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临床论文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与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对比研究作者:王秀婷、方雅君、孙洪涛、刘鹏、司炯【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应用前景。 方法对1999 2006年接受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和传统疝修补术的两组患者(各100例)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尿潴留、感染、首次下地时间、住院时间、恢复劳动能力时间及术后复发率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充填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具有适应证广、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尿潴留少、术后复发率低、术后感染不增加、无排斥反应和异物感等优点。 结论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针对腹股沟疝的解剖缺陷,符合生理,创伤小,修复快,并发症少,恢
2、复快,复发率低,适应证广,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腹股沟疝;填充无张力修复;传统修补;目的分析研究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在腹股沟疝中的应用前景和临床价值。尼亚斯。方法自1999年至2006年,两组患者均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并与传统修补术(各100例)进行比较。研究内容包括手术适应证、手术时间、术后疼痛、尿潴留、感染、初次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功能恢复时间、复发率等。结果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比传统疝修补术具有适应证广、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尿潴留少、工作恢复时间短、复发率低、无术后感染、无排异反应和不适感等优点。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针对腹股沟疝解
3、剖结构的损伤,符合生理,创伤小,修复快,并发症少,恢复快,复发率低,适应证广。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医院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前景。【关键词】腹股沟疝;网塞无张力修补;传统修复;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采用人工复合材料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新方法。 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在理论基础和手术方法上有很大区别。 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1999-2006年两组腹股沟疝疝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的资料,全面观察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阐述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该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无张力组(a组):100例,男97例
4、,女3例;年龄18 90岁,平均71.2岁;67例患者年龄60岁,11例患者年龄80岁。 传统组(B): 100例,男98例,女2例;年龄18 77岁,平均66.3岁;73名60岁以上的病人 腹股沟疝的类型和并发症见表1。 1.2材料美国Budd公司研制生产的锥形疝环网塞及成形补片一套,意大利和美公司生产的和美短网塞T2及成形补片一套。 两种产品都是由聚丙烯单丝纤维编织而成的不可吸收材料,贴片间隙大于10 m。 表1患者腹股沟疝的类型及并发症(略)注:(1)腹股沟疝的分型根据中国外科学会疝与腹外科组腹股沟疝、股疝、腹壁切口疝外科治疗方案(草案)1,制定分型方法。 (2)相对手术禁忌症指慢性呼吸
5、道疾病、良性前列腺增生、肝硬化腹水、习惯性便秘、心血管疾病。 1.3方法1.3.1麻醉方法A组连续硬膜外麻醉97例,全麻3例。 B组100例连续硬膜外麻醉。 1.3.2两组切口均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以上2cm至耻骨结节处,与腹股沟韧带平行,长度5 7 cm。 逐层切开,游离外斜肌腱膜,游离精索,暴露疝囊。 检查疝环的大小,确认腹横筋膜的张力和疝环周围的解剖结构:腹斜肌、腹横肌腱弓、凹面韧带、内翻韧带、腹直肌肌缘、髂耻束或腹股沟韧带。 确定腹股沟疝的类型。 B组:如果疝囊较小,则完全游离疝囊。 如果疝囊较大,进入阴囊,然后游离阴囊外疝囊,横切疝囊。远端疝囊未结扎。 接受疝气内容物,从颈部结扎疝囊,移
