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临床论文-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一例【关键词】子宫内膜;癌变病历摘要一名41岁女性于1991年行剖宫产术。 术后半年发现腹部剖宫产切口处有一个直径5 cm的包块,经期包块增大并伴有疼痛,被忽略。 2004年12月因“月经失调3个月”入住我院 体检发现腹部切口处有一个8 cm5 cm5 cm的肿块,质地中等,边界不清,活动度差。 妇科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辅助超声示腹部切口左上部分不规则低回声占位89 mm46 mm49 mm,异位病灶合并机化,子宫附件未见明显异常。 4月5日因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入院。 2005年4月6日,入学后,各项检查均有提高。术中发现脂肪下、筋膜层之间有一直径10
2、 cm的肿块,位于耻骨联合上方,紧贴膀胱上角,距切口5 6 cm。 活检和冷冻病理结果显示:(异位灶)腺癌和(筋膜)腺癌。 子宫附件腹部探查未见异常,双侧卵巢横断面未见异常。腹壁病变被切除,补片被放置在筋膜缺损处,然后进行诊断性刮宫。 术后化疗采用TP方案(第一天泰索帝120 mg静脉滴注,第二天卡铂600 mg静脉滴注) 术后病理结果显示透明细胞癌(腹部异位灶)、透明细胞癌(筋膜)、子宫内膜呈增生反应。 术后恢复良好,4月19日出院。 5月12日来我院进行第二次化疗。 血清CA125 19.04 ku/L,ca199 8.81ku/L TP方案化疗反应轻微,各项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6月7日来
3、我院进行第三次化疗。 TP方案后无明显不适,各项检查无明显异常。 7月5日来我院做第四次化疗。 超声示双侧腹股沟占位,子宫附件未见明显占位。 线路TP方案 7月8日,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 病理报告显示,在3个淋巴结中的2个中发现透明细胞癌转移(右腹股沟)。 透明细胞癌转移发现在两个淋巴结(左腹股沟)。 之后患者要求转院治疗,在院外接受了10个疗程的化疗(具体治疗方案不详),效果不佳,于2006年4月去世。 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发生于身体任何器官,尤其是卵巢和子宫肌层,包括阴道、呼吸道、消化道、皮肤、膈肌等。1 随着近年来剖宫产手术的增
4、多,有许多关于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报道,发病率约为0.4%2 Horton等3统计了445例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现从手术到切口的中位时间为3.6年,术后复发率约为4.3%。 妊娠蜕膜具有着床能力,剖宫产为子宫内膜植入腹部切口提供了条件。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剖宫产的长期并发症。 虽然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良性疾病,但它具有生物学上的恶性行为,如局部浸润或远处转移,与周围组织严重粘连,侵犯或破坏其他组织或器官等。 从组织学上看,它的变迁也具有连续性。 随着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恶变,特别是起源于卵巢子宫内膜样囊肿的卵巢癌的报道越来越多4 6,1988年La-Genade等7首次提出卵巢非典型子
5、宫内膜异位症的概念,其形态学主要表现为子宫内膜样腺的非典型性,即异位子宫内膜上皮腺细胞核大、暗或淡并伴有中度显著的多形性,核质比增大,细胞密集成层或成簇。 不典型增生上皮向恶性上皮的迁移可能在卵巢恶性肿瘤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目前的临床资料表明,不典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卵巢癌前的潜在危险病变,不典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几率明显高于典型子宫内膜异位症。 最常见的恶性转化病理类型是卵巢透明细胞癌和子宫内膜样癌。 Jimbo等8报道了172例卵巢癌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总发生率为14.5%,其中浆液性癌为8.7%,粘液性癌为2.9%,而子宫内膜异位症在透明细胞癌和子宫内膜样癌中的发生率明
6、显较高,分别为40.6%和23.1%。 Oral等9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卵巢恶性肿瘤和交界性肿瘤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关,其中不典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卵巢子宫内膜样癌和混合性上皮性卵巢肿瘤有关。 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临床因素很多。当出现以下情况时,要注意恶变的可能:(1)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直径大于10 cm或有明显增大的趋势。 (2)绝经后复发,疼痛节律改变,痛经加重或持续腹痛。 (3)影像学检查显示卵巢囊肿内有实质性或乳头状结构,或病灶内血流丰富。 (4)血清CA125水平过高 200 ku/L10 目前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转为卵巢癌患者的治疗仍遵循上皮性卵巢癌的治疗原则,以手术治疗为主,以铂类
7、为中心的联合化疗为辅。 预后主要与临床分期、CA125值和病理类型有关。 由于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诊断缺乏有效的监测指标,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对患者的预后起着重要作用。 本病例患者14年前行剖宫产术,6个月后腹部切口出现5 cm大小的肿块,并伴有月经期增加的疼痛。 一直被忽视,没有治疗。 入院时,肿块直径已增大至8厘米。 术中发现肿块大小约10厘米,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手术难以取出。子宫附件探查未见明显异常。 术后病理结果显示透明细胞癌。 四次TP化疗后,发现腹股沟淋巴结转移。 患者预后不良,术后一年死亡。 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癌变的治疗文献报道较少。 我们认为该病例的治疗应遵循上皮性卵巢癌
8、的原则11 首先要彻底切除病灶,其次是以铂类为主的化疗。 该病例在我院接受了4次TP化疗。 随访包括详细的体格检查、血清CA 125值测定、盆腔和腹壁超声检查等。 早期对病人的忽视延误了治疗的时机。 术后3个月出现腹股沟淋巴结转移。 疾病发展迅速。 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癌变的治疗,仍应强调早期发现和治疗。手术辅助化疗和放疗可以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 Barak N,Talia EG,Joseph A,等.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后10年出现症状的膈肌子宫内膜异位症。【报告。产科学与妇科学,2004,104(5第2部分)增刊:1149-1151.2 Stefanovi D,克尔凯兹M,Djordjevi
9、 Z,等.剖宫产手术瘢痕中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国际子宫内膜异位症学报,2007,54(2):79-81.3 Horton JD,Dezee KJ,Ahnfeldt EP,等。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外科医生的观点和445例病例回顾。综述。美国外科杂志,2008,196(2):207-212.4 Boruban MC,Jaishuen A,Sirisabya N,等。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伴癌和肉瘤:病例报告。欧洲妇科肿瘤杂志,2008,29(4):393-396.5权YS,南JH,崔G。出现在先前会阴切开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透明细胞腺癌。妇产科杂志,2008,112(第2卷):475-477.6 R
10、ust MM,Susa J,奈洛尔R,等.子宫内膜异位症背景下的透明细胞癌。全腹部子宫切除术后5年发现腹部中线疤痕的病例报告。综述Cta Cytol,2008,52(4):475-480.7拉格纳德A,西尔弗伯格SG。与非典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的卵巢肿瘤。Hum Pathol,1988,19:1080-1084.8 Jimbo H,Yoshikawa H,Onda T,等.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患病率,cancer.Int妇科产科杂志,1997,59:245-250.9 Oral E,Ilvan S,Tustas E,等.子宫内膜异位症在恶性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患病率。欧洲妇产科生殖生物学杂志,2003,09 (1): 97-101.10。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研究进展。外国医学:妇产科学,2005,32 (3): 173-176.11b胡拉斯,霍斯金WJ。卵巢癌的诊断和治疗。妇产科,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