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万象文库! | 帮助中心 万象文库,分享有价值的文档!
万象文库
全部分类
  • 实用文档>
  • 教育资源>
  • 行业资料>
  • 资格认证/考试资源>
  • 电子/通信>
  • 源码区>
  • 论文学习>
  • 大杂烩/其它>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万象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临床医学论文-腰椎管内神经鞘瘤的手术治疗.doc

    • 资源ID:39136       资源大小:11.18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临床医学论文-腰椎管内神经鞘瘤的手术治疗.doc

    1、 临床论文-腰椎神经鞘瘤的外科治疗【关键词】肿瘤椎管内神经鞘瘤是椎管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之一,其后果主要是肿瘤压迫引起的各种神经系统症状。 由于椎管内原发性肿瘤早期往往无特征性表现1,早期诊断困难,直到患者神经受到明显压迫、下肢症状加重甚至瘫痪时才确诊,对手术难度和患者术后恢复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2007年1月至2008年2月,我院收治了5例腰椎管神经鞘瘤。均行手术切除肿瘤,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23 58岁,平均40.5岁。所有病例均为原发于腰椎管的神经鞘瘤。 病程6个月至15年,平均4.4年。 1.2临床症状和体征因肿瘤的部位、大小和

    2、脊髓受压程度而有很大差异。 4例患者早期出现下肢酸胀不适,5例患者首发症状为间歇性腰疼或下肢不痛。3例患者出现脊髓压迫和椎管狭窄症状,表现为进行性下肢麻木无力,行走步态改变,1例患者双下肢运动功能丧失,3例椎管狭窄和脊髓压迫患者从发病到加重均出现下肢症状。病情进展迅速,平均三个月,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下肢。 1.3辅助检查:5例患者入院后常规行腰椎正位X线片检查。除1例患者病变节段附近的骨性结构退化外,未见异常。5例行MRI检查,均显示椎管内占位性病变(见图1 4),呈圆形或椭圆形,包膜完整。2例肿瘤有马尾神经穿入,1例脊髓明显受压,周围水肿。5例经MRI或CT影像诊断为腰椎管原发性肿瘤,

    3、均为硬膜下和髓外肿瘤。 2手术方法:5例均采用腰椎后路全椎板切除术。 硬膜外麻醉后取侧卧位 作者认为这种体位有利于扩大手术视野,便于肿瘤切除手术。 术前用X线定位肿瘤位置,取肿瘤所在节段的后正中切口,暴露病变所在节段及其上下椎板。术中可使用C型臂帮助定位肿瘤位置,并咬掉肿瘤位置周围相关的棘突、椎板、黄韧带及软组织,使硬脑膜充分暴露。 严格止血,确保术野畅通。 调整患者足高和头位后,以肿瘤为中心沿脊髓方向切开硬脑膜,用吊带牵拉,用神经剥离器探查肿瘤位置,使其与硬脑膜和神经纤维分离,尽量保持包膜完整。 如果肿瘤较大,难以完全切除,可在分离和暴露部分的脊髓近端和远端分别缝合一根牵引线,在靠近脊髓端的

    4、缝线外侧部分切除肿瘤,缩小体积后再牵引脊髓端附近的缝线继续分离。 上述操作可尽可能避免对硬脑膜和神经纤维的反复牵拉刺激,尽可能减少医源性神经损伤。 2例马尾神经被瘤体完全包围,难以与瘤体完全分离。操作者切开包膜后,将包膜内的肿瘤一片片取出,分离出无明显粘连的马尾神经,其他不能分离的连同瘤体一起取出。 肿瘤完全切除后,彻底止血,小心缝合硬脑膜保护脊髓或马尾神经,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 5例椎板切除范围较小,估计对脊柱稳定性影响不大,未行椎间融合内固定。 术后给予常规脱水和抗生素治疗,术后一周穿腰下地活动。 观察术后症状和体征的变化。 3个月后,我们会定期复查和随访。 结果35例均完整切除,病

    5、理诊断均为神经鞘瘤。5例患者术后1周内均可下床活动,术后2周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 经3个月随访,3例患者临床症状消失,2例患者明显好转。 所有患者的x线片显示脊柱稳定性良好,在最长一年的随访中未发现复发。 讨论4.1腰椎神经鞘瘤的诊断腰椎神经鞘瘤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多为以腰、下肢不典型疼痛为首发症状,然后逐渐加重椎管狭窄、压迫脊髓和神经根的症状。 常见的临床症状有下肢酸痛、麻木无力、感觉异常、步态改变等。如果S1神经根受压,可表现为排尿排便异常2 在临床工作中,应特别注意腰椎神经鞘瘤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鉴别诊断。 两组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差异,腰椎X线和CT对腰椎神经鞘瘤的诊断无明显意义。 MR

