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临床论文-腹部小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关键词】子宫切除术关键词:腹部小切口;筋膜内侧;子宫切除术:目前子宫良性病变需要子宫切除术,腹部手术仍是主要方法。常用的经典全子宫切除术存在切口大、损伤大、盆底结构变化大、阴道缩短等缺点。2003年,我院进行了腹部小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3年1月至12月,我院行小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 以50例传统腹式子宫切除术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疾病类型和子宫大小无显著差异。术前常规做宫颈刮片,异常出血患者的恶性病变除外。 1.2方法:术前准备和麻醉同传统子宫切除术。研究组在下腹部耻骨联合上缘约3c
2、m处做一个约5 6 cm的横切口(特别肥胖或子宫妊娠三个月以上者,切口可酌情延长),按新式剖宫产术将皮肤和筋膜层切进腹部,撕裂皮下脂肪和腹膜,肠管衬以纱布,用长弧形血管钳轻轻牵拉子宫角一侧。处理卵巢的圆韧带和固有韧带(盆腔漏斗韧带),切开阔韧带的前后叶和腹膜后,将膀胱稍向下推,缝合并结扎子宫动脉和静脉的升支,用同样方法处理对侧后将子宫取出腹腔。如果肿瘤太大,可以先挖出肌瘤,再取出子宫。在宫颈内口水平环形切开宫颈筋膜约3mm,然后用钝锐结合的方式将宫颈筋膜分离至宫颈阴道,子宫以无套方式分离。 用1号可吸收羊肠线分两层缝合阴道残端和宫颈残端。第一层缝线连续扣合缝合,第二层间断加固缝合。不缝合,腹膜
3、后和膀胱返曲腹膜逐层闭合,皮下组织和皮肤间断缝合2针。 1.3统计处理:采用t检验和X2检验。 结果研究组由于手术切口减少,手术步骤简化,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出血量减少。 切口小,肠道刺激小,肛门排气早,住院时间短,术后发病率明显降低,如表1所示。 表1两组结果比较(略)注:P 0.05随访:术后42天、3个月、半年、1年随访,研究组仅1例切口异常,无阴道壁松弛或脱垂,性生活满意率达95%,而对照组2例切口异常,1例阴道壁松弛,1例脱垂,性生活满意率仅为51%。而且小切口减少了组织损伤和出血量,不需要缝合膀胱腹膜后和腹膜后,缩短了手术时间,减轻了术后疼痛。 因此,该手术不仅具有子宫次全切除术和小
4、切口的优点,而且降低了宫颈残端癌的发生率,缩短了手术时间。 根据我们的研究,与传统子宫切除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手术时间短:由于手术步骤减少,切口小,不缝合膀胱腹膜后和腹膜后。(动物实验表明,即使出现大而快的腹膜缺损,腹膜切口边缘的上皮细胞和间皮细胞,特别是间皮细胞,能迅速使受损的腹膜生发上皮化生并愈合,5 6天后腹膜后可再生,腹腔自然闭合,不会发生。 术中术后并发症少:切口小,位置低,对肠道刺激小,有利于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 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下压膀胱较少,不容易损伤膀胱和输尿管。 提高术后生活质量:近期研究表明,子宫不仅是性腺内分泌的靶器官,而且具有内分泌功能。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通过主韧
5、带到达膀胱,并通过骨盆神经到达弗兰肯豪斯神经丛。传统的子宫切除术完全切除了子宫颈并损伤了这些神经2 而腹部小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保留了部分宫颈功能,不切除骶韧带,基本不影响盆底正常结构,可防止术后阴道松弛下垂,对性功能影响小,提高了术后生活质量。 切口美观,疼痛轻:由于小腹的肌肉特点和重力的作用,小切口有自然对齐的倾向。两针用丝线缝合,克服了缝线过多引起的血液循环障碍和异物刺激反应,减少了脂肪液化。横切口减少了血管神经损伤和腹壁牵引,术后疼痛明显减轻,且愈合快,疤痕小,光滑美观。 术中出血少:切口小,损伤小,钝性分离不损伤血管,保留宫颈不切断子宫动脉降支,手术时间短,因而术中出血少。 住院时间短,因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肠道干扰少,肛门排气早,术后恢复快,可缩短住院时间,提前一天出院。 参考文献:1金航美,孙晋。免缝合腹膜在横切口子宫切除术中的预后观察J.妇产科进展,2001,10 (5): 381。2孙秀云,高玉京,陈树庆。筋膜内一刀全子宫切除术方法的探讨J.中国应用妇产科杂志,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