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论文-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组织瓣在合并有骨外露的小腿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doc
-
资源ID:38986
资源大小:8.33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临床医学论文-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组织瓣在合并有骨外露的小腿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doc
1、 临床论文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组织瓣在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中的应用【摘要】对9例小腿胫骨中下段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创面,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瓣覆盖骨外露,结合植皮或延期植皮完成整个创面修复。认为该方法简单灵活,治疗安全性高,对供区影响小,受区功能外形恢复好。 【关键词】软组织缺损;皮瓣移植;血管;2004年7月至2007年6月,我科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组织瓣联合植皮或延期植皮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的混合创面9例,取得满意效果。 该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9例,男4例,女5例;年龄25 58岁,平均33岁。 创伤性缺损3例,烧伤4例,电击伤1例,慢性溃疡1例。 9例位于小
2、腿中下段,皮肤软组织缺损7cm11cm 10cm17c m,骨外露3cm2cm 6cm5cm。 其中2例伤口出现不同程度的感染,3例胫骨或胫腓骨骨折骨与肌腱外露,在骨科进行内固定或外固定器治疗,1例术后伤口持续骨感染。 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小时至2年。 2手术方法(1)彻底清创后,以腘窝中点与外踝连线为轴,外踝上方5 7 cm为皮瓣旋转点。皮瓣上缘不超过小腿上、中1/3段交界处,两侧不超过外侧中线。根据创面大小,沿轴线两侧设计皮瓣,切割范围为5 7cm 6cm 8cm 11cm(一般皮瓣设计尺寸比受区创面大10%。 (2)沿轴线切开皮肤,向两侧分离浅皮下层至标记范围,筋膜蒂宽度 3.0 4.0
3、cm,分离肌膜至旋转点,形成含隐静脉、腓肠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腓肠神经筋膜瓣,远端结扎隐静脉。 腓肠神经筋膜组织瓣明道转移或翻转180覆盖骨外露创面,与受区无张力缝合。 (3)当担心筋膜组织瓣的成活时,应用油砂覆盖附件包裹伤口。术后1 2周,肉芽创面进行植皮。 结果本组9例直接缝合于供区。 8例筋膜组织瓣全部成活,移植自体皮成活,创面愈合良好。1例一期植皮远端边缘坏死,经清创二期缝合后治愈。 本组患者术后均有小范围的足外侧感觉麻木。 随访6 13个月,受区不臃肿,外观满意。供区外观恢复良好,外侧足感觉随时间不同程度恢复。术后3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端骨痂形成或愈合,功能活动恢复正常。 小腿胫前软组织
4、缺损合并骨外露创面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一般需要皮瓣修复。 传统的小腿轴型皮瓣和游离皮瓣修复手术操作复杂,需要牺牲重要血管。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筋膜皮瓣和肌皮瓣转移的修复方法具有不损失肢体主要血管、血供丰富、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等优点。但由于切取面积的限制,供区需要植皮,受区臃肿。 作者认为软组织缺损创面处理的重点在于深度暴露结构的有效覆盖。因此,对于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伴有骨外露的混合创面,根据骨、肌腱外露创面的大小,我们设计了相应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组织瓣转移修复深部结构外露区,将混合深部创面转化为一次性植皮即可闭合的创面状态,并立即或延期植皮修复创面。 由于供区皮瓣范围缩小,所有供区可直接缝
5、合,大大减少了供区损伤。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组织瓣在携带较少组织时,血供负担较小,血供更可靠。 筋膜瓣设计和转移简单灵活,可旋转或翻转180覆盖创面。根据创面需要,可携带肌瓣填充感染死腔。脂肪面朝下可以起到软组织垫的作用,用来填充凹陷,防止粘连。深筋膜朝上时,根部血供丰富,植皮成活率高。当对筋膜组织瓣转移后的血液循环有顾虑时,植皮可延期成活。植皮时刮掉多余的肉芽组织,使局部可塑性不臃肿,术后功能和外形恢复满意。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组织瓣临床应用应注意以下问题:(1)术前积极处理伤口感染,术中彻底清创,术后持续皮瓣下冲洗引流至引流液通畅,细菌培养指导全身应用敏感抗生素。 (2)筋膜组织瓣转移后应做好保护和覆盖,在血供安全的情况下可立即做全皮移植。延期植皮者可用凡士林纱布和异体皮覆盖,以避免伤口暴露增加感染或表面干燥坏死的机会。 (3)筋膜组织瓣血液循环观察:组织表面鲜红,因触及时有活动性出血,血供良好;暗红肿胀、浅静脉充盈肿胀、挤压创口边缘暗红充血是静脉回流的障碍,可通过创口边缘断端出血治疗。 (4)筋膜组织瓣面需要植皮封闭创面,植皮的手感和耐磨性较差,不适合修复足底和足跟的负重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