    6、I是区分两者的金标准:腰椎MRI不仅能清晰显示肿瘤的解剖位置和形态,还能通过分析MRI信号大致推断椎管内占位的性质。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导致腰椎退变的诱因有很多,如年龄、职业、生活习惯、其他相关疾病等等。 对于有明显腰椎管狭窄症状,但无明显腰椎加速退变诱因的较年轻患者,应考虑腰椎管内肿瘤的可能。CT结果是否确认有明显的腰椎间盘突出,有条件的话要做MRI确诊。 图1L4椎体后方可见一椭圆形肿块图2、3肿瘤占据椎管,椎管狭窄,压迫脊髓图4肿瘤与神经连接紧密4.2治疗目前国内外均有报道3,腰椎管神经鞘瘤的治疗主要是彻底切除肿瘤。 手术多采用腰椎后正中切口,全椎板或半椎板减压,充分暴露手术视野,严格止

    7、血,仔细操作,精心保护脊髓和神经根,尽可能减少对硬脊膜和神经纤维的牵拉刺激,完全切除肿瘤后关闭切口。 如果全椎板切除术切除的椎板和骨性结构过多,且存在腰椎不稳定因素,则需要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 术后给予常规抗生素和脱水药物,并进行早期地面活动。 4.3腰椎神经鞘瘤手术治疗的几个问题(1)有学者4主张采用半椎板切除术入路切除椎管内肿瘤,认为半椎板切除术创伤小,保留了棘突、棘上和棘间韧带、关节突关节和部分椎板,不仅在术后恢复时间和维持脊柱稳定性方面优于全椎板切除术,而且统计结果显示半椎板切除术的术后效果优于全椎板切除术。 作者认为,充分暴露手术视野,彻底切除椎管内肿瘤是手术的首要目标。半椎板切除术

    8、的相对手术视野和操作空间相对狭窄。如果肿瘤体积较大或与硬脑膜和神经粘连,会增加对神经的反复牵拉刺激。 文献5中已有报道,有时即使是简单的牵拉也可能对脊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表现为肿瘤显露时器械的牵拉,或肿瘤切除时因肿瘤较大而牵拉脊髓。 作者认为,最好牺牲更多的骨性结构,充分暴露肿瘤所在的脊髓,以尽量减少肿瘤切除时对脊髓的损伤。 应严格掌握半椎板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对于肿瘤较大、与神经有明显粘连或有其他不利因素的患者,仍应考虑全椎板切除。 (2)腰椎管内神经鞘瘤附着并包裹马尾神经并不少见。对于不能分离的马尾神经,有学者6主张保留马尾神经和少量肿瘤,不影响患者术后症状、体征的改善和功能恢复。 笔者认

    9、为,即使神经鞘瘤是良性肿瘤,也应完全切除,部分不能分离的马尾神经可随肿瘤一并切除。 目前临床报道和本科随访结果证实,切除一小部分马尾神经对患者早期恢复无不良影响,不会引起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从而保证了疗效,消除了肿瘤复发的隐患。 (3)虽然术中立即将切开的硬脑膜缝合严密,但建议留置引流管时不要设置负压引流,而应设置负压吸引,尽量避免刺激硬脑膜的各种可能。 参考文献 1杨淑媛,洪国良。402例小管内肿瘤报告J.中国神经外科杂志,2000,16: 162-164。马,刘冠燮,许,等.椎管内原发性肿瘤的外科治疗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松塔格VKH。颈椎椎体切除和钢板固定治疗椎板切除术后脊柱后凸J.神经外科杂志,1994年,80:963-970。4庞皮里A,卡罗里F,泰莱拉S,等。马努埃尔.脊柱内特殊肿瘤的微创研究j.神经外科,2006,59: 1152。5马,王铎,J.中国微创神经外科杂志,2004,9: 298-299。6朱,张建宁,杨淑媛.5例椎管内巨大脊髓神经鞘瘤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6,32: 187。


    注意事项

    本文(临床医学论文-腰椎管内神经鞘瘤的手术治疗.doc)为本站会员(两袖****拉)主动上传,万象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万象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备案号:鄂ICP备19026039号-1  公网安备鄂公网安备 42010502001450号

    copyright@ 2019-2023 万象文库(www.2wx.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