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临床论文-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围手术期护理【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由腰椎退行性变、损伤、遗传因素、妊娠等原因引起。临床表现为腰痛、坐骨神经痛、马尾神经受压,如双大腿、小腿、足跟、会阴钝痛,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不便。 大部分患者可以通过绝对卧床休息、骨盆牵引、硬膜外皮质类固醇注射、理疗、推拿按摩等非手术治疗来缓解。 对于非手术治疗无效者,骨化椎间盘或中央椎间盘压迫马尾神经、腰椎间盘突出症摘除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或经皮髓核摘除术可行。 我院手术治疗35例,现将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2005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我院骨科共手术治疗腰椎
2、间盘突出症患者35例。其中男性20人,女性15人。年龄最大的74岁,最小的25岁。 通过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2术前护理2.1心理护理术前耐心向患者解释,告知治疗的目的、方法及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消除神经恐惧,积极配合治疗。 2.2术前准备包括术前常规准备如备皮、术前禁食、术前用药等。指导病人及家属训练正确翻身、卧床排便、术后功能锻炼等方法。 3术后护理3.1一般护理术后回到病房后,三人抬着,托起肩、背、腰、臀及下肢,保持体轴平直,放在硬床上。 仰卧24小时禁止翻身压迫止血,卧床1 3周。 术后24小时,可以翻身,指导和协助患者肩髋同步翻身,保持腰背自然弯曲。 教病人正确坐
3、起和下床。 帮助做好卧床期间的生活护理。 3.2病情观察(1)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并记录。 (2)观察患者下肢皮肤颜色、温度、活动度、感觉,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3)观察疼痛:术后24h内遵医嘱给予镇痛药。 48小时后,疼痛会减轻。如未缓解或随后加重,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4)观察引流情况,注意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是否有脑脊液漏和活动性出血,如有出血、引流量增加或疼痛、下肢感觉和运动障碍等,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引流管一般在24 48h内拔除。 (5)观察切口:注意渗出物的多少和性质,切口敷料是否潮湿,如潮湿,及时更换,并保持干燥无菌,防止感染。 4功能锻炼后的并发症主要有肌肉萎缩和神经根粘连。术后一周,腰肌和臀肌要等长运动,防止肌肉萎缩。 条件允许时,协助患者做直腿抬高活动。 即双下肢交替伸直抬高30度,防止神经根粘连。 功能锻炼因人而异,循序渐进。 出院后可以在适当锻炼腰背部肌肉的基础上,带腰围站立行走,但应避免弯腰、长时间站立、举重等负重动作。 告诉患者戒烟,防止尼古丁影响脊椎血液循环,加速椎间盘退变。 1个月后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