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临床论文-RF复位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评价作者:谭,李,唐伟发,蒋目的探讨腰椎滑脱症后路减压过程中恢复脊柱稳定性的有效方法。 方法腰椎滑脱和峡部裂患者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30 64岁,平均46.6岁。 根据Meyerding分类,级8例,级11例。L4 56滑脱6例,L5S1滑脱13例。 所有患者均有明确的神经根压迫症状,CT显示椎管或根管狭窄。椎板切除、减压、RF复位固定后,圆锯取出的圆柱状髂骨块通过RF的轴向膨胀嵌入椎体间。 术后定期随访,取出内固定后随访15 41个月,平均2年8个月。 根据临床症状和X线片评价疗效。 结果植骨融合时间多为2 3个月,无融合。取出内固
2、定后无滑脱现象;根据Macnab标准,临床疗效优16例(84.2%),良2例(10.5%),可1例(5.3%),差0例。 结论该手术具有复位固定可靠、术后卧床时间短、脊柱融合率高等优点。 【关键词】腰椎滑脱;脊柱融合;腰椎后路椎间融合加RF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摘要目的探讨RF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固定加髂骨钉移植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1 2例男性,7例女性,年龄30 64岁,平均46.6岁。根据Myerdingls分级,级病变8例,级病变11例。所有患者均因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显示的症状性腰椎管狭窄或椎间隙和侧隐窝狭窄而接受后路椎板减压切除术。然后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进行后路复
3、位,再用脊柱骨进行腰椎椎体间融合。取出内固定后随访1年3个月至3年5个月,平均2年8个月。通过临床症状和保持复位和融合的x光片来评估临床结果。结果所有植入骨在2 3个月内融合。临床疗效采用Oswestry问卷和Macnab评定量表,优16例,良2例,可1例。未发现效果不佳的病例。结论该技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安全、快速、有效,融合率高。病人需要更少的时间躺在床上。【关键词】腰椎滑脱;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减压腰椎峡部裂和腰椎不稳可导致腰椎滑脱,进而导致椎管或根管狭窄。最近有很多关于其治疗方法的报道。 1998年2月至2004年4月,我们在后路椎管减压严重影响脊柱稳定性的情况下,采用RF复位固定及椎体间柱
4、状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及峡部裂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腰椎滑脱及峡部裂患者19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7例;年龄30 64岁,平均46.6岁。 根据Meyerding分类,级8例,级11例。L4 56滑脱6例,L5S1滑脱13例。 术前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腰痛并放射至一侧或双侧下肢,15例有明显间歇性跛行,13例下肢疼痛减轻,2例出现鞍区感觉障碍和部分排尿困难,11例腰椎前凸和髋关节后凸加重,9例下肢肌力下降,1例膝关节反射下降,4例踝关节反射下降。 1.2影像学检查术前摄常规X线片和腰骶部前后位及侧位腰椎CT片。 x线方法:所有滑脱椎体均有双侧峡部裂,术
5、前滑脱率平均为15%、40%、30.5%。 腰椎CT显示19例均有椎管或神经根管狭窄,其中椎间盘突出或脱出7例,椎间盘突出并关节突肥大2例,单纯关节突肥大引起的椎管狭窄5例,椎体后缘骨嵴增生1例,椎体后缘骨赘形成并小关节肥大3例,单纯黄韧带增厚1例。 术前根据X线和CT测量腰椎滑脱的矢状径。 1.3治疗方法:咬出椎板,去除黄韧带、骨赘和峡部纤维瘢痕组织,去除突出的椎间盘,松解受压的神经根和硬膜囊,彻底减压。 根据Weinstein的钉合方法1,在滑脱椎体的椎弓根和下相邻椎体的椎弓根内置入RF椎弓根螺钉,置入RF短螺杆,滑脱椎体复位固定后,确定椎间隙位置,用14 mm圆锯在硬脑膜侧向内倾斜15
