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临床论文腋静脉留置针在基层医院儿科的临床应用目的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避免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痛苦,使低出生体重儿和危重新生儿在治疗过程中得到快速快捷的补液和给药。 方法对72例低出生体重儿和危重新生儿进行腋静脉穿刺留置针输液。 结果腋静脉穿刺留置针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头皮和四肢静脉留置针,不良反应较少。 结论低出生体重儿和危重新生儿采用腋静脉留置针静脉输液,可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和局部不良反应。 【关键词】腋静脉留置针在基层医院儿科临床应用。如何为新生儿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是护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以往新生儿静脉输液多采用头皮静脉和四肢浅静脉。随着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的应用,我们发现这些部位静脉穿刺
2、后,由于头皮静脉较细,肢体动作频繁,容易发生液体外渗和静脉炎,留置针往往留置时间较短,需要再次穿刺,这样是不利的。 我院儿科自2008年5月以来,对72例低出生体重儿和危重新生儿采用腋静脉穿刺和套管针静脉输液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减少了重复穿刺所占用的护理时间,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减轻了患儿的痛苦,提高了护理效率。 现在,我们的应用体验描述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8年5月至2009年9月,我院儿科收治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72例,其中低出生体重儿31例(体重 1.2穿刺方法1.2.1准备一套常规输液材料,另一套24GY静脉留置针和3M透明膜,5ml一次性注射器和生理
3、盐水。 1.2.2腋静脉穿刺法:先用注射器泵入5ml生理盐水,然后将头皮针直接插入套管针的肝素帽内,排出空气备用。 两人配合进行此项操作,将婴儿置于婴儿放疗台或暖箱内,取婴儿仰卧位头部至穿刺对侧,脱去穿刺侧上衣,在婴儿穿刺侧肩胛骨下垫一个小枕头使其肩部抬高20 30,手臂轻轻外展110 130,使婴儿腋窝水平暴露。为了使血管暴露更充分,在肘部中间23cm处扎上止血带,防止血液向上循环。操作者左手拇指及其他四指轻轻捏住患儿三角肌下缘,使腋下皮肤绷紧,可见腋静脉青紫,触摸无搏动,皮肤常规消毒。右手握住留置针的针柄与皮肤成20 30角,直接穿刺血管上方的血管。看到回血后,降低角度,然后将针向前推2
4、3 mm,固定针芯,将外套管慢慢送入血管。看到插管顺利回血,说明穿刺成功,慢慢推生理盐水。如果推动顺利,没有阻力,则穿刺成功。贴上3M无菌透明膏药,用3M胶带加固,注明穿刺日期和时间,然后用胶带固定头皮针的针柄,取下注射器,将头皮针与准备好的微量注射泵延长管连接,根据医嘱泵入药液。 结果272例患者中,除2例穿刺失败外,其余均顺利完成输液,静脉留置时间6 9d,成功率97.2%,无一例因外渗、脱出、静脉炎、导管堵塞再次穿刺。 3护理要领3.1取得患儿家长的配合,向患儿家长说明腋静脉留置针的好处,赢得其理解和信任。 3.2掌握穿刺方法和要点,大部分腋静脉隐约可见,进针速度要慢,以防刺破血管。 穿
5、刺时进针角度不宜大于30,以免刺破腋动脉。如果误入腋动脉,立即拔针按压穿刺点,避免出血,以使用直接进血的方法。 3.3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穿刺前对皮肤进行严格消毒,范围较大。 接收头皮针前,肝素帽应常规消毒,24小时后更换喷头和头皮针。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无菌,每三天更换3M无菌透明贴。注意不要使用过多的消毒剂,防止通过皮肤与血管之间的窦道侵入血管引起的化学刺激。 3.4腋静脉位置比较隐蔽,腋下充满结缔组织,少量液体渗漏不易被发现。经常比较两侧肢体,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出、出血、肿胀等症状。 3.5在输液顺序中,应先输高渗或刺激性强的药物,再输等渗或刺激性小的药物。 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时,
6、应减慢输注速度,以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输入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后,应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 3.6采取正确的封管方法,这是留置的关键。正确的方法可以延长置管时间,减少置管并发症的发生。 输液结束后,从5ml注射器中抽取2 3 ml生理盐水,并封管。封管时采用正压封管法,边拔针边推注,直至针头完全拔出,并夹住活塞夹,确保留置针充满封管液。 讨论4.1腋静脉置管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可减轻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减少护理工作量,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是一种简单、安全、易操作、经济、方便的静脉留置方法。 4.2腋静脉由贵要静脉和肱动脉汇合而成。它收集上肢浅静脉和深静脉的所有血液。其位
7、置恒定且表浅,靠近心脏,管腔粗,管壁厚,方向直,血流快。氨基酸、脂肪乳等静脉营养液和血管活性药物随血液快速进入循环,减少药物对局部血管壁的刺激。 腋静脉位于上臂肌肉的丰满部位和腋窝的中央,位置隐蔽。留置针受活动影响较小,安全性相对较高,导管不易脱出。 4.3由于低出生体重儿主要器官发育不成熟,应经常输注氨基酸、脂肪乳剂等静脉营养液,保证热卡供应。静脉营养液是高渗溶液,对血管刺激性大,容易发生静脉炎和外渗。 头皮静脉细而短,血管壁薄。虽然容易穿刺,但容易出现炎症变化和坏死。 虽然四肢血管较粗,但患儿四肢活动明显,容易引起留置针的移动引起液体渗漏和四肢肿胀,留置时间明显缩短。 我们用腋静脉留置针代
8、替中心静脉置管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腋静脉的渗透压耐受力与中心静脉接近。 4.4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多巴酊胺等,易发生缺氧性改变,如渗出、苍白、坏死,导致穿刺部位频繁更换,护理工作量增加。 但使用腋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可避免或减少特殊药物对血管的刺激,避免因反复穿刺对患儿造成不必要的刺激,使患儿保持安静,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临床护理工作经验,PICC和中心静脉置管,虽然保留时间长,但技术难度大。基层医院能完成这两项手术的护士很少,而且导管价格昂贵,不容易被患儿家属接受,无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腋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的方法简单安全,能保证及时有效的给药、抢救和治疗,留置时间长,避免了重复穿刺占用护理时间,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间接提高了护理质量。 同时可以为患儿节省治疗费用,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值得在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