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万象文库! | 帮助中心 万象文库,分享有价值的文档!
万象文库
全部分类
  • 实用文档>
  • 教育资源>
  • 行业资料>
  • 资格认证/考试资源>
  • 电子/通信>
  • 源码区>
  • 论文学习>
  • 大杂烩/其它>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万象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临床医学论文-腹股沟疝术中疝囊寻找困难的对策.doc

    • 资源ID:39342       资源大小:9.02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临床医学论文-腹股沟疝术中疝囊寻找困难的对策.doc

    1、 临床论文-腹股沟疝手术中寻找疝囊的对策作者:叶、王炳生、周金成【关键词】腹股沟疝囊自从经典的Bassini疝修补术创立以来,腹股沟疝手术的修补方法和材料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变化1 但文献中很少有这种常规手术找不到的疝囊治疗的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术中难以发现疝囊时的相关临床策略。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7年1月至2007年1月,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实施腹股沟疝修补术512例。其中术中发现疝囊困难23例,男18例,女5例,年龄7 87岁,平均(58.2016.61)岁。 术中6例诊断为滑疝。10例疝囊隐匿于腹股沟管内;疝囊位于腹股沟管外4例(股疝2例,闭孔疝1例,腹壁疝1例)。其余3例未能找

    2、到疝囊。 1.2手术方法20例患者在发现疝囊后,按照相应的疝治疗要求进行修补。 3例未发现疝囊,其中2例认为腹膜后脂肪组织下移,术中切除多余脂肪组织,加固腹股沟管后壁。另一例明确为大隐静脉球扩张,未治疗。 1.3结果20例发现疝囊困难的患者均随访1年以上,无复发。无疝囊2例,随访4 12个月无复发。 讨论腹股沟疝修补术是基层医院广泛开展的手术之一。 术中成功发现疝囊是后续修补的重要前提。 大多数腹股沟斜疝的疝囊容易在精索前内侧发现,但有时难以发现。 术中找不到疝囊的原因主要有四点:疝囊隐藏在腹股沟管内;滑动疝;疝囊位于腹股沟管外;术前诊断错误,肿块不是疝囊。 因此,手术医生应详细询问病史,仔细

    3、全面检查身体,特别是腹股沟肿块的位置、活动度、质地,做到心中有数,同时结合b超等影像学检查结果,尽量做出正确诊断。 疝囊隐藏在腹股沟管内时,手术者需要耐心细致地解剖。 手术中,首先将精索游离至内环缘,提睾肌筋膜和肌纤维纵向分离。因为增厚的提睾肌筋膜可以掩盖疝囊,所以应该沿着这条线切开这块筋膜。本研究中,有2例在厚提睾肌筋膜内发现疝囊。 另外,不下垂的小疝囊有时可位于内环下,所以要重点寻找此处肿块小且侧的疝气。 在这项研究中,有3个案例,他们都是瘦年轻女性。可接受的肿块大小类似花生,位于侧面。手术中在这个位置发现疝囊。 疝囊的存在也可能伴随腹膜外脂肪组织的下移。有时需要切开其表面的筋膜,剥离脂肪

    4、组织,露出疝囊。 所以腹股沟疝修补术不仅要满足于容易找到的疝囊,还需要仔细解剖,防止隐匿的疝囊遗漏。 术前仔细的体格检查对滑动疝的诊断很有帮助,以下情况应高度怀疑腹股沟滑动疝的存在:腹股沟区有较大较难的疝块,患者仰卧位接受,解除压力后疝块迅速膨出;虽然接受了疝气阻滞,但阴囊颈部仍感觉精索或附随物肥大,或内环口较大,检查时手指与外环之间似乎发现内脏组织。 滑动型腹股沟疝是一种特殊而罕见的类型,可以是腹股沟斜疝,也可以是腹股沟直疝。 其解剖学特征是覆盖器官的内脏腹膜层随器官一起通过疝环滑出,疝囊的一部分壁由未被内脏腹膜层完全包围的器官构成,同时滑脱的器官构成疝内容物。 根据疝囊与器官的关系,滑疝可

    5、分为三种类型:型疝囊内滑疝,滑出的器官有完整的腹膜覆盖,游离于疝囊外,无肠系膜。 事实上,这种类型的滑动疝器官靠近或靠近疝囊颈部,部分器官通过一侧从疝囊腔内突出。 型膀胱旁滑疝:以部分腹膜滑出器官为最常见。 型疝囊外滑动疝:大部分滑脱的器官在腹膜外,只有一小部分与疝囊相连。 本研究的6例滑疝中,5例为型,1例为型。 对于滑疝,手术者要深思熟虑,回忆病史和体格检查进行综合判断,冷静对待手术中的困难和意外,避免不必要的器官损伤。 如果在分离过程中发现血管或肌肉组织较粗,组织容易渗血。不要随意切割,强行分离。 只要时刻想到滑疝的可能,就可以减少伤病的发生。 对于滑动疝的治疗,采用腹股沟切口联合腹壁切

    6、口疝修补术(LaRoque法)较为理想,将疝囊所涉及的器官与疝囊的其他部分分离,闭合活动器官的腹膜裂,形成由壁腹膜组成的疝囊,然后根据腹股沟疝的要求在高位结扎或缝合,修复和加固腹壁。 但有时患者在手术体位时,加上麻醉因素,脱垂器官已经复位,所以滑动疝的诊断确实比较困难,尤其是II型和III型。 仔细寻找后,如果仍未找到疝囊,则有可能发现腹股沟管后壁的直疝或腹股沟韧带下的股疝或闭孔疝。 有时,通过进一步游离腹外斜肌上瓣,我们偶尔可以发现一个穿过连合肌腱的直疝。或者也有可能在切开腹横筋膜后,发现腹膜与腹横筋膜之间的间歇性疝或部分膀胱壁疝。 肥胖患者有时发现很难区分腹股沟疝与股疝或闭孔疝。 此时需要游离或下拉皮瓣,将腹股沟韧带下缘暴露于耻骨结节,寻找股疝或闭孔疝向外膨出。 如果疝囊搜索仍无结果,应考虑误诊的可能,检查是否有皮下脂肪瘤、淋巴结肿大、大隐静脉曲张或腰肌脓肿。 本研究中无疝囊2例,均为肥胖,腹膜后脂肪组织多。认为腹膜后脂肪组织下移形成“疝” 加强腹股沟管后壁后,随访患者未发现“复发”。 【参考文献】1吴。无张力疝修补术疝修补术的新趋势J.实用外科杂志,2001,21 (2): 65。


    注意事项

    本文(临床医学论文-腹股沟疝术中疝囊寻找困难的对策.doc)为本站会员(两袖****拉)主动上传,万象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万象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备案号:鄂ICP备19026039号-1  公网安备鄂公网安备 42010502001450号

    copyright@ 2019-2023 万象文库(www.2wx.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