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万象文库! | 帮助中心 万象文库,分享有价值的文档!
万象文库
全部分类
  • 实用文档>
  • 教育资源>
  • 行业资料>
  • 资格认证/考试资源>
  • 电子/通信>
  • 源码区>
  • 论文学习>
  • 大杂烩/其它>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万象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临床医学论文-腓浅动脉岛状筋膜蒂皮瓣治疗小腿部位皮肤缺损.doc

    • 资源ID:38973       资源大小:10.40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临床医学论文-腓浅动脉岛状筋膜蒂皮瓣治疗小腿部位皮肤缺损.doc

    1、 临床论文腓浅动脉岛状筋膜蒂皮瓣治疗小腿皮肤缺损作者:、张、苏、段佳波、范丽君摘要目的探讨腓浅动脉岛状筋膜蒂皮瓣治疗小腿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应用腓浅动脉岛状皮瓣修复35例患者。 根据术后皮瓣成活情况进行评估。 结果 31例随访7周 7年,平均8.9个月。 术后30个皮瓣完全成活。 1.侧皮瓣的远端坏死了。 结论应用腓浅动脉岛状筋膜蒂皮瓣修复小腿皮肤缺损。该皮瓣血供可靠,切割方便,不牺牲主要血管,基本能满足修复小腿前外侧创伤的需要。 【关键词】外科皮瓣;腓浅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小腿皮肤缺损在临床上很常见,伤口闭合困难。 为有效闭合创面,减少并发症,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肢体功能的影响,1999

    2、年4月至2008年1月,应用腓浅动脉岛状筋膜瓣治疗新鲜(或陈旧)创面35例,效果满意。 1临床资料1.1病例资料本组35例,年龄19 71岁。 其中男性25例,女性10例。 损伤原因:外伤引起膝关节至踝关节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导致骨外露33例,或胫骨骨折内固定后钢板及骨外露,膝关节松解后切口裂开2例。 伤口面积为4cm3 cm 5cm5cm。 清创后伤口面积为4cm5cm 8cm6cm。 该组皮瓣的最大切割面积为15 cm8 cm。 顺行转移14例,逆行转移17例。 1.2皮瓣的设计皮瓣轴线位于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前1 cm,根据受区要求在轴线两侧设计皮瓣。 顺行转移时,在腓骨小头下90 280

    3、 mm范围内切取皮瓣。逆行转移,皮瓣上端一般达到小腿中上1/3,下端达到外踝尖以上5 cm,皮瓣旋转点不要超过外踝以上5cm1 或术前在腓骨小头下约22 cm的小腿前外侧肌间隔处(即腓浅动脉穿过深筋膜的地方),先用超声多普勒检测并标记出退出点,以了解血管的粗细、走行、变异等情况。,皮瓣设计以出口点为旋转点。 根据清创后的面积,将创面扩大2 3 cm为宜。 翻板的最大切割面积为250毫米100毫米2 1.3硬膜外麻醉的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术侧30度垫,止血带控制下手术。 患处创面严格清创 顺行转移时,先将皮瓣后缘切至肌膜,向前游离皮瓣,解剖至外侧肌间隙,仔细找到皮支后,继续在深筋膜下向前切开并完

    4、全游离皮瓣,沿皮动脉解剖外侧肌间隙肌膜下的腓浅血管神经束,切断皮瓣远端,直至获得足够长度, 切断并结扎远端腓浅血管神经,形成以近端腓浅动脉筋膜为蒂的岛状皮瓣。 逆行转移时,在设计的蒂后侧做切口,移至深筋膜下的外侧肌间隙寻找进入皮瓣的皮支和腓浅血管神经束。 切开皮瓣内外缘,深筋膜浅层至后侧3 cm以上后再切开深筋膜,再切开深筋膜,在肌膜下游离并把腓浅血管神经束包含在皮瓣和蒂内。 然后在皮瓣近端做一个切口,切断并结扎腓浅动脉(要游离并预留一条较长的腓近动脉与皮瓣连接。 切取后皮瓣血供不好时,可与受区血管吻合),深筋膜与皮瓣边缘皮肤缝合,防止分离。 携带皮瓣蒂部至少5 cm深的筋膜组织至旋转点。 血

