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万象文库! | 帮助中心 万象文库,分享有价值的文档!
万象文库
全部分类
  • 实用文档>
  • 教育资源>
  • 行业资料>
  • 资格认证/考试资源>
  • 电子/通信>
  • 源码区>
  • 论文学习>
  • 大杂烩/其它>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万象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保险学论文-再论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完善.doc

    • 资源ID:4298       资源大小:12.6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保险学论文-再论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完善.doc

    1、问题的主要症结在于缺乏法律规范和约束。目前,我国失业保险制度意识不强,部分企业拖欠、虚报、基金支出不当、管理混乱。失业保险的一切活动都需要以法制为基础,否则会滋生各种矛盾和摩擦。(3)完善法制,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和国际标准与惯例,统一统计口径和方法。建立失业预算指标和预警系统,科学正确地统计就业和失业人数,计算失业率,是确定失业保险规模、水平和救济标准,加强失业保险管理的重要依据。(2)完善统计指标体系。(1)在制度衔接的宏观层面上,要建立和完善失业宏观调控体系,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服务。在微观层面,加大企业改革的深化力度,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效率,增加就业岗位,从而控制失业队伍的扩大,促进

    2、再就业的失业保险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用系统工程的理念和方法进行整体设计。并努力为其创造有效的运行条件。5.完善失业保险制度有效运行的递减匹配条件,可以激励失业者更加努力地寻找新的工作。由于失业保险支付水平过高,不仅会带来财政压力,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失业人员的依赖行为。为了使失业保险制度与再就业工程紧密结合,我们应该减少失业保险的支付。在建立失业保险的同时,我们必须致力于创造再就业机会,包括就业咨询和指导,促进求职者和雇主之间的信息交流,举办各种专业、技能和入职培训,举办各种以工代赈计划和住房计划,以容纳长期失业者、无技能者、智障者或残疾人。失业保险的立足点是再就业,因为建立失业保

    3、险制度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保障失业人员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为了更快地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根据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要从根本上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必须与再就业工程& nb sp4紧密结合。加强失业人员再就业为了充分发挥这一功能,结合我国不同地区失业的不平衡性,应最大限度地提高统筹层次,尽快建立和完善“省级统筹、中央调剂”的目标运行模式。保证资金的集中,减少管理环节。3.提高失业保险的总体水平。失业保险具有统筹资金、分散风险的功能。这些基金在一个基金系统中运作。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的经费由职工、企业或用人单位根据行业风险大小缴纳。如果国家给予适当补贴,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试图建立一个“

    4、失业保险社会”来扩大个人在失业保险中的份额是失业保险制度改革的方向。根据我国国情和世界上大多数人的经验,由政府、企业和劳动者个人按照一定比例共同筹集失业保险基金是比较合适的。如今,世界各国都采取了许多不同的方式来筹集失业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采用什么样的负担往往取决于许多因素。比如一个国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历史传统和相关政策、政府、企业和劳动者个人对失业责任的认识和承受能力等。2.扩大个人份额,建立失业保险机构(2)失业保险资格失业者必须是工人,收入暂停;必须满足规定的资格期限,包括聘用期和保险期;必须有工作能力和工作欲望。因此,失业保险必须跨越这些界限,将如此庞大的劳动力排除在失业保险覆

    5、盖范围之外,这显然是不合理的。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选择了乡镇企业作为所有者渠道,在乡镇企业就业的人数已达1.13亿。从我国失业保险的覆盖面来看,有两个壁垒:一是所有制界限,二是城乡界限。还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要打破覆盖的壁垒,尽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失业保险制度。这不仅符合社会保障的发展方向,也有利于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劳动力的合理流动。目前,根据中国企业改革的目标,所有可能失业的工人,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集体企业的员工,外资企业的中方员工,私营企业的员工和签订劳动合同的事业单位的员工,都应纳入失业保险制度,符合条件的工人应享受失业福利。在社会保险制度成熟的国家,失业保险覆盖面广,几乎覆盖

    6、全社会所有企业职工。根据国际劳工组织颁布的国际劳工条约,失业救济保险适用于所有工薪阶层。因此,我们认为,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加强保障;2.完善我国失业保险制度,总的来说,应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立足国情,提高我国失业保险的社会化程度;第二,迫切需要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借鉴世界大多数国家的经验,完善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随着我国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将有更多的企业下岗职工和富余职工纳入失业救济范围。这对中国刚刚建立但还不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将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以上只是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很多失业人员还有“三无”(非国有、非政

