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临床论文32例腹股沟疝复发原因分析【摘要】目的分析32例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复发腹股沟疝的原因。 方法从近8年317例腹股沟疝中分离出32例复发疝。 结果复发原因除与年龄、性别、体质、疝大小、手术不当有关外,还与缺乏无张力修补方法有关。 无张力修补组无疝复发。 结论张力过高时应做腹直肌前鞘松弛切口,降低缝线张力,术中清楚了解解剖层次并正确操作,有条件者可采用无张力修补术,是避免术后复发的关键。 【关键词】腹股沟疝;复发原因: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科共收治首次手术后复发腹股沟疝32例。大多数病例是在基层医院无张力法完成的。本文对32例术后复发的原因进行了初步讨论。 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
2、32例,其中男性29例(90.6%),女性3例(9.4%),年龄11 72岁,平均34岁。 首次手术后复发时间3个月 7年,2年内复发率最高(26例,81%),术后平均复发时间17个月。 首次手术方法:本组病例中,9例在我院首次采用Bassini或Ferguson方法修复,23例在其他医院手术。 复发疝类型:斜疝29例(96.6%),直疝2例(6.3%),股疝1例(3.1%)。 复发原因根据本次手术中的发现,从病理解剖学角度分析原因:(1)疝囊高位结扎术不彻底,内环附近无手术痕迹;(2)腹股沟管壁修复失败,腱膜与韧带之间的缝线撕裂;(3)同时存在腹股沟斜疝和股疝时漏诊股疝;(4)误诊,股疝误诊
3、为腹股沟斜疝;(5)既往手术无处理,腹外斜肌腱膜和精索完整,无切口痕迹。 3无法讨论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无复发率,因为部分患者存在腹股沟区肌肉腱膜组织结构的持续变性,进一步减弱,成为复发原因。 此外,年龄、性别、体质、疝气大小、随访时间也是影响复发的因素。 腹股沟疝的复发率很难准确统一,一般在10%左右。主要原因与各种传统修复方法的缺陷有关,即在张力下强行缝合不属于同一层面的组织。腹股沟管壁修复失败是本组最常见的原因(24/32)。如果根据正确的解剖水平进行手术,可以避免许多复发病例。 高位结扎和切断疝囊是治疗的目的。有学者认为,对于内环过紧的儿童或年轻患者,高位结扎切断疝囊即可。高位结扎的关键在于高位,精索内筋膜切开后必须将疝囊分离至中央侧,达到确认内环和下腹动静脉的水平。 腹股沟管壁修补是加强腹股沟区和防止疝复发的措施。 本组部分病例的复发确实是由于之前手术的失误造成的。比如手术中,用于修复的腹横肌腱膜是完整的,但是外侧的肌肉组织严重受损形成疤痕,显然是错误的使用了肌肉作为修复材料。 本组有1例两针结间复发直疝,明显是由于修补时针距过长所致。 这些缺点可以通过适当的措施来克服,例如,当张力过高时,在腹直肌前鞘处做一个宽松的切口,以降低缝线的张力。 但更重要的是了解清楚解剖,正确操作,排除术后复发的人为原因。如有可能,采用补片和填充物进行无张力修补,可避免术后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