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论文-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探讨.doc
-
资源ID:39211
资源大小:8.65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临床医学论文-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探讨.doc
1、 临床论文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探讨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 方法对2003年3月至2007年5月3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及随访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随访14个月,治愈231例,显效70例,好转13例,无效6例。 结论根据不同患者选择非手术治疗方法,疗效可靠。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治疗综合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病,约占腰痛患者的1/5。治疗可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 2003年3月至2007年5月,我院骨科及康复科诊治非手术治疗320例,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性211例,女性109例,年龄22 61岁。 其中22
2、50岁223例,51 61岁97例。 1.2病史:腰扭伤151例,无任何损伤史169例。 所有病例均经临床检查、腰椎X线、腰椎CT或MRI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1.3据李洁峰等1报道,病灶向左突出175例,向右突出130例,向两侧突出15例。 L3 L4 21例,L4 L5 123例,L5 S1 72例,L3 L4和L4 L5 11例,L4 L5和L5 S1 93例。 1.4病程1周至1个月者238例,1个月至5年者82例。 2治疗2.1严格躺在硬板床上。所有患者均在硬板床上躺1 2个月。 2.2骨盆牵引患者仰卧在硬床上,垫脚20cm高,骨盆用固定带捆绑,采用持续牵引,每次30 min 1小
3、时,每日2次,牵引重量为1/3 1/2体重,直至症状消失。 2.3按摩按摩方法每天一次。 从上至下沿脊柱两侧按摩患者背部,使患者腰肌充分放松。 (1)仰卧位斜扳法:一只手托住一侧肩膀,另一只手托住同膝,将髋、膝弯曲90,然后突然用力使脊柱向对侧旋转,可产生响声。 (2)侧卧位斜扳法:操作者将一肘置于患者身后肩前,另一肘置于髂骨后,两肘相互配合,轻轻推摆数次,使患者充分放松腰部肌肉,剧烈旋转腰部,可产生响声。 (3)俯卧斜扳法:一手托住患者腰部,另一手从前方托住患者大腿下部,用力上提5 10次,使腰椎产生后伸和旋转力矩。 2.4硬膜外阻滞法服用甲基强的松龙混悬液40mg,地塞米松10mg。患者侧
4、卧,抱膝,患肢朝下。对椎间盘突出的椎间隙进行定位并注射药物。期待患者休息20分钟,挤压注射部位椎体,轻轻拍打腰部,这样患者会感觉到腰腿发热。 一周一次,一共三次。 2.5骶管硬膜外阻滞法取康尼卡40毫克,地塞米松5毫克,利多卡因5毫升,生理盐水20毫升,在严格消毒下注入骶管。 一周一次,一共三次。 除上述五种治疗方法外,还采用了粗银针、艾灸、口服中药、理疗、甘露醇脱水等方法。 根据张川杰等人2,治疗结果分为治愈、显著有效、改善和无效 30例中,治疗时间最长3个月,最短1周,随访时间0.5 2年,平均14个月。 治愈231例(72.2%),显效70例(21.8%),好转13例(4.1%),无效6
5、例(1.9%)。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病理是髓核的突出机械性压迫神经根,局部释放炎症和疼痛物质,刺激神经根及周围组织,产生渗出、增殖和粘连。 根据CT和MRI选择有针对性的非手术治疗病例。神经根严重粘连、突出物钙化、巨大中央椎间盘突出者仍需手术治疗。 卧床休息可以减轻体重对椎间盘的压迫,加速炎症消退,促进髓核接受,减轻神经根压力。 牵引可以扩大椎间隙,增加纤维袢回的空间,分离神经根和突出物的粘连。 按摩可以解除腰肌痉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扩大椎间隙,松解粘连,改变神经根与突出的关系,恢复脊柱在牵引、推动、旋转等外力作用下的力学平衡。 硬膜外用药,可直接作用于患处,消除局部炎症和水肿,松弛肌肉,改善微循环,滋养受压的神经根,抑制神经末梢的兴奋性,缓解疼痛,直至疼痛和麻木消失。 通过对320例患者的治疗和随访,可以看出,对于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缩短疗程,避免并发症,多种方法交替使用,疗效可靠。 【参考文献】1。李洁峰,于,程明华,等。腰椎间盘突出症量化手术的适应证。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6,11(4):222-223.2,高志强张川杰。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报告。颈腰痛杂志,2002,2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