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临床论文68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体会【摘要】目的总结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及术中注意事项,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方法对68例腹股沟疝患者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并对随访结果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68例无张力疝修补术后随访6个月至5年。除1例复发外,无并发症发生,手术效果满意。 结论只要操作仔细,解剖清楚,临床效果非常满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值得推广应用的。 【关键词】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疗效无张力疝修补术是近年来外科临床广泛接受和采用的一种疝修补方法。 五年来,我院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68例。通过总结手术规范和术后随访,除1例复发外,手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
2、料2003年2月至2008年9月,我院共施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68例,其中男65例,女3例。年龄47 74岁,其中65 74岁年龄组53例,占78%。 其中腹股沟直疝12例,腹股沟斜疝56例。3例行双侧腹股沟疝同期修补术。 所有病例随访5年6个月。 1.2手术方法本组病例均采用进口普伦疝补片修补。根据腹股沟解剖及补片修补方法说明,采用小块PROLEN疝补片修补疝环用于腹股沟直疝,最低处缝合于耻骨结节或耻骨梳韧带加强后壁,大块缝合于腹股沟韧带及精索后联合腱。 腹股沟斜疝用一小块修补内环口,缝合于精索后的腹横筋膜,一大块缝合于精索前的腹股沟韧带及联合腱。 缝合时小块必须超出缺损边缘3 cm,大块
3、与关节肌腱和腹股沟韧带重叠5 cm以上。 其中,1例74岁的巨大腹壁缺损患者,用普理灵疝补片修补后2个月复发。最后用补片和平片修补,3年多没有复发。 结果268例患者行无张力修补术后,仅1例患者术后2个月复发。该患者为传统疝修补术后复发病例,有年龄、慢性支气管炎、良性前列腺增生等多种因素。腹壁缺损较大,术中解剖层次不清,补片无法牢固固定,2个月后复发,后采用补片结合平片修复,至今未发现复发。另一例双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切口周围有红肿低热,但无压痛,血常规正常,无特殊处理。 1周后红肿消退,其余病例无任何并发症。 讨论腹外疝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据美国人统计,仅腹股沟疝每年就有70万例
4、左右的手术。 近年来,无张力疝修补术技术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手术效果满意,得到了临床医生的一致肯定,其应用也越来越普遍。 笔者认为其具有独特的优势:(1)术后疼痛轻,消除了传统手术后腹壁运动的限制和下腹牵引的不适感;(2)术后恢复快,可早期下床活动;(3)操作简单,术中损伤小;(4)手术适应证广,尤其适用于患有便秘、慢性支气管炎、良性前列腺增生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 但应注意人工补片与人体的组织相容性和补片植入后的稳定性,并注意术后切口的局部反应。 一般人工补片植入后,先发生补片周围组织的急性炎性细胞浸润,随后炎性细胞逐渐被补片孔隙中的成纤维细胞和一种可变巨细胞所取代1,从而通过粘连和固定而
5、穿透;此外,高腹压可延迟组织和突出椎间盘的愈合或撕裂未完全愈合的组织,导致补片收缩和移位2。因此,高腹压患者应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最好消除高腹压后再考虑手术治疗。 无张力疝修补术适用于原发性和复发性疝。 统计显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原发性疝的复发率为1% 5%,包括平片修补和网塞修补,而传统手术的复发率为11.3% 3,因此无张力疝修补术积极可取。复发疝可用补片和平片修补。作者对一例病人进行了手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有学者提出,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技术操作应注意以下两点:(1)尽量做精细解剖,包括疝囊、疝环、精索、缺损区;(2)加强缝合,用不可吸收线处理疝环充填物周围和整个平片的间断或连续缝合4
6、;作者认为术中应彻底止血,防止术后血肿形成,造成补片松动移位,并注意防止感染。 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我国发展广泛且日趋成熟,关于它的报道也越来越多,说明这项技术已经得到了医患双方的认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特别是显著降低了腹外疝的复发率。 但价格太贵,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限制了其大范围推广。另外,目前贴剂种类繁多,在临床操作中没有统一的标准,需要我们临床医生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形成统一的标准。 【参考文献】1陈双、曾德强。疝修补术后人工补片感染的防治。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4,24 (6): 343-344.2马.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复发疝再次手术12例分析。中华实用外科杂志,2002,22 (12): 730-731.3马21 (2): 67.4唐.疝修补术后复发的外科治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2,22 (4): 20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