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临床论文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前后注意事项分析【摘要】近五年来,我院采用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4例。 通过加强心理准备和完善术前准备,注意术后观察,术后注意体位,观察负压引流装置切口引流和脑脊液漏情况,预防术后并发症,加强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确保手术成功。 24例患者原有症状和体征消失,恢复原工作。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多为L3 L4、L4 L5、L5 S1椎间盘。 由于突出物压迫神经根,会引起腰部疼痛、下肢牵引痛,甚至腰椎侧凸、下肢肌肉萎缩、间歇性跛行等症状,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自2000年以来,采用髓核摘除术治疗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腰椎间盘突出症24
2、例,术后效果良好。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24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8例,男女比例2:1;年龄大多在36岁至54岁,40岁以上。 病史最长10年,最短1年,均有明显腰扭伤史,其中长期颠簸振动史5例,过度劳累3例,无明显诱因16例,有腰椎间盘突出典型症状和定位体征24例,均经CT检查证实,其中L3 l4间隙突出2例,l4 l5间隙突出8例,l5 S1间隙突出14例,均为保守治疗。 2术前准备及术后观察2.1术前准备2.1.1心理准备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入院后都是忧心忡忡,悲观厌世。他们不仅要承受身体上的痛苦,还要担心手术效果,怕术后瘫痪,导致食欲不振,烦躁不安,睡眠不好。 因此,要根据
3、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有针对性地做好解释工作,使其摆脱恐惧、焦虑、悲观的不良心理,勇敢地、坦然地接受手术治疗。 手术前两天应向患者介绍手术的一般程序和术前准备,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2.1.2术前准备是必要的(1)帮助患者做好所有术前检查,腰椎正位片,L4 L5和L5 S1椎间隙CT扫描,心、肾、肝功能检查,胸片,血常规及其他一些必要的检查。 (2)卧床排便训练:由于患者术后需要卧床休息1 2周,因此术前3天让患者开始练习卧位排便很重要,这样可以使患者迅速适应术后较长的卧位生活,减少术后尿潴留和便秘的发生率。 应告知患者术前训练的重要性,并知道如何正确使用厕所。 (3)向患者说明术后功能锻炼的意义
4、以及如何保持各种管道的通畅,这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功和身体的恢复。 2.2术后观察2.2.1术后体位由于腰椎间盘切除术中需要切除上下椎骨棘突和椎板的突出,导致腰椎缺损,棘上韧带断裂,不能承受身体重量,术后患者要绝对躺在硬床上2周。 体位关系到手术的疗效和伤口的愈合。 为了压迫伤口帮助止血,长时间平卧导致伤口边缘出现压疮,影响伤口愈合,延长病程。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要根据术中出血的情况来确定位置。比如术中出血少的患者可以术后取侧卧位,术中出血多的患者可以术后取侧卧位,侧卧位一般不超过2小时。2天后,患者可随意变换体位,使伤口如期愈合,防止褥疮。 2.2.2负压引流装置的观察由于手术创伤较大,椎静脉
5、丛和椎体内出血较多,伤口缝合后仍有较多渗血积聚在伤口内。如不吸出,会形成局部血肿,血肿机化,可直接压迫髓核和神经根或瘢痕。血肿也是最好的细菌培养基,可导致感染和发热,直接影响手术的疗效。 因此采用负压吸引的方法吸出伤口渗血,即在缝合伤口时,放置硅胶管作为引流管,在距管端2cm处交替切开3 4个小孔,埋入筋膜下,另一端暴露于体表外并与皮肤缝合固定,回病房后再连接一次性无菌负压引流装置。 放置负压引流装置时,注意保持负压状态良好。如果负压引流装置损坏或泄漏,应及时更换。 注意防止患者因翻身而拉扯或扭动硅胶管,防止硅胶管脱落,保持引流通畅,每日更换一次负压引流,注意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一般导尿
6、3天后伤口出血即可吸出,可拔除引流管。 2.2.3脑脊液的观察密切观察伤口和引流液的量和颜色以及伤口下敷料的清洁度是早期发现脑脊液漏的关键。 引流液量明显增多,颜色呈淡黄色,可诊断脑脊液漏。应及时帮助患者交替使用俯卧位和侧卧位,直至脑脊液漏治愈。 同时,尽快做好处理,如拔除引流管、伤口贴消毒膜、局部压沙袋等。 加强预防感染,减少感染的发生。 脑脊液漏未痊愈前,禁止患者下床。 本组24例患者出现1例脑脊液漏,经治疗后症状消失。 2.2.4术后并发症的防治(1)尿潴留:硬膜外麻醉后由于排尿反射的抑制和排尿方式的改变,容易发生尿潴留(这种情况一般采用硬膜外麻醉)。 除术前指导床上排尿训练外,术后观察
7、患者膀胱区充盈程度,及时催促排尿,发现排尿困难时进行排尿诱导,如无效,在无菌操作下进行导尿。 本组24例中,10例术后不能自行排尿,10例经热敷、按摩小腹、听流水声诱导后能自行排尿。 其余4例留置尿管20天,无尿路感染并发症发生。 (2)便秘:由于术后活动减少,肠道蠕动相应减少,排便方式改变而发生便秘。 因此,除术前卧床排便指导外,术后应督促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多饮水,调整饮食结构,必要时口服导泻剂或直接肛门给予导泻洗剂。 10例出现便秘,8例服用果导片,6例直接肛门服用开塞露有效。 2.3加强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这是巩固疗效的极其重要的措施。 拔出负压引流管后可以进行功能锻炼。早期由于伤口
8、疼痛,可指导患者做抬高直腿的功能锻炼。下肢屈伸可牵拉神经根,使神经根在1cm范围内活动,可防止神经根粘连,逐渐增加运动量。 早期背屈运动可使腰椎向前突出,有利于恢复腰椎的生理曲度,促进椎体间切除软组织的愈合,同时使伸背屈肌发达、有力,从而避免因废用造成慢性腰痛和骨质疏松的后遗症。 背伸功能的锻炼应在术后早期开始,术后2周患者一般可下地行走。后期背伸功能锻炼的目的是促进腰椎生理前凸的恢复,同时术后3个月内注意不要弯腰或负重,防止腰扭伤。 经验笔者认为,为了减轻患者术后的经济负担,使患者转入社区后尽快康复,积极细致的术前术后准备是保证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其中,加强术后观察和早期功能锻炼,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环节。这些在工作中往往被忽视,我们必须认真去做,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24例患者术后3个月全部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