6、除疝囊外壁,以Bassini修补法修补疝气。 a组:游离疝囊同b组,结扎横疝囊近端,使大疝囊变为小疝囊。 在不从颈部结扎疝囊的情况下,将完全游离的疝囊推入疝环口。 腹膜前间隙用纱布建立,间隙内置网塞。网塞与周围腹横筋膜间断固定3 5针,不吸丝线。 将成型后的补片平稳放置于精索后方,补片与腹股沟韧带、耻骨结节腱膜、腹直肌鞘间断缝合固定,不吸收丝线。 腹外斜肌腱膜、皮下组织和皮肤无张力缝合 结果传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6515分钟,无张力组平均手术时间为5012分钟。 200例患者随访10 36个月。 (1)术后下床活动时间:A组平均3 8小时,B组平均3 5天。 (2)术后镇痛药物的应用:A组21例
7、,b组73例 (3)术后发热:A组32例,体温37.4 38.7;B组35例,体温37.5 38.5。 (4)术后尿潴留:A组5例,b组19例。 (5)阴囊及切口积液:A组6例,b组4例。 (6)术后住院时间:A、最短3天,最长7天,平均5天;B组最少7天,最多9天,平均8天。 (7)伤口愈合:两组患者均一期愈合,7 8天拆线。 (8)切口异物感:两组均有异物感。 (9)恢复时间:A组最短3天,最长14天;B组在3周后进行轻度活动。 (10)复发:A组无复发病例,b组有9例。 3讨论Bassini首创Bassini疝修补术,于1884年被奉为经典,被外科医生沿用至今。 经过长期临床观察,发现B
8、assini疝修补术后存在以下问题:(1)并发症较高,据报道在7% 12%之间2;(2)复发率高达10% 15% 3,4,据报道腹股沟疝术后复发率高达23% 30% 5,6 如何提高腹股沟疝手术的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临床外科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研究发现,B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比A组高12%,在镇痛、原发疝复发率和复发疝复发率方面,B组分别比A组高52%、8.3%和33.3%。 无紧张组在住院时间、生活自理和恢复时间上有很大差异。 在考核传统疝修补术熟练程度的同时,是否应该考虑传统疝修补术的合理性?亨利弗鲁丘(Henri Fruchaud)的腹股沟区解剖学理论是目前疝修补术的基石
9、,主要有以下几点:(1)腹股沟区不是由横纹肌纤维支撑的;(2)腹股沟区外斜肌无手术价值;(3)没有横纹肌纤维和精索、股血管通过该区域的支持,成为腹壁薄弱区;(4)腹横筋膜在承受腹内压时完整、紧绷;(5)耻骨孔是一个较深的薄弱区,这里只有一层腹横筋膜抵抗腹内压。 因此,腹股沟区的薄弱和腹横筋膜的缺损被认为是疝产生的根本原因。 Bassini(1884)、Halsted(1889)、Furguson(1890)和Mcvay(1948)提出的传统疝修补术的不合理性主要在于:没有腹横筋膜的修补要求;(2)腹横肌腱膜(联合腱),尤其是内侧缝,与腹股沟韧带造成巨大张力;(3)强调联合肌腱的缝合。实际上真正
10、的联合肌腱只在3% 5%的病例中发现,大部分是腹斜肌。用腱膜缝合有张力的肌肉会导致肌肉的切割和撕裂,这是手术的大忌。 此外,在绝大多数复发性疝患者中,再次进行手术时,医生很难找到再次修复的组织。 非生理性的高张力、强行缝合后异种组织的不相容性、胶原纤维的异常代谢和合成障碍等都不容易产生真正的愈合。 不合理的手术方式造成局部组织过度紧张,加重局部疼痛。 剧烈疼痛可引起神经内分泌紊乱,膀胱括约肌和后尿道反射性痉挛,并导致尿潴留等并发症。 过度紧张会导致腱膜韧带即刻或延迟撕裂,产生新的缺损,为疝复发创造条件。 为了弥补传统疝修补术设计上的缺陷,虽然外科医生制定了手术禁忌症和术后33项原则的完善治疗方
11、案(即绝对卧床3天,3周后轻度运动,3个月后恢复体力轻劳动),但并没有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术后复发的发生率。 Shoudice(1953)强调修补腹横筋膜,但疝复发率低。 但仅用于腹横筋膜完整的患者,技术要求高7,8 因此手术适应证较窄,不适合推广。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是针对腹股沟区薄弱和腹横筋膜缺损是疝产生的根本原因而设计的手术方法。 将网塞和成型补片置于腹壁缺损处进行无张力修补。补片刺激补片周围和补片内部的成纤维细胞快速反应引起成纤维细胞增殖,补片周围和补片内部发生致密纤维反应,形成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层,加强腹横筋膜的强度,修复受损组织的强度和弹性,真正妥善处理疝复发所需的解剖学基础。
12、因此可以明显降低疝气的复发率。 本组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无复发病例,其中2例经两次传统修补术后复发。 吴汉等人也明确指出术后疝的复发率明显降低,充填式疝修补术后的复发率在初疝中不到1%,在复发疝中不到2%7,9 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无论是用网塞填充疝环,还是用补片覆盖腹股沟管后壁,都是一种无张力手术。 仅将疝囊释放入疝环,不打开疝囊,不深度缝合联合腱、腹股沟韧带和凹韧带,不移位精索,不重叠平铺缝合外斜肌腱膜。 因此,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在治疗上更符合人体的解剖结构。与传统疝修补术相比,减少了手术步骤,防止了术中负性损伤的发生,手术时间缩短了18分钟。 由于不产生张力,病人术后疼痛大大减轻,
