——中国贸易条件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摘要]本文首先通过1983-2006年的数据分析了中国贸易条件的变动趋势。 然后,用实证的方法研究了影响中国贸易条件变化的因素。 包括建立回归模型,分析经济增长、出口商品结构、外国直接投资与贸易条件变化之间的相关程度。 最后,根据影响因素回归模型的结论,提出改善我国贸易条件的措施,使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重视贸易条件的“质量”指标,使我国从贸易大国转变为真正的贸易强国。 [关键词]贸易条件(净易货贸易条件)是指进出口商品的价格比较,反映出口和进口的相对盈利能力。 贸易条件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各国的切身贸易利益。它与比较利益一起被认为是国际贸
2、易的两个基本问题,各国政府和研究者也非常关注贸易条件的变化。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对外贸易快速增长。 据海关统计,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达到17604亿美元,在贸易总额中排名第三。 然而,随着出口的快速增长,中国外贸的出口价格相对于进口价格有所下降。 2004年4月,央行副行长郭树清指出,长期以来,我国出口价格水平下降,进口价格水平上升,是典型的贸易条件恶化。 1.中国贸易条件的变化。贸易条件的含义和计算在国际贸易中,贸易条件的本义是价格贸易条件(NBTT),即一国出口商品的平均价格与进口商品的平均价格之比。其计算公式为NBTT=(Px/Pm)100,Px代表一国出口商品的价
3、格指数,Pm代表一国进口商品的价格指数。 本文根据SITC分类标准,利用帕罗吉公式计算了中国的贸易条件指数。 方程:Pxt =∑pit qit/∑pi 0 qit Pmt =∑pjtjt/∑pj 0 qjt其中,Pxt和Pmt分别代表T期的出口和进口价格指数。 Pi0和pj0分别代表基期内(以1983年为基期)第I种商品的平均出口价格和第J种商品的平均进口价格 Pit和pjt分别代表T期内I项的平均出口价格和J项的平均进口价格。 T和qjt分别代表第I个商品在第T个周期的出口量和第J个商品的进口量。 2.中国贸易条件的变化趋势从图1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贸易条件的变化趋势图。从198
4、3年到2006年,中国的贸易条件呈波动下降趋势,并趋于恶化。 从1983年到1985年,贸易条件呈阶段性上升,从1983年的100上升到75.05。 第二个明显的贸易条件上升阶段是从1988年到1991年。 在其他时间段,中国的贸易条件有明显的恶化趋势。 二.中国贸易条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现实中,中国贸易条件的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那么什么因素影响着中国贸易条件的变化,影响到什么程度? 本文以国际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选取影响因素作为模型参数,收集1983-2006年的样本数据,建立影响中国贸易条件变动的回归模型,最终考察这些因素与中国贸易条件变动的相关性。 1.模型描述假设大国
5、情况,显著性水平为5%。 参数包括:国内生产总值指数,根据1983年国内生产总值计算。 出口商品结构指数(RMP)=(制成品出口总额/初级产品出口总额)100,以1983年RMP为基期。 外商直接投资,本文采用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单位为亿美元。 实际关税率(T)=(实际进口关税总额/进口总额)100% 汇率(r),本文采用人民币对美元的年平均汇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历年数据。 2.模型的建立和检验利用1983-2006年的数据,以NBTT为因变量,以GDP、出口商品结构指数(RMP)、FDI、实际关税率(T)和汇率(R)为自变量,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考虑到FDI与GDP的
6、相关性以及FDI的滞后效应,FDI的数据第一期有所延迟。 NBTTI = A0+A1 GDPI+A2 RMPI+a3 fdii-1+A4TI+A5ri+EI(I = 1,2 … 24)利用SPSS15.0对上述模型进行线性回归,发现模型中R2等于0.923,R2修正值等于0.902,模型拟合优度较高。 样本相关系数R=0.961,说明被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性较强。 DW=1.755,接近2,所以模型中不存在自相关。 资料来源:SPSS15.0的输出结果显示,贸易条件指数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nb tti = 37.672-0.010 GDPI+0.015 R
7、MPI-0.009 FDII-1+3.818 Ti+0.045 RI。 18的自由度临界值为t0.025(18)=2.10,常数项、GDP、FDI、T、R都通过T检验。 结果表明,解释变量GDP、FDI、实际关税税率和汇率对贸易条件有显著影响。 出口结构指数未能通过检验,于是对回归模型进行了修正,将自变量RMP从原回归模型中剔除,然后进行回归。 结果如下:NBTTI = 39.864-0.005 GDPI-0.012 FDII-1+3.710 Ti+0.045 RIT值:(2.492-2.365-2.877 4.8782 . 154)t 0.025(19)= 2.09。f检验表明,总体
