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论文-腹式全子宫切除两种术式对照分析.doc
-
资源ID:39293
资源大小:8.49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临床医学论文-腹式全子宫切除两种术式对照分析.doc
1、 临床论文两种腹式子宫切除术的对比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行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行筋膜外子宫切除术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比较术中及术后情况。 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两组患者排尿困难发生率、阴道残端肉芽组织发生率、阴道尖活动率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对术后性生活影响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关键词】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临床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有子宫全切除术指征
2、但无盆腔器官脱垂的患者80例,其中子宫肌瘤48例,子宫腺肌病10例,功能性子宫出血2例,附件囊肿20例。 同期选择80例非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行筋膜外子宫切除术作为对照组。 术前准备、麻醉、手术治疗都是一样的。 1.2操作方法1.2.1筋膜腹式子宫切除术操作步骤(1)剖腹,将子宫提起,然后将子宫拉到对侧,用手提起圆韧带及其附件,在圆韧带下方的阔韧带血管病变区打孔。 第一夹:夹住近端圆韧带、近端输卵管、固有卵巢韧带如果保留附件;如果去除附件,先夹住圆韧带近端和盆腔漏斗韧带,然后切开腹膜后膀胱,把膀胱往下推,再进行第二夹:夹住子宫血管,第三夹:夹住主骶韧带,再切开阴道穹窿,切断整个子宫。 1.2.2腹
3、式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直到处理子宫主、骶韧带的步骤,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操作程序与筋膜外子宫切除术相同,但一般来说,下推膀胱不需要到达宫颈外口的水平。 (1)切开宫颈筋膜,待子宫血管处理完毕后,用深度为0.5cm的手术刀切开宫颈前方的筋膜,然后将子宫牵拉到耻骨处露出子宫后壁,在腹膜内与前侧平齐处做一线性切口;(2)治疗子宫主骶韧带穿过阴道,将子宫向对侧牵拉,然后沿穹窿切断整个子宫。 1.2.3统计分析统计处理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术后一年随访阴道扩张,用大棉签撑住阴道顶部中间部位,
4、移动物体与阴道两角连线的垂直距离。 3比较两组数据,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组较筋膜外子宫切除术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拔管24小时后,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组排尿困难的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膀胱分离是指颈筋膜鞘中上段不穿过筋膜进入膀胱-颈间隙,腹膜向后折叠,对膀胱周围神经损伤较小,故膀胱功能易恢复,排尿早。 一年后随访,筋膜内切除术阴道顶部肉芽组织的发生率少于筋膜外切除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原因是筋膜内切除术缝线少,粘膜较远,不易刺激阴道粘膜肉芽组织生长。 一年随访,阴道尖全子宫切除术组的活动度小于筋膜外子宫切除术组,因为筋膜内切除后的阴道尖粘膜与附着于筋膜的韧带共同形成厚而高硬度的假子宫颈,保持了盆底的韧性,避免了阴道尖脱垂,阴道不缩短,从而提高了性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具有不易损伤邻近器官,保持盆底结构相对完整,提高术后性生活质量的优点。 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仪器,易于推广应用。 因此,对于良性妇科疾病患者,需要行全子宫切除术而不伴有盆腔器官脱垂者,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是最佳的手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