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万象文库! | 帮助中心 万象文库,分享有价值的文档!
万象文库
全部分类
  • 实用文档>
  • 教育资源>
  • 行业资料>
  • 资格认证/考试资源>
  • 电子/通信>
  • 源码区>
  • 论文学习>
  • 大杂烩/其它>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万象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临床医学论文-腹股沟处血管分布及与导管手术血管并发症关系.doc

    • 资源ID:39319       资源大小:9.14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临床医学论文-腹股沟处血管分布及与导管手术血管并发症关系.doc

    1、 临床论文-腹股沟区血管分布及其与导管手术血管并发症的关系【关键词】腹股沟区血管分布腹股沟区动静脉是介入诊疗导管的常见途径。由于初学者对腹股沟区血管不熟悉,常出现穿刺失败和局部血管并发症1 以往对腹股沟血管分布的研究多以尸体解剖为基础,但对动、静脉的直径和分支方向以及从皮肤到血管的深度尚不得而知。 作者通过血管造影测量了腹股沟区的动、静脉分支,并分析了它们与局部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111例接受心导管术的住院患者,其中男性66例,女性45例,年龄(64.410.2)岁,身高(158.69.5)cm,体重(60.812.2)kg,体质量指数(24。073.85). 1.2方

    2、法在介入诊断或治疗结束时,在右侧腹股沟区放置一个直径为20mm的测量钢珠,用手从动脉鞘推出30ml造影剂,同时从右脚内侧大隐静脉注入等量造影剂,用东芝CAS-10A型双管DSA机拍摄后前位和右位片,最后用日本产ELK CAP-388型扫描仪测量各血管的直径、相互关系及距皮肤的距离 从髂前上棘到耻骨结节(腹侧沟韧带可触及的地方)画一条直线,以此为测量基线。 结果腹股沟主要血管的直径及距腹股沟韧带的距离见表1。 本组111例中,13例(12%)髂外动脉明显扭曲,11例股动脉和髂外动脉狭窄25% 90%,1例髂外静脉肿瘤。 约40%的患者在动脉注射造影剂时感到局部疼痛,1例患者心率降至20次/分。服

    3、用阿托品后有所好转,但静脉造影没有这种现象。 表1成人腹股沟主要血管直径及血管分支至腹股沟的距离(略)注:(1)内为各分支至腹股沟韧带的距离。3论述了成人髂总动脉在盆腔内分为髂内动脉和髂外动脉。髂外动脉在穿过腹股沟韧带前,分为股下动脉和旋髂深动脉,股下动脉走行于前腹壁,旋髂深动脉走行于侧腹壁。经过腹股沟韧带后,改名为股动脉。其主要分支为股深动脉,股深动脉分别分为旋股内动脉和旋股外动脉。 髂总静脉在盆腔内也分为髂内静脉和髂外静脉,穿过腹股沟韧带后更名为股静脉。 大隐静脉在韧带下约4cm流入股静脉,股深静脉在韧带下约7cm流入股静脉,股静脉和大隐静脉可见明显的静脉瓣影 腹股沟韧带下约3.5cm处,

    4、动静脉平行,股静脉在股动脉内侧再向下,然后股静脉转到股动脉后方。 股深动脉在腹股沟韧带下约4.2厘米处,从腹动脉后方发出分支,在股动脉后外侧走行。 血管与皮肤的距离在腹股沟韧带下约2cm处最浅,约1.2cm。 穿过腹股沟韧带后,动静脉血管都沿着骨盆向上向内运行,从皮肤越来越深。 股动脉和股静脉是经皮介入诊疗中最常用的血管。一般股静脉穿刺于髂前上棘至耻骨结节连线下2 3 cm(相当于腹股沟韧带位置),股静脉穿刺于内侧1.5cm。 有些手术者以腹股沟皮褶作为标志来确定穿刺部位,但在肥胖患者中,由于皮褶下垂,位置往往太低,不如腹股沟韧带作为标志可靠。 反复穿刺是局部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原因2 由于旋髂动

    5、脉在腹股沟韧带上方0.51cm处从髂外动脉分支,然后沿韧带方向斜向外侧腹部走行,导丝容易进入血管。 前透视显示导丝末端指向上方外侧。此时只需将导丝退回穿刺针内,稍微改变导丝末端方向,即可顺利进入髂外动脉,无需再次穿刺。 大多数股动脉从股深动脉向后分支至韧带下约4cm的外侧,因此如果穿刺点较低,可能会误入股深动脉及其分支旋股内侧动脉和旋股外侧动脉。这些血管直径较小,动脉鞘从这些血管进入脆弱的血管壁,导致穿刺后动脉血栓闭塞。 另外,股动静脉在韧带下方约3.5cm处平行,然后股静脉转到股动脉后方,动静脉来回重叠。 所以如果穿刺点太低,有可能穿透股动静脉,术后有动静脉瘘的风险。如果穿刺位置过高,则位于

    6、腹股沟韧带上方。由于此处动、静脉沿骨盆向上、向内走行,离皮肤较远,血管得不到骨性平台的支撑,往往难以压迫止血,从而形成腹膜后血肿3 本组111例患者中,11例(10%)发现明显的局部动脉狭窄。这些动脉在拔出鞘管后很难止血,导致假性动脉瘤和动脉血栓形成4 本组腹股沟韧带下皮肤至血管的平均距离为1.2cm,以45角度进针时,可从1.5 cm至2.5 cm进入股动静脉。如果进针深度大于3.0cm,大部分患者已经穿透血管后壁,少数患者在常规穿刺部位出现动静脉重叠。 因此,穿刺时最好不要穿透血管的前后壁,以减少对血管的损伤,避免术后动静脉瘘的发生。 偶尔股静脉穿刺也会造成动静脉瘘,所以股动脉造影和静脉造影不能在同侧进行。 心脏检查、血管造影和治疗。第四版。东京:南江堂,1993.2325.2约翰逊,沃尔森WJ,李桂波,等。冠状动脉造影1984-1987。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的报告。一.结果和并发症。心脏真空。Diagn,1989,18: 5 16.3,木村泰也,吉崎聪,松本俊一。血管造影术后动脉瘤闭合的回顾。血管病学,1990,300: 1325 1337


    注意事项

    本文(临床医学论文-腹股沟处血管分布及与导管手术血管并发症关系.doc)为本站会员(两袖****拉)主动上传,万象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万象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备案号:鄂ICP备19026039号-1  公网安备鄂公网安备 42010502001450号

    copyright@ 2019-2023 万象文库(www.2wx.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