    5、供良好后,将供区和受区做成松散的皮下隧道,皮瓣通过皮下隧道转移到受区覆盖创面。 如果皮瓣较大,将通过开放的隧道转移到受区。 无张力覆盖创面后可缝合皮瓣,皮瓣置于引流下。 供皮区创面覆盖中厚皮片。 术后给予显微外科治疗。 制动患肢并密切观察皮瓣的血液循环。 48小时内拉出排水条 7 10天拆除植皮区压力袋。 14天拆线 1.4典型患者,男性,40岁 因为左股骨髁间和髌骨骨折,左膝关节被卡。 左膝关节松解后,切口裂开入院。 术前准备皮瓣在硬膜外麻醉下清创。术中切取约8cm5cm的皮瓣,通过皮下隧道顺行转移至受区。 供区直接缝合 术后皮瓣完全成活,创面和窦道消除。 随访14个月,无复发,皮瓣外形满意

    6、(图1 4)。 图1左膝关节术前伤口图2术中皮瓣设计图3术中皮瓣切取图4腓浅动脉岛状筋膜蒂皮瓣顺行转位2结果本组31例术后随访。 随访时间7周至7年,平均8.9个月。 30个皮瓣全部成活,创面消除。 1.皮瓣远端坏死,换药后愈合。 术后足背遗留麻木区对功能无明显影响,8例患者术后1 2年麻木明显减轻。 2例患者在腓浅神经附近形成痛性神经瘤,切除后症状消失。 讨论3.1腓浅动脉岛状筋膜蒂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皮瓣设计该皮瓣是以腓浅动脉为蒂的皮瓣。 腓浅动脉起于腓骨小头下4.7 cm的胫前动脉,与腓浅神经紧密走行。它首先在腓骨长肌和趾长伸肌之间走行,在小腿中部的腓骨长肌和趾长伸肌之间的空间走行,在小腿

    7、下三分之一处的两个肌腱之间的空间走行。 腓浅血管沿肌间隙发出4 7条皮动脉,分布于腓骨长肌、腓骨长肌和趾长伸肌的筋膜表面。在外踝上方4.9 cm处,血管位于深筋膜下,与腓动脉发出的穿支一致,穿过骨间膜,再在深筋膜下下行前外踝,与外踝前动脉、跗外侧动脉等相通。,并参与踝部血管网的形成3 可以根据需要顺行或逆行转移。 3.2腓浅动脉岛状筋膜蒂皮瓣转位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1)该皮瓣为带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筋膜蒂皮瓣,适用于修复膝关节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血供丰富,易在感染创面成活,质地接近受区,外形美观;(2)腓浅血管的入皮点有时会发生变化,在切开皮瓣周边前需要找到皮支血管;(3)腓浅动脉的升支和腓

    8、血管的终末穿支较细,难以解剖血管蒂,需在蒂处带至少5 cm宽的筋膜组织。 当游离时,它应该包括肌膜一起游离;(4)如果受区离供区较近,则不需要沿肌间隙游离皮支血管,也不需要切断皮瓣蒂部皮肤,直接用主干覆盖受区进行旋转,简单安全;(5)腓浅神经皮支支配小腿前外侧和足背的感觉。虽然不是承重区,但术后感觉神经支配区麻木4。逆行转移时,腓浅神经吻接受区近端腓神经后可恢复受区感觉,顺行转移时可使腓浅神经与皮瓣分离并保留。本组所有患者均携带腓浅神经一起移位。(6)皮瓣转移后血供不良时,可将近端腓浅动脉与受区附近的皮动脉或肌皮动脉吻合,以保证皮瓣的血供;(7)无论是腓浅动脉的主干还是皮支,解剖分离时,应在血管周围0.51.0 cm处用尖刀切开筋膜,不可钝性分离,以免刺激血管或损伤血管内膜。 总之,应用带蒂腓浅动脉岛状肌皮瓣修复膝关节至踝部皮肤缺损。血管解剖恒定,很容易切割。切取后皮瓣不会损伤小腿的主要血管,不会影响足部的血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辛洁,等.腓浅血管逆行肌筋膜瓣切除方法的改进及应用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3,1: 60-61。2朱生秀,主编。现代显微外科(更新版)M。第一版。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5,1: 38-40。4谭红,王红,曾端,等.外踝腓浅动脉为蒂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J.中国创伤骨科杂志,2004。


    注意事项

    本文(临床医学论文-腓浅动脉岛状筋膜蒂皮瓣治疗小腿部位皮肤缺损.doc)为本站会员(两袖****拉)主动上传,万象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万象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备案号:鄂ICP备19026039号-1  公网安备鄂公网安备 42010502001450号

    copyright@ 2019-2023 万象文库(www.2wx.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