13、镇痛药的应用也大大减少。 由于网塞和补片能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的强度,病人术后可早期下床,恢复快。 本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最早3小时,最晚8小时,恢复工作时间最短3天,最长14天,明显少于传统组。 有效减少尿潴留并发症的发生。 无张力疝修补术可以避免缝线处的张力,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的强度。 慢性气管炎、良性前列腺增生或便秘患者并不忌讳手术,但如果用传统方法手术,无疑存在巨大的复发隐患。 型疝也是如此。 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和/或心、肺、肝功能不全的患者,这种手术方式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痛苦小、恢复快等优点,不会严重影响重要器官的功能。 因此,通过这种手术也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本组12例为型腹股沟疝,
14、11例80岁以上患者(包括2例巨大疝)手术成功。 拓宽腹股沟疝手术适应证。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使用聚丙烯单丝纤维编织的非吸收性材料。从切口水肿、感染、愈合、异物感等方面,与传统组没有大的区别。 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证明,聚丙烯补片远优于现有的其他补片。5个不同医学中心的不同医生用该补片修补3019例原发性疝的手术随访结果显示,排斥率为零。 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它具有优良的组织相容性,硬度适中,抗拉强度大,能耐受弯曲和弯曲外力,在腹股沟区使用时对患者无不适感,可随意切割,可用于不同大小的腹壁缺损。 由于聚丙烯单丝补片缝隙大于10m,多形核粒细胞可以自由进出,不适合隐藏直径1m的细菌,抗感染能
15、力好。 美国著名疝外科专家Gilbert回顾了1834例腹股沟疝补片植入修补与659例传统疝修补的对比。前者有14例(0.8%)感染,后者有7例(1%)感染,两者无显著差异10 陈双等11报道,与传统手术相比,切口感染并未明显增加,即使术后发生感染,也不必取出补片,仍可通过局部治疗治愈。 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相比,发现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加强了腹横筋膜的强度,修复了受损组织的强度和弹性,真正妥善处理了疝复发所需的解剖基础,更符合人体解剖结构。 具有适应证广、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 聚丙烯单丝纤维编织的修复材料具有优异的组织相容性和抗感染能力,不
16、排斥机体。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是腹股沟疝治疗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1。中国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腹股沟疝、股疝、腹壁切口疝手术治疗方案(草案)。中华实用外科杂志,2001,21 (10): 2马,宋华峰,等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原发性腹股沟疝60例报告。中国普通外科杂志,1999,14:160-162.3。无张力南方手术:关于“网塞”技术的初步报告。外科学,1993,114: 3-8.4方,肖干虎,等。老年患者无张力疝修补术371例临床体会。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3,18: 546-547.5伊尔泽曼斯JNM,德威尔H,霍普韦
17、奇,等。经典疝修补术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拱门外科,1991年,126:1097-1100.6舒尔曼股份公司,阿米德峰,伊利诺伊州利希滕斯坦。疝环充填术还是疝环充填术-哪个?美国外科学会,1994年,167: 331-336.7吴。无张力疝修补术-疝修补术的新趋势。中国应用外科杂志,2001,21 (2): 65.8侯利民,蒋洪池。腹股沟疝的治疗进展。中国应用外科杂志,2001,21 (2): 10。鲁特考伊姆。网塞修补和腹股沟疝手术。外科临床北上午,1998年,78:1007-1023.10吉尔伯特艾,费尔顿。从生物材料和抗生素看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感染。妇产科外科学,1993,177 (5): 126-130.11陈双,曾德强。疝修补术后人工补片感染的防治。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4,24 (6): 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