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临床论文-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溶解术的护理摘要对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胶原酶溶解术前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说明卧床和卧位排尿的目的、意义和方法,术后注意病情观察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的处理,指导患者饮食和腰肌锻炼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干扰;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我科胶原酶溶解术对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为配合该疗法的开展,根据其特点,我们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椎间盘溶解术进行了规范化护理。 该报告如下 1 .本组65例临床资料,男35例,女30例;年龄18 73岁,平均51岁;病程1个月至5年,平均6个月。 其中35例出现腰痛或下肢疼痛、麻木,经药物治
2、疗无效,另30例采用反复局部封闭治疗。 所有病例均经CT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5例行MRI检查。 护理2.1术前护理2.1.1术前准备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出血凝血时间、肝肾功能、血糖、心电图等。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术前30分钟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 手术当天口服扑尔敏4mg,每日3次,连用3天,防止过敏反应。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相关信息,手术前签字同意。 2.1.2心理护理了解患者及家属的精神状态,对患者进行评估。 根据文献报道,术前患者的焦虑和恐惧评分最高1 我们加强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经常与患者沟通,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同时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干净、安全、舒适的环境,告诉他
3、们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风险以及治疗效果的可能性(效果明显、无效、甚至加重等。)在椎间盘溶解的治疗中。说明手术方法,手术前后注意事项,术后平卧时可能出现的尿潴留,以及缓解的方法。 让他们对疾病的诊疗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消除紧张和焦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2.1.3术前向患者说明卧床及卧位排尿的目的、意义及方法,指导患者卧床及卧位排尿。请有经验的术后患者发言,让患者意识到其重要性,并请陪护监督训练,以适应卧位和卧位排尿,并在床上练习大小便,便于术后观察。 2.1.4指导饮食,指导患者食用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和粗纤维食物,防止便秘。 2.2术后护理2.2.
4、1返回病房引导患者返回病房时,注意保护患者从平车上运送到床上时的体位。可以在头下垫一个软枕,保持俯卧姿势6小时,双臂自然放置,以舒适为宜。 2.2.2不良反应胶原酶是外源蛋白的生物制剂,可能引起过敏反应。临床表现多为轻度皮肤过敏反应、低热等。,也可能出现过敏性休克。所以注射胶原酶后1小时内加强巡视,先观察有无过敏反应。一旦出现,应给予对症治疗。原则上和其他药物一样,因为胶原酶本身没有特异性拮抗剂,也无法进行术前过敏试验2 本组出现1例皮肤过敏反应。症状为瘙痒和局部红斑,抗过敏治疗后缓解,无其他反应。 因此,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以便发现过敏性休克的早期征象,及时处理。 2.2.3椎间盘内
5、注射后患者偶见尿潴留和肠麻痹,可能是由于椎间盘内压力增加后刺激了椎管内窦神经,导致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3 症状出现后,给予热敷、按摩、诱导等。,必要时进行导管插入术。 2.2.4对术后疼痛加重的患者应予以安慰,耐心解释这是正常反应,术后会逐渐缓解,让其安心、安心休息或遵医嘱给予止痛治疗。 2.2.5为防止神经根粘连,术后卧床3天,期间进行直腿抬高运动,防止神经根粘连。 2.2.6指导患者锻炼腰肌(1)挺胸(3天后):患者仰卧,用双肘撑起胸部,使背部悬空;(2)五点支撑法(从一周后开始):患者仰卧,双下肢曲膝髋,双脚置于床上,双肘支撑体侧,用头、肘、脚撑起全身,使背部尽量离开床;(3)三点支撑法
6、(从2 3周开始):让患者将双臂放在胸前,用头和脚支撑在床上,将全身向后抬起;(4)背部伸展法(从“小燕子”5-6周后开始):患者俯卧,抬头,胸部离开床,上肢向后伸展,伸直膝盖,双腿从床上抬起。 即身体两端倾斜,肩膀后伸,以腹部为支点,形似燕子;(5)锻炼的方法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决定。 运动的范围和频率应逐渐增加,运动应在患者不知疲倦、无痛的情况下进行。 2.3出院指导(1)保持良好的心情有利于康复;(2)加强营养,增加身体抵抗力;(3)环境干净、舒适、空气清新;(4)在硬床上休息,减少腰部疲劳;(5)继续锻炼腰背肌;(6)6个月内不要提重物或匆忙弯腰。 参考文献 1杨青,刘明,刘亚飞,等。外科病人的心理问题及心理护理。中国医学伦理学,2003,75 (1): 48.2刘彦卿。胶原酶化学溶解术的安全性和操作规范探讨。中华疼痛医学杂志,2005,11 (1): 64.3赵军,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