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临床论文4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和疗效。 方法对大量患者采用腰椎牵引、按摩、中药内服等方法治疗。 结果410例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显效296例,占72.20%。良好92例,占22.44%;无效22例,占5.36%;优良率为94.64% 结论腰椎牵引配合推拿及中药内服治疗方案疗效显著。 【关键词】椎间盘突出;腰椎牵引;按摩;椎管狭窄;附着力;功效腰椎间盘突出又称腰椎间盘环破裂、腰椎间盘髓核突出。 神经根对髓核的长期压迫是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神经损伤的主要原因。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腰腿痛、肌肉无力、疼痛消失或消失、反射障碍和肌肉萎缩等。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且
2、多见于青壮年,多见于体力劳动者。采用腰椎牵引配合推拿及内服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10例,疗效确切。 总结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10例经CT证实,其中男性178例,女性232例;年龄25 57岁,平均35岁;病程1 8年;L4 L5节段256例,L5 S1节段112例,轻度椎管狭窄76例。 4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腿痛、跛行和脊柱侧凸,196例直腿抬高试验 30,231例脚趾麻木无力。 无排便失禁 1.2治疗1.2.1腰椎牵引患者仰卧在电动牵引床上,进行腰椎牵引。牵引根据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设定为体重的50%,每次25分钟,每天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 1.2.2按摩1俯
3、卧位,先以搓腰法为准备手法,再依次进行腰部穴位按压法,取穴为肾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承府穴、环跳穴、卫中穴,再进行骶棘肌推、捏、拍、拉、伸下肢。 最后,在俯卧位,执行斜扳法,左右交替。 每次20 30 min,10天为一疗程。 1.2.3口服中药罗安止痛汤(制草乌、制川乌、川芎、路路通、牛膝、红藤、木香、穿山甲),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次,10剂为一疗程。 1.2.4运动疗法取直立位,抬头挺胸,下肢自然劈开成八字形,双手抱腰顺时针旋转10 15次,再逆时针旋转10 15次,时频较慢,幅度稍大,然后直立向后行走5 10分钟,再弯腰5 10次,每日做1 2次。 2疗效2.1疗效评定
4、标准为优良:腰腿痛症状消失,功能完全恢复,随访半年以上无复发。 好:腰腿痛症状消失,但疲劳后仍有疼痛,大部分功能恢复。经过半年的随访,患者完全康复。 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或随访半年后复发。 2.2疗效评价本组410例全部治疗2个疗程,其中显效296例,占72.20%;良好92例,占22.44%;无效22例,占5.36%,优良率94.64%。 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由青壮年、外伤、劳损或寒冷引起,其病理机制是椎间盘退变突出后,一方面神经根或马尾受到机械性压迫和刺激。另一方面释放糖蛋白、蛋白和组胺样物质,刺激神经产生炎症,炎症后期形成粘连,导致神经缺血,兴奋阈值降低2 除上述因素外,椎间盘损
5、伤后脊柱的内外力学不稳定和椎间盘内压力的增加也是导致一系列症状的重要原因。 因此,除了解除椎间盘突出的机械性压迫外,消除炎症、松解粘连、纠正脊柱内外机械性不稳定、降低椎间盘内压力也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腰椎牵引和按摩是非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方法。 通过牵引和按摩治疗,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恢复组织间的力学平衡,增加盘外压力,降低盘内压力,促进突出物回缩或移位,减缓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促进炎症吸收,调整关节紊乱,解除粘连,缓解腰椎肌肉的紧张和痉挛。 采用中药内服,使中药有效成分到达病变部位,迅速吸收,加速血液循环,行气活血,破瘀散结,温经通络,松解神经根与软组织的粘连,缓解肌肉紧张和痉挛,促
6、进髓核的接受,恢复腰椎运动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彻底缓解神经根症状, 从而使疼痛消失,康复,达到良好的远期效果,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使许多患者 在对该组病例的治疗中,我们观察到脱垂突出患者的疗效比膨出患者差,未治愈的22例均为脱垂突出,最后均经手术治愈。椎间盘突出伴钙化或椎管狭窄的病例疗效较差,椎管狭窄越严重效果越差。扳手突出加重或暴力太大,所以炎症加重。 为防止复发,应加强功能锻炼,最好能坚持锻炼半年以上,但要注意把握时机,循序渐进,以免加重病情,导致治疗失败。 【参考文献】1。刘洪奎。急性腰扭伤并发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中华骨科杂志,1993,(5): 332.2连平。硬膜外腔腰椎间盘突出症7例分析及病理机制探讨。中华骨科杂志,1994,(5): 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