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临床论文-腰硬联合麻醉用于下腹部手术【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摘要】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CSEA)用于下腹部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副作用。 方法选择1104例下腹部手术患者。腰麻药物为丁卡因比重液,在麻醉效果不足时通过硬膜外导管加入1.5%利多卡因。术中持续监测呼吸和循环状态以评估麻醉效果。 结果SA后阻滞平面达到手术要求的平均时间小于9分钟,下肢运动阻滞可达Broma级。麻醉成功率为98.55%。与其他手术相比,剖宫产术中麻醉后低血压的发生率较高且出现较早,而70岁以上老年人低血压的发生率与70岁以下患者无明显差异。 结论CSEA快速、有效、安全、简便,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丁
2、卡因利多卡因在下腹部的许多手术往往涉及的麻醉范围很广(如直肠癌根治术、全子宫切除术等。).过去常采用双管硬膜外阻滞,存在操作复杂、损伤大、麻醉剂量大等缺点。,而且全身麻醉的费用太高。急诊剖宫产要求见效快,以便快速解除胎儿窘迫,缓解术后疼痛。 2000年以后,我们采用腰硬联合麻醉(CSEA)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克服了上述缺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组共1104例,其中男性302例,女性802例,年龄最大86岁,最小12岁,其中70岁以上25例。 操作分布如表1所示。 表1 1104例患者手术分布(略)注:下腹部手术不包括剖宫产,同1.2 1中方法。麻醉前,
3、注射300 500毫升平衡液。 用腰麻-硬膜外联合穿刺针在L 2 3或L 3 4穿刺,单次注入腰麻后插入硬膜外导管 麻醉剂为1%丁卡因1ml+10%葡萄糖1ml+3%麻黄碱1ml,注射时间15 20s,麻醉效果不足时,硬膜外麻醉(EA)补充1.5%利多卡因。 单侧SA用于下肢手术。 剖宫产麻醉后,右臀垫高10cm。 术中常规吸氧,持续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SpO 2等。 通过体表针刺定期测定麻醉后镇痛水平,通过调整患者体位和硬膜外腔加药调整麻醉水平。 如果血压下降超过基础值的20%,可以加快输注速度,给予麻黄碱10 15 mg。 1.3统计方法所有数据均以xs表示,统计处理采用T检验或 2检
4、验,P 结果硬膜外麻醉失败4例,腰麻失败3例,麻醉不能满足手术需要9例,总有效率98.55%,硬膜外穿刺引起头痛1例。 腰椎后路麻醉平面达到手术要求的时间为(8 . 262 . 14)min,维持时间为(96 . 3216 . 64)min。下肢运动阻滞可达Bromage级。 腹部手术和剖宫产手术的麻醉面积相似,但腰麻用量有显著差异(P 与其他组相比,剖宫产患者腰麻后低血压发生较早(P 下肢手术单侧腰麻后低血压发生率低。 70岁以上老年人由于严格控制腰麻量和麻醉平面,低血压发生率与其他组(剖宫产组除外)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4。 表2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用量及麻醉水平(略)注: P3
5、0mmHg在剖宫产术中与下腹部手术相比可能超过基础值的20%。与剖宫产组其他组相比,* P0.05 3讨论CSEA具有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双重优点,可在短时间内完全阻断交感神经、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纤维。 起效快,阻滞完善,连续给药和术后镇痛可行2 由于采用精细的“针中针”穿刺、部分患者硬膜外用药、术后持续注射硬膜外镇痛药物以及止痛药本身的作用,术后头痛的发生率较低3 腰椎穿刺针通过硬膜外穿刺针进入,不再与皮肤接触,避免了异物带入蛛网膜下腔可能引起的无菌性炎症。 在CSEA,麻醉效果主要由SA提供,硬膜外通道仅用于SA无效或长期手术。比如妇产科恶性肿瘤做直肠癌手术或盆腔清扫时,麻醉平面的上界往往会
6、很快消退。此时硬膜外导管可以及时补充局麻药,弥补SA的不足。 CSEA用于剖宫产,副作用是麻醉后低血压。 主要原因是脊麻后短时间内交感神经广泛阻滞,外周血管扩张,巨大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影响恢复血容量,部分患者心血管功能得不到代偿。 剖宫产术中低血压发生率为26.79%。 术前充分补液,严格控制腰麻剂量,采用子宫左移体位,及时降压治疗,剖宫产分娩的新生儿均处于良好状态4 对于老年人和体质差的患者,应适当减少麻醉剂量,避免阻滞平面上升过快过宽。CSEA仍然是安全有效的。 下肢手术采用单侧腰麻,对循环影响较小。但仍需加强循环功能的监测,及时补充失血,纠正低血压。 参考1:曲仁海。单次腰麻和连续硬膜外麻醉的复合麻醉。实用麻醉杂志,1993,6 (4): 8-11.2陈晓飞,李放,唐宁,等.腰硬联合麻醉在髋部和下肢矫形外科的应用.中华麻醉学杂志,1998,18 (1): 42.3顾正峰王贵龙。腰硬联合麻醉后不脱枕平卧的临床观察。临床麻醉学杂志,2005,21: 209.4洪,张丽萍,马宁,等. 0.5%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临床麻醉学杂志,1999,15: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