6、20,深度比椎体矢状径短5 mm,钻穿椎间盘和软骨板,形成圆柱形骨隧道。将U形开口的上下螺母的两个螺纹向远端调整,形成轴向扩张作用,使椎间隙稍微扩张;通过骨隧道,用髓核钳和刮除术取出椎间隙内的髓核组织和软骨板,将切除的椎板和棘突骨制成的碎骨片再植于骨隧道周围的椎间隙内。 在髂后上嵴上做一个3 cm的切口,用15 mm圆锯锯出一个比骨隧道短1-2 mm的圆柱形髂骨块,用金属圆棍将髂骨块打入骨隧道,直至低于椎体后缘约1-2 mm,旋回U型口上下螺母的两个螺纹,形成轴向压缩作用,使植入的骨块嵌入并压紧牢固。 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并放置引流管缝合伤口。 术后24小时,主动和被动抬起下肢,术后48小
7、时,拔除引流管,3天后,循序渐进进行腰背肌功能训练,拆线后2周,4周后,可以带腰围下地。 结果术后平均滑脱率降至7% (0 12%)。 常规X线检查显示植骨融合时间多为2 3个月,5个月内已融合。术后取出内固定10个月至1年2个月,随访1年3个月至3年5个月,平均2年8个月。无融合或再滑移发生。临床疗效评价,Oswestry评分平均为12分(0 25分)。根据Macnab标准,优16例(84.2%),良2例(10.5%),可1例(5.3%),差0例。 结论当腰椎滑脱患者有明确的神经根压迫症状,CT显示椎管和根管狭窄时,手术减压是否彻底是决定治疗成败的关键因素。 为了达到充分减压的目的,需要切除
8、椎板、黄韧带、骨赘和峡部纤维瘢痕组织,并切除突出的椎间盘。 然而,这可能会破坏脊柱的中后柱结构,并进一步削弱先前不稳定的脊柱的稳定性。 R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能够提供三维矫形力,具有良好的可调节性和内固定稳定性,能够恢复和维持脊柱的“三柱”稳定结构2 但坚强内固定所获得的稳定性是暂时的,最终必须被植骨融合所获得的稳定性所替代。 融合失败,滑脱是不可避免的。 脊柱融合的方法有很多种,后路植入TFC或BAK是实现椎间融合的好方法。但仍有融合器后退、下沉等并发症的报道3,费用过高患者难以承受。 椎间植骨的优点有4: (1)椎体和椎间盘承担了腰椎的大部分负荷,所以椎间植骨使腰椎的稳定性更好。 (2)
9、椎体间接触面积大,可提供理想的植骨床。 (3)可恢复椎间隙高度,扩大椎间孔,有利于神经根减压。 过去有学者在进行椎间植骨时,在制作椎间植骨床和椎间植骨块时,不易准确把握椎间植骨床和椎间植骨块的尺寸,使椎间植骨块无法与椎间植骨床紧密接触。部分患者仅行椎间融合固定,未采用其他内固定方法。 因此,并发症如植入骨块的下沉和移位、后部脱垂、假关节等。也出现了,植骨的优良率和融合率低。 Spruit采用后路复位前路腰椎融合的方法5,获得了较高的融合率和复位维持率,取得了良好的功能效果。 然而,手术复杂且创伤大。 在这一组病例中,将圆柱形骨块植入椎间隙,使植入的骨块与椎体间的骨槽吻合。骨块嵌在两块椎骨之间,
10、起到“木塞”样的固定作用,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椎间高度。同时,利用射频简单可靠的扩张和压缩功能,使椎体与植入骨紧密接触,对融合极为有利,还可防止植入骨块回落至椎管内产生压迫症状。 并且取骨操作相对简单,创伤小,费用低。 术中在中间环锯钻孔时,一定要注意椎间隙的位置和钻孔的倾斜角度,这样可以去掉上下椎体的软骨板,使圆柱形的髂骨块刚好插入椎间隙中间,便于承重,所以可以用克氏针作为导向针。此外,融合前应确保内固定具有牢固稳定的效果。 同时,术中应注意减压与稳定的关系。 该手术能彻底减压,缓解神经受压症状,同时注意恢复腰椎正常的生物力学关系,稳定脊柱,促进融合,防止滑脱的发生,符合治疗腰椎滑脱的要求6
11、参考文献1温斯坦JN,斯普拉特KF,斯宾格勒D,等.基于x线片的脊柱椎弓根固定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以及手术因素对成功置入螺钉的影响。脊柱,1998年,13:1012。2弗格森中学,艾伦中学。胸腰椎骨折的机械分类。克林德罗托普,1984年,189:77。3陈力,唐婷,杨宏。后路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并发症。中国医学杂志,2003,116(1):99-103。4唐天棋,钱钟来。腰椎峡部裂和脊椎滑脱。中华矫形外科杂志,1997,17 (1): 5-7.5 Spruite M,Pavlov PW,Leitao J,等.后路复位和前路腰椎间融合术治疗有症状的低度成人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短期放射学和fun Action结果。欧洲脊柱学杂志,2002,11 (5): 428-433.6陆燕婷,耿,吴淑媛。R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体会。临床矫形外科杂志,2000,3 (2): 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