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临床论文-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护理环节及护理体会【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护理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以椎间盘退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或马尾为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对于症状严重、保守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者,作者应采用手术治疗。 方法手术包括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或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加椎间植骨及椎弓根螺钉固定等。治疗效果显著,术后护理对巩固手术效果和预防并发症起着重要作用。现将护理环节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76例,男39例,女37例,年龄35 64岁,平均年龄43岁,病史3个月 12年。均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其
2、中l4-l5椎间盘突出32例,l5-S1椎间盘突出41例,L3-l4椎间盘突出3例,腰痛伴单侧下肢麻木47例。 或者CT和MRI来明确诊断。 1.2手术方法: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切除下背部正中纵行切口,切除退变突出的髓核组织。其中37例行单侧椎板切除或扩大椎板切除,21例行单侧半椎板切除,18例腰椎不稳患者行全椎板切除、椎间融合及椎弓根内固定术。 1例并发早期椎间隙感染,经治疗后痊愈。 由于术前、术后充分的准备和护理的密切配合,所有病例均治愈出院。 2.1术前护理心理准备:绝大多数患者对治疗充满希望,对手术失败充满恐惧。护士要耐心倾听患者的抱怨,并做出相应的科学解释。在与患者交谈时,应强调治疗
3、的效果,让患者感到安全和友好,消除其不健康的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术前:必要时给予镇静剂,保证充足的睡眠。 术前晚上用肥皂水清洁灌肠,防止术后胀气。 2.2术后基础护理:患者术后返回病房时,护理人员应积极了解术中情况,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呼吸的变化,并做好记录。如果发现患者血压下降、心率加快、面色苍白、出冷汗等。,他们应该立即报告并处理此事。 密切观察切口情况。为防止术后出血压迫硬脑膜,伤口内常放置引流物或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注意引流管。 一般术后可见少量出血。 术后24小时可侧卧或俯卧,术后48小时至72小时可拔管。 注意拔管后伤口愈合情况,询问患者是否有呕吐、头痛等症状。如果出现
4、上述症状,考虑脑膜破裂导致脊髓液流出,立即报告医生。 术后为了减轻局部水肿,常用25%甘露醇静脉滴注,一般一天两次,滴速要快,并注意针口局部情况,以免药液溢出血管造成局部组织坏死。 术后24小时内密切观察双下肢及会阴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如果出现进行性加重的下肢麻木,或下肢肌力减弱,有血肿压迫神经的可能,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相应处理,以免神经压迫时间过长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2.3排尿困难的预防采用按摩膀胱、听流水声等方法。必要时帮助患者下床排尿,尽量让患者自行排尿,以免导尿引起尿路感染,增加患者不必要的痛苦。 2.4术后麻木的常见原因是术前神经根受压过久,已发生变性或坏死,所以麻木症状会慢慢消失或
5、不消失。 术中过度剥离或牵拉神经根,可引起术后神经根反应性水肿,疼痛症状反而加重。 如果术中给予局部封闭,术后数天症状可能反弹,可通过抗炎、镇痛等对症治疗解决。 2.5功能锻炼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早期锻炼很重要,关系到手术效果能否巩固和恢复程度。 不进行椎间融合的腰椎间盘切除术后,腰椎结构不稳定可继发或加重。维持腰椎结构稳定性有内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内源性因素包括小关节和椎间盘韧带。外源性因素包括肌肉组织、腹内压和体位。 手术后内源性因素无法改变,但外源性因素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来加强。 手术后一周,开始锻炼腰肌,也就是开始五点锻炼。当腰肌强健时,患者一般状态良好,然后进行四点或三点运动,最
6、后进行吞咽式运动。 具体方法2是五点:以头手肘关节和两个脚后跟为支撑点,腰部靠背部肌肉的力量可以站起来离开床;四点:以两个肘关节和脚后跟为支点,使腰部远离床直立起来;三点式:以头部和脚跟为支点,双手放在胸前,使腰部远离床直立起来;燕子式:患者俯卧,头、手、肩、脚及身体后仰,使胸部接触床面,形似燕子。 可以做2 5组,每天每组10次。原则上运动量会逐渐增加。 2.6决定下床活动的时间要看手术是否复杂。接受过显微镜手术和经皮穿刺的患者,可在卧床24小时后下床活动,48小时后开始练习腰背肌1,简单摘除髓核开窗,术后卧床休息3天,然后开始直腿抬高活动的腰部练习。 如果手术复杂,有多次椎间隙探查或半椎板
7、切除,术后卧床时间可相应延长。 椎间融合患者需要卧床6周以上。 2.7预防椎间感染1 d至3 d应注意患者体温的变化。 术后切口出血、渗液,3天内易吸收引起发热,注意切口有无感染。 术后5天至10天,如果患者突然腰部剧烈疼痛,应查明原因,以便进行相应的治疗。 早期感染时,静脉注射大剂量抗生素,如手术探查无效,清除间隙内坏死组织和感染病灶,闭式点滴引流。 2.8肺部并发症的预防吸烟者应劝其戒烟,对老年患者应鼓励咳嗽、拍胸、吹背,防止肺不张和水肿性肺炎的发生。 2.9预防褥疮,术后6小时可按脊柱骨折翻身法翻身,每2 3小时翻身一次,检查按摩骨性突起,减轻局部压力,改善血液循环,预防褥疮。 出院后,
8、在正确锻炼腰背部肌肉功能的基础上,应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如经常改变坐姿,不要长时间站立或坐着,不要长时间卧床,最好躺在硬板床上,适当做腰部运动,禁止举重或弯腰,一个月后复查。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是否有优质的护理对患者的功能恢复至关重要。让患者尽快恢复生理和社会功能是现代骨科护理的发展趋势3 由于平均住院时间相对较短,患者切口愈合,拆线后即可出院。只有少数患者可以进入康复医院接受持续的护理,大多数患者在没有医务人员具体指导的情况下回到家庭和社区继续进行功能锻炼。 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的适合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的护理常规,有助于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综合治疗效果。 笔者认为:住院期间应加强对患者出院后康复知识的指导,并为其制定详细的功能锻炼计划,使患者出院后能按计划逐步完成康复训练。 建立医患联系卡,进行随访调查,对患者出院后康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正确的处理。 参考文献:1焦,董梅,魏,等.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应卧床多长时间J.中华脊柱脊髓杂志,1998,8 (1): 57。2林丽萍,张安娜。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护理要点及方法N。宜春医学院学报,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