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临床论文112例腹股沟疝术后复发的临床分析【关键词】腹股沟疝是常见病、多发病,手术是可靠的治疗方法。 随着对疝的解剖和病因认识的不断提高和对手术效果的观察分析,疝的手术方式有了多方面的改进,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但腹股沟疝术后复发率仍然较高。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2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112例腹股沟复发疝患者的资料,探讨复发疝的原因。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12例,其中男性98例,女性14例,年龄32 85岁(平均62.5岁)。 单侧复发102例(左侧30例,右侧72例),双侧复发10例(嵌顿疝9例)。 首次复发时间为1周至16年,平均17个月。 两年内复发61例,首
2、次复发92例,第二次复发16例,第三次或四次以上复发4例。 首次疝修补术伴发疾病:高血压性心脏病30例,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18例,前列腺增生38例,慢性便秘10例,糖尿病9例,其中伴发2种及以上其他疾病34例。 1.2腹股沟疝修补首次治疗中腹股沟疝的分类:直疝43例,斜疝42例,复合疝15例,记录不详12例。 既往手术方法:传统疝修补术52例(其中bassini 47例,mcvay例,shou lice 3例),各种无张力疝修补术60例。 患者的首次手术单位包括三甲医院21例,二级医院73例,一级医院18例。 1.3结果及复发原因分析(1)漏诊疝:本组112例中15例为原发性斜疝,再次手术
3、时确诊为直疝8例,股疝7例。 (2)复发部位:首次疝修补部位复发85例,其中疝环缺损过大32例,首次疝修补时有基础疾病45例,切口感染复发2例,疝囊高位未结扎2例,卷曲补片过小4例;其他部位复发27例,包括耻骨结节和耻骨上腹直肌。 传统的腹股沟疝修补术往往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和并发症。文献报道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复发率高达10% 15% 1,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复发率约为1% 2 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复发的原因很多。就传统手术而言,手术存在固有的缺点和局限性,如张力缝合、将不同解剖层次的肌肉和腱膜缝合在一起以及手术者操作不规范等,降低了疝修补的可靠性。 结合这组病例的分析,笔者认为复发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4、。 (1)患者因素:与复发相关的患者因素包括吸烟、病理性肥胖、肺部疾病、前列腺增生、慢性便秘、年龄等。 本组患者大多存在上述容易引起腹内压升高的因素。 复发性腹股沟疝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可能与中老年人腹壁组织变性、易患可使腹内压增高的慢性疾病、术后腹内压增高的因素未得到有效控制、过早进行重体力活动有关。 (2)局部因素:根据中国外科学会腹壁疝外科组分类,型疝易复发3。疝气复发后再次修补。由于局部解剖结构的改变,瘢痕组织比正常组织更难愈合,容易复发;与原发疝的类型和大小有关,腹股沟直疝术后复发率高于斜疝,混合疝术后复发率高于单一疝。与手术中使用的缝线材料有关,使用不可吸收缝线修补后的复发率低于使用
5、可吸收缝线修补后的复发率。 此外,疝复发与切口感染有明显关系。切口感染后疝气容易复发。 (3)操作者因素:疝修补术熟练程度高的医生比熟练程度低的医生术后复发率低。 据报道,10.6%是由于手术适应症不当,46.8%是由于手术中的技术错误,42.6%没有可解释的原因,或可归因于手术中的缺陷4 一般认为术后一年内复发多与手术失误或疝残留有关。 手术过程密切相关,特别是对于腹直肌附近的耻骨支和耻骨结节,多为内环扩大而未修复或修复不完全所致。修复耻骨结节时,缝合关节肌腱和腹股沟韧带时,耻骨结节没有紧贴耻骨结节骨膜,导致缺损和复发。 随着操作者熟练程度的提高,内环和腹股沟管后壁可得到合理的修复,并可避免
6、耻骨结节。 但当腹直肌前鞘缝合于腹股沟韧带时,常规手术中由于张力较大,可能会在腹直肌前鞘外侧与耻骨支交界处留下缺损,容易导致疝的发生,被外科医生所忽视。 疝修补术后复发的原因很多,但术中应明确解剖层次和结构,坚持无菌观念,仔细止血,注意修补材料和缝线的选择和固定,注意围手术期的各项措施,积极控制吸烟、前列腺增生、慢性咳嗽、便秘等复发的诱发因素。,从而降低腹股沟疝的复发率。 参考文献 1哈帕涅米,贡纳尔松,诺丁,等.南非雷亚尔复发增长后的再手术.安瑟格,2001,234: 122 126.2诺丁P,巴特尔梅SS P,扬松c,等。普通外科实践中应用多种方法治疗脊柱侧凸的随机试验。中华外科杂志,2002,89: 45 49.3,石德,虞照。疝环充填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复发原因分析。外科理论与实践,2002,7: 456 458.4蒋望祥,陈,.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复发的原因。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