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临床论文-腔内手术治疗后尿道狭窄或闭锁26例体会【关键词】摘要:目的:探讨腔内手术治疗后尿道狭窄或闭锁的方法,提高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 2004年26例后尿道狭窄或闭锁患者的治疗资料,其中外伤18例,炎症3例,医源性5例,均行腔内手术治疗。 结果:26例均获成功。随访3 22个月,排尿通畅,治愈。 结论:腔内手术是治疗后尿道狭窄和闭锁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后尿道狭窄;锁定;腔内手术腔内手术治疗输尿管后外侧结构或闭锁26例分析目的:探讨尿道内切开术治疗后尿道狭窄,提高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至2004年收治的26例肺动脉瓣狭窄或闭锁的临床资料。损伤18例,炎症3例,医源
2、性5例。均采用尿道内切开术治疗。结果:26例均获成功,随访3个月至22个月,排尿通畅,全部治愈。结论:尿道内切开术治疗后尿道狭窄和闭锁效果良好,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关键词:后尿道狭窄;停摆;尿道内切开术尿道狭窄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其主要原因为创伤性和炎症性。近年来,医源性增加明显,但后尿道由于其解剖部位的特殊性和病情的多样性,处理起来更加困难。 我们总结了2001年至2004年26例后尿道狭窄和闭锁的诊治资料,现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26例,男性,年龄26 65岁,平均37岁,病程3个月 16年。 其中,前列腺膜部17例,膜上部9例。狭窄原因为创伤性18例(69.2%),炎症
3、性3例(11.5%),医源性5例(19.2%),狭窄长度0.5 3.5 cm,其中4例为完全性尿道闭锁,3例合并假道。除3例炎性狭窄外,其余均有尿道手术史。 1.2操作方法: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直视下从尿道外口向狭窄近端插入尿道镜,用5F输尿管导管经狭窄处进入膀胱。 在导管引导下,将冷刀伸入狭窄处,在12、3、9点位置切开后尿道,保持切开方向与尿道轴线一致,根据情况切开瘢痕组织,电凝止血。接近6点时要小心。 尿道闭锁或假道形成,不能通过导尿管时,通过膀胱造瘘术引导尿道探针进入后尿道并摇动,观察闭锁或真道近端的位置。 指导根据情况确定切口方向,切开后尿道,切除瘢痕组织。 术后留置20F22
4、F导尿管3 4周,拔除导尿管后定期扩张尿道。 结果本组26例均成功,成功标准为:拔除尿管后1周内排尿通畅。 F20F22尿道探头扩张尿道,顺利通过。 超过3个月无复发。 手术时间20 90 min,出血量10 50 ml。 随访24例(3 22个月),定期尿道扩张3 6个月后,排尿平稳、通畅、粘稠。 Qmax1927ml/s,无尿道大出血、尿失禁、穿孔、假道形成等并发症,无再次手术。 3.后尿道狭窄或闭锁的治疗相对复杂,尿道扩张往往难以成功,开放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和痛苦大,术后并发症多,失败率高,再次手术困难,而腔内手术因其创伤小、安全、方便、可重复、成功率高等优点成为首选1 然而,以前的文献报
5、道5%在6个月内复发,75%在2年内复发2 我们的体会:手术者术前对尿道狭窄的认识是手术成功的前提。 术中应彻底切除明显梗阻、坚韧、肥大的瘢痕组织,否则易引起慢性炎症,是狭窄复发率高的原因3 但是不要扩大切除,少用电,减少术后疤痕形成。 后尿道狭窄应在12点切开,同时在3点或9点切开,经利尿内窥镜通过。6点时要注意避免切口太深造成尿道外口膨出。 尿道闭锁或假道应在多重定位下切开,即由造口引导探针进入闭锁近端,直视下将尿道镜放入闭锁远端,在肛门指引导下用左手指感觉尿道探针尖端和尿道镜前段,确定切开方向。 术中切口应与尿道轴线一致,避免新的损伤形成疤痕。尿道切口应尽可能做成一个通畅的通道。 操作要轻柔,明确识别尿道外括约肌,防止损伤引起尿失禁。 术后正确治疗是成功的关键,预防感染,必要时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局部灌注减少瘢痕形成4 定期尿道扩张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认为腔内手术治疗后尿道狭窄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1李,曾祥福。尿道狭窄腔内和开放手术治疗的选择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1,12: 219-221。庞,等.内镜下尿道内切开电切术治疗尿道狭窄J.临床泌尿学杂志,2000。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1,22: 561。4李毅,等.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道狭窄的防治J.临床泌尿学杂志,2005,26: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