8、回归方程显著性R=0.965,R2=0.915,R2修正值为0.897,表明模型拟合度较高。 3.模型结论从回归方程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GDP和FDI的变化对贸易条件有负面影响;实际关税率和汇率的变化对贸易条件有积极的影响。 (1)我国经济增长与贸易条件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这符合西方经济学中的雷布津斯基定理:在其他要素数量不变的情况下,一种要素数量的增加会降低使用该要素的商品的相对价格,如果该商品是出口商品,贸易条件就会恶化,反之亦然。 (2)FDI与贸易条件FDI的增加使得贸易条件恶化,这与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向有关。 根据国际经济学的理论,如果外国直接投资流入东道国的出口部门,就
会增加出口部门的产量,降低价格,恶化贸易条件,反之亦然。 在中国,自2001年以来,70%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向了制造业。 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导致出口商品价格下降,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下降。 (3)关税与贸易条件实际关税税率之间的系数,即进口关税税率为正,说明我国关税征收起到了改善贸易条件的作用,对贸易条件的影响是积极的。 但值得注意的是,入世后,中国利用关税调节贸易条件的空间越来越小。 (4)汇率和贸易条件中国汇率贬值可以改善贸易条件。 根据琼·罗宾逊夫人在《国际经济学》中的结论,这可能是因为中外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乘积小于中外进出口需求弹性。 也就是SmSx III的时
候。改善中国贸易条件的措施针对中国贸易条件总体上趋于恶化的事实,改善中国贸易条件势在必行。 那么,如何扭转中国贸易条件恶化的局面呢?基于中国贸易条件实证分析的结论,从影响贸易条件恶化的各种因素出发,提出改善贸易条件的可行性措施。 1.调整外向型经济增长偏向,抑制投资过热,调整中国经济增长方向,实现从劳动密集型部门增长向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型部门增长的转变。 鼓励技术进步的重点是向进口替代部门倾斜,引导企业投资本部门的RD活动,并给予财政补贴、税收支持和信贷支持。 此外,经济增长的放缓将有助于抑制贸易条件的进一步恶化。 其具体政策包括全面提高利率和能源产品的合理定价,冷却投资和理顺国内
能源价格等。 2.加强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引导。从长期来看,除了实施鼓励外资流向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产业政策外,还需要进一步拓宽外资进入的领域,鼓励外资流向农业和第三产业投资,特别是服务贸易,减少对劳动密集型部门的投资。 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和转让定价行为应受到法律手段的控制,以减少转让定价行为的负面影响。 3.改革关税和汇率制度,要积极推进关税制度改革,优化关税结构,促进我国贸易更好发展。 逐步取消不合理的减免税政策,引导加工贸易向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转移。 同时,对全行业实行优惠关税政策,对国内外所有企业给予国民待遇,建立公平竞争环境。 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有利于发展对外经济,保持进出口基本平衡,改善贸易条件。 参考文献:[1]林,。中国贸易条件恶化和贫困化增长。国际贸易问题。2007,(1): 3 ~ 4 [2]查贵勇。中国对外贸易条件与实际汇率关系的实证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5,(8): 94 ~ 95 [3]陈红。影响中国贸易条件的因素。(8): 302 ~ 303 [4]彼得·德伯勒。贸易理论是否解释了一个国家的贸易条件。初版. 2001,(4): 7 ~ 1注:“本文涉及的图表、注释、公式请阅读PDF格式的原文。 "
- 1、本文档共4页,下载后即可获取全部内容。
- 2、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付费之前,请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进行举报或申诉。
-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 4、万象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谨慎购买。
- 5、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链接地址:https://www.2wx.com/view-116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