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临床论文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80例报告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要点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80例临床怀疑子宫肌瘤的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 结果80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 术中单发子宫肌瘤52例,多发子宫肌瘤26例,子宫腺肌瘤2例。平均手术时间100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90毫升;。术后平均住院5天,无手术并发症。 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是年轻患者保留子宫的理想微创手术治疗方法之一。 【关键词】腹腔镜微创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随着妇科腹腔镜微创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子宫肌瘤的手术方式逐渐从传统的开腹手术发展到微创手术,
2、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选择逐渐增多。 本文对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80例患者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年龄30 50岁。 其中子宫增大72例,月经过多40例,下腹痛10例。 所有病例术前均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子宫肌瘤、月经不调,经术前刮宫排除子宫内膜癌。 1.2方法1.2.1麻醉方法气管插管和静脉复合麻醉 1.2.2术前准备常规检查,术前阴道灌洗3天,术前禁食12小时,灌肠,术前留置导尿。 1.2.3手术方法:患者在月经干净后卵泡期手术。 麻醉成功后,患者
3、取膀胱截石位,用常规消毒布在脐轮上缘作1cm皮肤横切口,气腹成功后,在脐轮上缘穿刺10mm套管针,放入腹腔镜,然后在左下腹穿刺5mm套管针和10mm套管针,在右下腹穿刺5mm套管针,放置相应的手术器械。 已婚者经阴道置入子宫提升器,术中根据子宫的大小和位置、肌瘤的位置和数量决定手术方式。 (1)浆膜下肌瘤剔除术:小的有蒂浆膜下肌瘤,如蒂薄,可直接电凝或剪刀切断,切除瘤体,电凝止血;对于基底较宽的黏膜下肌瘤,在瘤体表面切开假包膜,用抓钳牵拉肿瘤,缝合创面止血。 (2)肌壁间肌瘤剔除术:首先将10%垂体后叶素6U局部注射入子宫肌瘤周围的肌层,在肌瘤表面最突出的部位做一个长度略小于肌瘤直径的切口,到
4、达肌瘤表面,用单极电凝钩分离肌瘤假包膜,用带齿的夹子夹住并牵拉肌瘤。肌瘤剔除后,充分电凝肌瘤止血,子宫切口分层缝合。 (3)阔韧带肌瘤剔除术:根据肌瘤的大小、突出部位和方向,选择阔韧带前叶或后叶腹膜切口剥离肌瘤。剥离前要分清输尿管和子宫动脉的走向,防止损伤。 (4)子宫腺肌瘤:子宫腺肌瘤与周围组织无明显分界。切除病灶时,应尽可能将病灶切除干净,电凝后将周围病灶分层缝合。 用子宫粉碎机取出较大的平滑肌瘤,组织送冰冻切片检查。 结果2.1术中情况80例患者手术顺利,无一例中转开腹。 术中单发肌瘤52例,多发肌瘤2个26例,子宫腺肌瘤2例,其中浆膜下肌瘤20例,带蒂浆膜下肌瘤6例,阔韧带肌瘤4例。
5、肿瘤直径均在1-10厘米之间。术中同时切除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 平均手术时间100min,平均出血量90ml,带蒂浆膜下肌瘤术中几乎无出血。 2.2 80例术后病理检查,78例子宫肌瘤和2例子宫腺肌瘤无恶变。 术后患者最高体温为37.9,2-3天后恢复正常。平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24小时,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5天。 术后3个月随访,b超示子宫大小正常,肌层无异常回声。患者月经规律,月经量正常。 讨论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为20%-30%。 症状性子宫肌瘤最常见的治疗方法是子宫切除术。 子宫肌瘤切除术能切除肿瘤,迅速控制症状,防止复发。但由于子宫切除术后缺少器官,以及术后
6、对卵巢功能和盆底结构的影响,更多的年轻女性希望保留子宫的完整性和生育能力,导致子宫肌瘤切除术越来越多。 由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在完全封闭的腹腔内进行,对盆腔环境干扰小,术后粘连少,切口小而美观,手术入路微创,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且保留了月经和生殖功能,维护了盆底结构的完整性,有利于术后患者的身心健康1 子宫肌瘤的手术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肿瘤大小、盆腔病变及生育要求等综合考虑。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不能像开腹手术那样通过触摸来确定子宫深部小肌瘤的数量和位置,所以术前b超和仔细的妇科检查非常重要。 本组所有患者术前均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对子宫肌瘤的位置、大小、
7、内部结构、血流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诊断,为临床选择手术方式(防止复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同时,病例的选择也关系到手术的成败。 本组子宫单个肌瘤直径小于5cm,浆膜下肌瘤和前肌瘤手术难度相对较大,而子宫肌间壁或后壁及下段直径大于5cm的多发性肌瘤手术难度相对较大,并伴有手术时间延长和术中出血增多,与谢洪哲等报道一致2 严格掌握适应证、禁忌证和良好的腹腔镜手术技术,可以减少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进一步体现微创手术的优势。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成功的关键在于肌瘤切除术后创面止血和切口缝合。 为了进一步减少出血,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1)在月经干净的卵泡期进行手术。 (2)对
8、于黏膜下肌瘤和基底部较宽的壁间肌瘤,在子宫切开前常规在肌瘤周围注射垂体后叶素,以减少肌瘤剔除时的出血。当切开肌瘤假包膜时,应找到正确的平面。肌瘤剥离后,应充分电凝核与假包膜之间的血管,子宫切口应分层缝合。 (3)除蒂薄的浆膜下肌瘤采用电凝止血外,其他部位肌瘤以缝合止血为主。 缝合后,清洗时,检查子宫切口和针眼是否出血。出血点要缝合止血或电凝止血。 术后常规垂体后叶素4U和5% GS500ml静脉滴注,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 随着腹腔镜手术器械的不断改进,妇科医生腹腔镜操作熟练程度和内镜缝合技术的提高,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具有传统开放手术不可比拟的优势。选择合适的病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对于希望保留子宫的年轻患者是理想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之一。 考文贤1冯凤芝、冷锦华、郎景河。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进展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 (1): 65-67。2谢洪哲,黄,等.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412例临床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