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临床论文3例脾破裂误诊为宫外孕病例分析【关键词】脾破裂脾脏的本质是脆弱的,稍有外力就容易破裂。 临床上,立即脾破裂常见,延迟性脾破裂少见,病史不详细,检查不仔细。尤其是已婚女性,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现报告3例临床误诊为宫外孕的病例如下。 1病历摘要例1、患者,女,26岁,已婚 绝经37天,腹痛伴头晕乏力入院一天。患者末次月经是2004年5月9日。绝经后,没有任何不适。三天前,他感到下腹隆起不适,没有引起注意。一天前,他突然感到腹痛加重,伴有肛门坠胀,并伴有乏力、气喘、头晕目眩,但无晕厥或阴道出血。月经是133 28 30,G1。 腹胀,腹部总压痛,反跳痛,明显肌张力,腹部移动浊音(+),妇科
2、检查:外阴已婚已分娩,阴道通畅,无血,宫颈光滑,疼痛明显,子宫及双侧附件不可触及,经后穹窿穿刺抽出暗红色不凝血,尿妊娠试验阳性,Hb 60g/L,诊断为:宫外孕。 右侧附件b超检查可见约7cm8cm7cm混合肿块,盆腔、腹腔可见液体暗区。进行紧急剖腹手术。术中腹腔血量约1600ml,血块500 g以上,子宫及附件未见异常,盆腔其他脏器未见出血现象。随即请外科医生共同探查,切口延伸至剑突以下,发现脾肋面有一条长约2.5cm、深1.5cm的裂隙。 2.患者,女,32岁,已婚。 在绝经44天后出现腹痛和腹胀,患者入院治疗2+天。患者末次月经是2002年2月4日,颜色和以前一样。绝经后,他感到恶心。前
3、两天腹痛腹胀头晕乏力。月经155 628 30,G2P1,6年前。末次月经后放置宫内节育器,进行体格检查,T 36.8。口齿清楚,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率100次/分,下腹压痛,反跳痛,肌张力明显,移动性浊音(+),妇科检查:产后外阴已婚,阴道通畅,有少量红血丝,宫颈光滑,提痛明显,子宫及双侧附件不清,从后穹窿穿刺可见暗红色不凝。阑尾内可见7cm10cm8cm的混合肿块。诊断为宫外孕,进行剖腹手术。术中可见腹腔积血约1200ml,血块约400g,子宫附件无异常,盆腔无出血源。请主刀医生探查,将切口向上延伸至剑突,发现脾上缘有一条长1.5cm、深0.7cm的裂,有活动性出血,行脾切除术。 3.患者,
4、女,30岁,已婚。 绝经40天后,伴有头晕、乏力、眩晕,患者入院一天。末次月经是2002年5月1日。绝经后,没有任何不适。前两天感觉腹胀,隐痛不适,疼痛没有察觉。前一天突然感觉腹痛加重,伴有肛门坠胀、排便困难,并伴有乏力、气短、头晕,无阴道出血。月经量143 528 。P 130次/分,R 30次/分,BP 85/50mmHg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被搀扶进病房,急性失血,心肺无异常,腹胀,总腹部压痛,反跳痛,肌肉紧张,主要在小腹,移动浊音阳性,肠鸣音活跃,妇科检查:外阴于经期结婚,阴道通畅,无异常。后穹窿穿刺后抽取未凝固血液,尿妊娠试验阳性,Hb 58g/L,肝脾b超未见异常,右侧附件区见8.0
5、cm10.0cm9.0cm混合包块,盆腔见液体暗区。诊断为: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急诊剖腹手术,腹腔积血约2000ml,术中血块约400mg,子宫附件未发现血块。并且没有发现骨盆出血的其他来源,立即要求外科医生协助探查,并将切口向上延伸至剑突。脾肋面中部有一条长2.5厘米、深1厘米的缝,伴有活动性出血。术中做了脾切除,手术成功。术中输血1200ml,自体血1000ml,术后2周出院。 结论脾脏是腹部最脆弱的器官,80%90%的脾破裂为即时破裂,而国内报道的延迟性脾破裂为10%20%,占10%以上。脾破裂有外伤史,出血性休克,局部压痛,可动浊音,腹腔积血,故诊断不难,而迟发性脾破裂多发生于伤后一个半
6、月内。在一个间歇期没有典型的脾破裂、失血性休克和内出血,在伤后一段时间发生破裂,表现出典型的脾破裂症状和体征。由于外伤和血液刺激,可出现全腹痛,但左上腹仍明显。由于左侧膈肌受到刺激,可向右肩放射,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膜刺激症状。 3例患者误诊教训:(1)过度依赖辅助检查,未仔细询问病史和详细检查,3例患者均为育龄妇女,均有月经延迟,孕检阳性,均无凝血,而忽略了患者18个月前有外伤史。 1例患者1年前有外伤史;2例患者1个月前有跌倒损伤史;两个月前有三名患者有跌倒受伤史。 2例未进行上腹部b超检查,1例进行了上腹部b超检查。未发现异常体征,依赖妊娠试验阳性和后穹窿穿刺阳性,未仔细分析病因和全面辅助检查,导致误诊。 (2)阴道穹窿穿刺阳性、妊娠试验阳性的患者,应与腹腔内出血等疾病相鉴别。 (3)专业医生应掌握各方面的专业知识,避免因疾病诊断思维方式的局限和狭隘而导致误诊。 (4)应认真收集病史并进行分析,避免将延迟性脾破裂出血误诊为宫外孕。 由于脾破裂和宫外孕均有腹腔内出血和腹膜刺激,且为女性患者,且有绝经史,尿妊娠试验阳性,但此病病史收集不好,故误诊为专科急症。