    7、府、低工资)观念。很多人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较低,导致找不到工作的情况,给再就业带来很大障碍,使再就业问题越来越难解决。因此,在相当程度上增加了完善失业保险的难度。4.一些地方再就业难落实,失业救济和促进再就业脱节,给再就业带来很多困难,挪用失业保险基金也很严重。据有关部门调查,很多地区提取的管理费超过了国家标准经费的2%,监管机制不完善。许多地方失业保险基金管理不善。如果把企业现在承担的下岗职工和富余职工,通过企业用工制度改革全部推向社会,纳入失业救济对象,失业保险基金的缺口会更大。1994年和1995年,虽然失业人数分别达到170万和250万,但实际上,即使全部失业救济金只用于救济城镇登记失

    8、业人员,根据劳动部门的统计,1986年至1990年,享受失业救济保险的职工只有20万人,平均每年只有5万人。由于资金来源狭窄,救助只能处于低水平。实际上只有企业按低于职工工资1%的比例缴纳失业保险费,国家财政补贴几乎没有发生。中国目前的保险制度是企业缴费。特殊情况下,国家财政给予补贴。3.失业保险基金筹集不足,管理不善。社会保险的普及需要更大的覆盖面和资金来源的多样化。例如,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很难征收失业保险费。一旦出现问题,失业保险金难以调剂使用,地方政府往往难以弥补救济资金的不足,导致部分地区无法按期发放失业救济金。失业保险覆盖面太窄。由此,我国失业保险基金多为市县统筹,但从实施失业

    9、保险的国家来看,多为全国统筹。1996年,全国领取救济的登记失业人员330.79万人,每人每年领取的失业救济金仅为418.8元,而全国职工平均工资为6210元,领取救济的职工平均失业救济金仅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74%。远低于失业救济金的国际平均水平(一般为职工工资的50%),2000年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8.8%。2.整体规划水平低。社保基金的运行规律是,风险承受能力与基金总体水平成正比,总体水平越高,社会保险的互益性越好。从失业保险对登记失业人员的救助来看,我国失业保险制度也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保障功能。社会上存在“不保险”和“不保险”的问题。目前,许多地方相当多的失业工人不能享受失

    10、业保险。据统计,1995年底,中国未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9500万人,占城镇各类企事业单位职工总数的78.7%。现在,虽然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将范围扩大到非国有企业,但是,实际情况是,大多数国有企业的职工都参加了失业保险,而大多数非国有企业的职工却没有纳入失业保险的范围。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失业保险的范围主要在国有企业失业保险的覆盖面较窄,保险能力较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失业保险制度虽然取得了上述成就,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形势的变化,其缺陷也日益暴露出来。不断深化的失业保险制度建立以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劳动制度乃至经济体制的改革,在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促进再就业、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

    11、促进企业机制特别是就业机制转换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央层面有基本条例,地方层面有补充条例,一般都是成立的。虽然规章制度的逐步完善起步较晚,但是,在制度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中国的失业保险正式开始于1986年。自1905年法国首次建立失业保险制度以来,全球已有60多个国家建立了失业保险制度。如何在更高层次上完善和发展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再次成为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降低失业率已成为未来中国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据估计,1997年,中国的实际失业率达到6.9%,远远超过这些数字。据最新统计,1993年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1994年为2.8%,1997年上升到3.1%左右。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大量流动,特别是1993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后,一些国有企业减员增效,倒闭、兼并、转移,“下岗”和失业逐渐成为新特点。80年代中期以前,主要表现为新增城镇劳动力安置不足导致的“失业”问题。改革开放之初,由于当时的宏观政策,人们对中国的失业问题不够重视。关键词:失业保险/社会保障/再就业郑文-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通常被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也是政府选择正确的宏观经济目标和确定适当的经济发展政策的主要依据。保险论文再论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完善摘要本文研究了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注意事项

    本文(保险学论文-再论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完善.doc)为本站会员(两袖****拉)主动上传,万象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万象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备案号:鄂ICP备19026039号-1  公网安备鄂公网安备 42010502001450号

    copyright@ 2019-2023 万象文库(www.2wx.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